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对西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影响的研究

2021-09-10李林城吴勇

体育时空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博物馆教学

李林城 吴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12-01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以及教师的发展方面,就拟建设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对西昌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  彝族体育  博物馆  社会体育  教学

一、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及相关平台建设

我国于1990年建立了第一座国家级体育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至2018年,我国体育博物馆数量已突破100座。彝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历经万事变迁保存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承载了彝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之一,对它的传承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西昌学院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拟建成中国唯一一座收藏、陈列、研究、宣传彝族传统体育文物和体育史料的专业博物馆,成为中国彝族传统体育运动文化数据最全、研究最透、影响最深的场所,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基地。学校现已建有“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团结发展研究中心”“西南民族体育传承基地”“凉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基地”“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成为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科研、文化交流基地,从而高质量推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交流、宣传和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承内容,博物馆建设将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以“活化石”的方式,以文字、图片、实物、口述、音频、视频及多媒体展示,通过场景演变再现到大众面前,以此在高等院校开展好传承民族文化教育,引领当代青年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使他们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西昌学院属于国家第一批应用型本科大学,以“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的宗旨培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服务大众社会体育健身、休闲体育、体育赛事组织和策划、体育产业的经营等。但是在部分相关课程的设置上仍显滞后,比如社会需求较大的户外运动、体验式教育内容的设置较少。另外,还在服务社会大众健身指导时缺少民族性、地域性、特色项目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健身需求。为此,在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着重突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色,增加必修课和选修课比重,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

三、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对社体专业教学的影响

(一)文物收藏,传承彝族文化,增进文化认同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及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体育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把它贯穿于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竞赛和训练中,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民族团结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的资料,高校教育者可以着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精神。通过组织观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像作品,讲好彝族体育故事,传播彝族族传统体育中的自立自强、爱国主义等高尚情怀,如此可在精神层面锻造人的意志和思想,因为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堅韧不拔、爱国爱民的民族体育精神已经是经过无数体育实践证明的人文事实。将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嵌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知行合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社会体育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以民族传统体育内涵教育为切入点,以此启发学生对传统体育意义和精神的思辨,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促进学生育化优良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夯实人文精神基础,深化人文素质内涵式教育。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是以人类历史画卷的方式打开,包括彝族人民及项目历史概况,当代人文地理,涉及传统体育项目源流起源、传说、特点、规则等多方面。其中成列的《中华传统体育志》中收录的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共43项,而根据彝文古籍《西南彝志》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该民族历史上的赛马盛况。

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多数都与民族的民俗节日密不可分,比如彝族传统体育运动竞技性项目彝族式摔跤、赛马、角力、射弩,以及表演性的爬油竿、高空走索、荡磨秋、斗牛等,还有娱乐性项目彝族狮舞、跳月、踩跷板、达体舞等。这些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传承都与其民族节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此多的项目无疑更加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

四、结语

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的建设将会服务于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博物馆就是所大学校,我们应通过博物馆“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彝族传统体育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它无疑将深刻影响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各种元素,同时促进相关专业教师的成长,以及支持彝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雪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20,30(06):101-104.

[2]刘成菊.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1):27-29.

★基金项目:2019年度西昌学院“两高”人才科研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LGS201902。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博物馆教学
博物馆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露天博物馆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