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状态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1-09-10杨波
杨波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15-02
摘 要 高校教职工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其身体健康问题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8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职工为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造成其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我校教职工亚健康预防策略的制定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我校教职工亚健康人群比例为73.8%,不同职称的教职工亚健康状态比例不同,由高至低依次为副教授占21.3%、讲师占18.8%、教授占17.5%、助教占16.5%。亚健康的症状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肩颈部僵硬占62.5%、睡眠不规律占53.8%、眼睛发酸干涩51.3%、关节疼痛和咽喉炎症均占25%、肩周炎和静脉曲张等其他症状占10%。说明我校教职工亞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我校教职工的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 高校教职工 亚健康 现状 对策
前苏联学者 N.Berckman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虽在主观上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临床检查却没有任何阳性指标出现。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职工队伍也随之扩大。高校教职工承担着学历提升、职称评定、教职工聘任、学科建设等重要职责。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教职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承受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多重压力,再加上高校教职工正处于事业家庭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多高校教职工的身体状况其实并不乐观,如慢性咽炎、肩颈部僵硬、肩周炎、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等都在威胁着他们的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阻碍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调查我校教职工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教职工亚健康状况,促进职业生涯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在职教职工共80人,其中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教职工各2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开展和访谈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2.访谈法。根据研究目的,对我校80名不同职称教职工采用随机抽样访谈,了解教职工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对亚健康看法和相关对策建议。
3.数理统计法。对访谈收集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 17.0进行分系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职工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知,通过对调查的80名教职员工进行调查显示,有34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比42.5%,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职工有46人,占比57.5%,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亚健康症状有21人,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26.3%,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亚健康症状的人数为38人,占比47.5%,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健康总人数为59人,占总人数的73.8%,高于唐小纯对我国高校教职工的亚健康发生率69.18%[3]。这表明,我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亚健康形势。
调查显示我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亚健康人数占比为26.3%,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亚健康人数比例47.5%,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值得反思的是,我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职工人群中,亚健康发生率占比较高,这说明有必要对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及方法进行科学化规范,使锻炼更具实效性。
(一)肩颈部僵硬成为影响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的头号困扰
肩颈部僵硬是高校教职工的高发人群,也是影响高校教职工群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教职工由于撰写论文及设计课题,批改作业,迫使颈椎处于屈曲位,椎体间摩擦加大,导致椎体磨损、增生、损伤,由此引发肩颈部僵硬。其次,由于腾讯课堂、微信、钉钉等社交平台的常态化使用,教职工群体中“低头族”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椎体前倾,椎间受力不均,引发肩颈部僵硬。另外,部分高校教师由于锻炼没有人指导,没毅力,惰性太强,忙于家务,锻炼不系统,这也是造成肩颈部僵硬等亚健康症状的主要因素。
(二)睡眠不规律、眼睛发酸干涩不容小视
世卫组织调查显示,全球约有29%的人存在睡眠问题,而我国居民存在睡眠障碍的人群高达42.7%。高校教职工在不同时间段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调查显示,高校教职工由于职称的需要,以及为了在科研上取得更多的成果与成绩,普遍会占用非工作时间进行实验、调查与伏案写作,日积月累,从而引起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障碍。尤其是女性教职工,她们既要管理维护家庭,又要兼顾科研、工作、学习等多重压力。有研究对教职工的亚健康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教职工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较为严重,其在饮食规律、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高速发展,利用电子产品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学习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使我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加大了电子产品对人体的辐射与用眼的概率,导致出现眼睛发酸、干涩、视力下降等症状。因此,科学提高睡眠质量,合理调配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保障。
(三)咽喉炎、關节疼痛、静脉曲张渐渐发展为职业病
研究表明,高级职称教职工在此类型症状中占比最大。由于高级教职工职业年限较长,其在工作中经常表现为久坐、久讲、久站,致使人体发生一些器质性和功能性的变化,影响其劳动能力。在久坐状态下,教职工腰部承受压力较大,且在高压力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动,而造成腰肌劳损等。久讲会使声带处于长时间的超负荷状态下,造成沙哑或疼痛,日积月累,甚至出现炎症等。久站使人体小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会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甚至会形成下肢肿胀。有研究对河北省10所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现状研究中表明,肩颈部僵硬占比达到57.9%,咽喉炎症高达61.9%,静脉曲张的症状达到38.9%。症状出现的比例不同,可能跟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密切相关。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关节疼痛,咽喉炎症,静脉曲张等类型的亚健康状态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职业病。
三、建议
1.针对肩颈部僵硬等肩颈部僵硬的亚健康问题,在体育锻炼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教授可选择蛙泳、放风筝等相对舒缓的有氧运动项目;副教授教职工建议选择蛙泳、气排球、篮球等运动项目;讲师、助教职称教职工建议选择蛙泳、羽毛球、排球、篮球、登山等运动项目。
2.从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角度出发,体育锻炼均应长时间、有节律地进行。时间上要求每次持续15~60分钟,有氧运动一般持续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至少3次。因个体差异和安全保障,运动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经常性、系统性和区别对待原则来参与锻炼。
3.从参加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角度出发,建议运动时的适宜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之间。50岁以上教职工建议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运动过程中呼吸要自然,动作要有节奏,避免憋气与过分用力的情况出现。
4.针对睡眠不规律、眼睛发酸、干涩问题,建议教职工从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如均衡饮食、三餐稳定;睡眠规律、保障质量;适当调整职业习惯等。以此渐渐弱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5.针对关节疼痛、咽喉炎症、静脉曲张等职业病,建议教职工要抵制惰性,提高自身保健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调整身体姿态,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度,尽量避免久坐、久讲、久站。
参考文献:
[1]王雄鹰,吴明华,董喆.湖南省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状况及心理成因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20(04):65-66.
[2]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01-802.
[3]唐小纯.高校青年教职工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及预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3):14-15.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题青年项目《“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师亚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17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