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

2021-09-10毕丹黄敏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

毕丹 黄敏

摘  要:在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大,人才质量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工业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我国对工业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巨大。目前,机械类人才供不应求,人才质量方面也仅仅是差强人意,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从机械类人才培养来说,高校任务尤为艰巨,如何最大化地提高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工业化发展输送足够的人才是高校应当重点关注的。

关键词:人人成才理念;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62-04

一、企業对于机械类人才需求的现状

在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机械行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更是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也遇到了诸多方面的阻碍,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一般来说,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端技术人才,我国机械类人才的供不应求导致机械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当前,我国机械行业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当属汽车行业,汽车的生产制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近年来人们对于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的生产制造。机械制造行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国家人大常委、中科院召开了多次年会,主题都关乎人才与创新,我国早在2005年就明显意识到了机械类人才的紧缺,汽车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情况尤为严重。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虽然针对技术人员缺乏召开了多次会议,也采取了诸多的解决措施,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高端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机械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普遍。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技术人员短缺严重,在机械行业中,高级技师的占比不到4%,企业对高级技师的需求比例却在14%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高端机械类人才的供求相差巨大[1]。不仅如此,当前我国机械行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大,这也进一步地加剧了人才短缺的现状。

师资结构单一的局面造成了人才与社会的脱节。教学的研究型人才与实践型人才脱节现象严重,人才培养评价与产业链、创新链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培养的要求仅仅符合现阶段高校的要求,人才的培养质量仍依赖于高校内部,学生仅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与学生未来实际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一般而言,培养学生成为高端机械创新人才并且能直接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中就业,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上,产业链和创新链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当前阶段,产业链、创新链参与人才培养评价的衔接程度不足,高校从产业链、创新链得到的反馈不足,人才培养标准与用人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不到满足,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建立起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交流合作平台,以促进人才的良好发展。

综上分析,机械制造行业对高端机械人才的需求量始终在不断增加,在此过程中,高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以改变,要能够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基于“人人成才”理念下的机械类人才培养目标简要分析

(一)基于“人人成才”理念下的机械类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国内外都重点研究的内容,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为以能力、素质为影响因素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指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同时又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采用该种人才质量评价模型主要是从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以及条件、人才培养活动和人才培养效果三方面来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这也是最初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又建立了以社会评价、高校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总的来说,对高校人才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国外对于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研究则重点关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两个方面。所谓人才培养质量,本质上指的是对人才的教育所达到的预期目标程度,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要从多方面入手,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某一方面的评价,这样的人才质量评价是片面的。人才质量培养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企业等,由此可见,国内外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有着各自的见解。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在人才质量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还有着较大的争议,目前已有的人才质量评价模型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机械制造企业的需求,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机械制造企业的需求。我国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方面的不足还需进一步改善,人人成才理念下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

(二)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当前我国针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创建了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型。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对于机械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入手,重点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认识分析[2]。基于人人成才理念,高校需要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科研导师融合的“三师融合”的队伍,建立以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既要担任教师又要担任工程师,还要具备较好的研究能力和工程能力,参与重点人才培养策略的实施计划,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凭借自己的工程经验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可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人人成才”理念计划的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专利等,并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的科学分析、语言沟通、合作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研究者对现有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应用情况也要有充分认识,通过对现有的评价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到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新的评价模型研究过程中应尽量杜绝这类问题。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出符合机械制造行业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同时能够在数量以及质量方面都有所保障,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机械类人才短缺问题。所谓人人成才即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机械制造行业所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但实际上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其目标便是尽可能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高校应同等对待每位学生,将之作为机械制造行业所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去培养,运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法尽可能地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输送更多的机械类人才。

三、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分析

(一)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首先要做的是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跟踪评价反馈平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最为主要的调查研究对象便是机械制造企业、毕业生校友以及在校的各年级学生,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可以设计研发一类“人才培养质量调研评价系统”,这也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发展的产物。作为反馈沟通平台,其能够在机械制造企业、在校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起培养质量沟通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帮助高校及时地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3]。机械制造企业、毕业校友以及在校的各年级学生利用该调查平台完成相应的问卷题目或是通过客观的选项以及文字性的主观意见来表达感想,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可以使用该反馈系统,这就给高校提供了兼容性强大的反馈系统,能够更好地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做出改善。为了提升高校对于调查用户管理的灵活性,可在评价反馈调查系统中设立一定的权限。例如,以具体专业为划分设置相应的管理权限,由此来为校方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也可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培养质量调查活动,总的来说,多层次地进行用户管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高校对人才质量培养体系的完善。对人人成才理念下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调查方面的内容设计也要足够重视,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要实现评价反馈对培养模式优化调查的有效促进,必须要严格进行调查内容设计[4]。首先,人才培养的标准要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倡导的理念;其次,还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产出的设定与实现相一致。总之,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要能够有效引导高校进行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改革,还需要发挥其自身作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二)建立产业链、创新链、专业链的融合培养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的实施模式应注重培养计划的制订,需要注重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基于“人人成才”理念建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对产业链、创新链需要的更高的符合度、依存度、满意度,促使产业链与创新链积极地参与到“人人成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来,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专业链相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专业链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师应注重课堂的评价,以课堂评价、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的专业预设专业知识目标、专业目标以及社会能力等目标及毕业目标是否能达到满足。产业链、创新链的评价模式对于“人人成才”理念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中应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实践学习,针对社会实践的企业单位建立沟通平台,对学生的实际体验的评价进行沟通,同时就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专业知识思维运用、学生后期的自我学习及提升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持续跟踪,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及工作能力进行评价总结后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进而全面提升反馈评价。通过“三链”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设,有效缩短学校与产业链、创新链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更好地利用“三链”反馈评价修改、完善后续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专业培养与“三链”的符合度及满意度,促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对于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高校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毕业生的本科学习经历影响效度评价、本科教育培养工作绩效评价以及机械制造行业对培养质量反馈评价等进行综合归纳而得出的,最终总结出培养质量调查分析与培养模式优化调查咨询报告的相关内容以供有关部门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在此过程中,面向在校生、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评价活动也成为本科专业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高校的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影响[5]。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对于高校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高校毕业生成才的规律可以得知,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接受能力来创设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同时可针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进行竞赛的创设,促使学生在竞赛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且借鉴他们优秀的学习经验和技能操作,以此做到有效查漏补缺。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课下积极地进行学习经验、专业技能的交流,分享优秀的资源,教师定期查看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促使学生及时跟进最新的学习理念及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职业生涯,这样学生在日后发展中才能有更大的优势,也更容易成为高端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方面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在教学改革上的重要作用,及时了解反馈结果,并据此改善教学内容,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6]。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校内部做出行动,同时要以机械制造企业评价、毕业生就业情况、在校生学习情况为依据进行分析,促进该体系的构建,培养出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本文基于人人成才理念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其中具体介绍了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以及培养目标。综上可知,当前机械制造行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巨大,高校需要及时地做出改变,为机械制造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机械类人才,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武玲.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 胡祖莹,曲恒昌. 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来自五大洲的最新经验和发现[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

[3] 托斯坦·胡森. 论教育质量[J]. 华东师范大学党报(教育科学版),1987(03):1-9.

[4] 胡祖莹,曲恒昌. 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来自五大洲的最新经验和发现[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

[5] 明哲. 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农業科技学院学报,2012(02):89-91.

[6] 张元祥,倪成员,吴军. “四位一体”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8(24):29-32.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