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分析

2021-09-10张生文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初中美术传统文化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融合,能够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美术元素,了解美术形象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借助传统文化魅力,浸润学生心灵。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本文给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文化;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8-0093-02

引 言

美术是艺术体系的重要分支,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挖掘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和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大有益处。为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初中美术教师要对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进行分析总结。

一、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关系辨析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既包括与民族生活有关的实物形态,又涵盖来源于民族整体的意识形态。美术学科体系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壮大,任何历史时期,美术似乎从未脱离社会生活。然而,不论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对美术的影响已成为美术的基本属性,不可被剥离 [1]。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艺术形式,如雕刻、剪纸、水墨画等美术形式,迄今仍有大量追捧者,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传统文化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融入,是对美术学科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以现代教育为手段,以美术学科为媒介,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精神以及民族情感传递给当代初中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措施

(一)融入传统美术作品:以美术赏析提升文化感知能力

传统美术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最直接、有效的载体。以提升初中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内涵为教学目的,传统美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主要用以开展美术作品赏析活动。在赏

析过程中,教师可教会学生美术赏析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感知作品内涵,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及美术元素的感知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分支非常庞大,最常见的书画作品,雕刻、剪纸、泥塑等均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形态、民俗风情,具备较高的文化传播价值。考虑到初中生活泼好动、对周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在课上引入传统美术赏析作品,可不拘泥于作品形式,结合美术教材及学生兴趣偏好,从诸多传统美术形式中任选 2~3 种,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传统美术形式。

例如,在讲解“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一单元时,教师选取初中生相对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开展传统美术作品赏析教学,利用互联网收集《清明上河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装饰墙面、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及其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视觉设计作品,并选取 3~5 张图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播放图片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视觉设计作品中融入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作品带来了怎样的视觉感受,从而引入本堂课的赏析主题——《清明上河图》。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对话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有关该作品的历史知识,包括作者故事、创作背景、主要美术技法等,通过知识普及使学生对该作品表达的内涵有更准确的把握。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2 分钟左右的《清明上河图》纪录片,使学生动态化观察作品内容,产生更强烈的视觉体验,以激发其作品赏析热情,并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从中选取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人物、事物或情境,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从自己所选的作品局部出发进行自主赏析。为保证学生自主赏析顺利开展,教师要对具体的赏析流程进行指导,如学生选择了某个人物,就应按照如下流程进行赏析:①该人物的衣着、表情、神态;②该人物所处环境特点及正在发生的事;③结合之前了解到的文化背景,构想该人物的内心活动;④为该人物书写“小剧本”。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细节入手,逐渐扩大到整个作品范围,更深入地感知作品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觀点和赏析“小剧本”,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二)融入美术历史故事:以背景铺垫增强美术学习体验

学生应通过课堂教学,了解更多样的美术形态,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美术创作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作品赏析、简单作品创作等任务。美术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形态。初中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且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接触到一些内涵较深、抽象化程度较高的美术知识和作品时,难免“走马观花”,难以掌握其中精髓。此时,初中美术教师可根据学生当前所学的美术知识内容,选取与之有关的美术历史故事,将传统文化作为美术知识的背景铺垫,辅助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更多、更深的了解,增强其学习体验。

本文给出以下两种美术历史故事在美术课堂中的融合方案:

1.深入解读

前文案例中的《清明上河图》赏析教学主题明确、连贯性较强,此类课堂中引入的美术历史故事多用于学习情境创设后美术知识背景的铺设。例如,在正式授课的前一周,教师可以布置资料查找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查找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历史故事,如“神秘的画家张择端”“四个人投骰子的争议”等。这些小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上,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并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梳理,使学生对《清明上河图》有更准确的把握,进而更深刻地感受该作品的魅力。

2.辅助说明

辅助说明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美术知识时,美术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对其历史背景做简要概括,主要目的是辅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辅助说明的融合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分散性,因不占用额外的课堂时间,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随时引入。但该方案的有效应用要求教师对美术教学做详细解读和深挖,提前找出能够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的知识点,并查阅、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以便在课堂中分享给学生。

(三)融入传统美术技法:以动手实践领悟传统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融合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学生美术实践中得到升华和验证,将美术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品质素养。我国传统美术技法博大精深,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以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可有效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刻地感悟传统美术文化的魅力。

与美术赏析作品的选择相类似,学生美术创作的内容、形式也不拘泥于绘画。在选择实践项目时,教师可适当抛开教材限制,引入学生感兴趣且具备丰厚文化积淀的美术形式,保证美术实践的教学成效,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异彩纷呈的民间美术,培养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师可将传统剪纸艺术引入课堂中,向学生

介绍我国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美术、视觉设计领域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经典的剪纸作品,并以“视频课”的形式向学生传递基本的剪纸技法,使班级内每名学生均能详细观察到剪纸步骤、要点等。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剪纸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不少学生将剪纸与自己喜欢的电影、动漫人物相结合,实现了将传统美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具体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合理融入传统美术作品、美术历史故事、传统美术技法,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领悟传统文化魅力,从而找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融合点,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教育素材,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巩望黎.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学周刊,2020(16):147-148.

作者简介:张生文 (1966.8-),男,甘肃武威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初中美术传统文化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