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史料教学的功能之策略研究
2021-09-10张天心
张天心
【摘要】历史是一门极其讲求证据的学科。2017年提出的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将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放在及其关键的位置,而核心素养中史料的运用更是重中之重。史料教学要关注史料教学研究动态、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重点、选择史料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史料教学;功能发挥;教学运用
一、认识史料教学的功能价值
(一)史料教学基本定义
浙江省特级教师谢波提出:“在史料教学中,师生将文本和搜集的史料引入学习,通过史料的媒介作用,让学生能更清晰、真是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史料分析归纳理性化的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史观。”[]谢老师的观点是将史料作为媒介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弘扬个性发展培养正确价值观。相对而言,北京市教研员张汉林的观点认为:“史料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史料的选择、甄别、分析与运用”体验还原与重构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张汉林先生把史料教学看成是一种过程与方法,他特别强调史料怎么运用、选择、鉴别、分析这四个环节。
(二)“史料教学”出现背景
史料教学的提出,由来已久。首先,从英、美等国历史教育改革的经验中认识。英、美等国改革使史料教学成为他们的成功的因素之一。其次,史料教学由历史学科特点决定。历史学科要凭史实说话,所谓“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就是历史学科教学离不开史料,所以在2017年历史新课改中也把史料实证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素养之一。第三,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上世纪末课改出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史料分析题。第四,适应高考的需要。
(三)史料教学研究动态
近年来以“史料教学”为关键词的历史教学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以来,更是井喷之势。在这些历年发表的文章中有四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是韩寿萱先生的《略论实物史料》发表于1957年第5期的《历史教学》,这是最早的一篇。赵恒列先生的《谈谈史料和历史教学》发表于1980年第一期的《史学月刊》,明确使用史料教学这个词的是发表于1991年第6期的《历史教学》中的晋松老师的《史料解析题与高中文科复习课的史料教学》;而至今影响较大的是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究》发表于《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四)史料教学实际功能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功能,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分为三个层次,九个功能:
第一层次:①增强历史感;②激发学习兴趣;③突破重点难点;④提高解题和应试能力
第二层次:⑤初步地了解和习得历史研究方法;⑥拓展历史思维的深度与广度⑦涵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三层次:⑧激发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⑨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重点
(一)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浙江省历史优质课一等奖温州苍南县灵溪中学陈盛益老师的《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为例。在第一层次中,她的课引发学生们的探索兴趣,首先,设问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引用英国历史学家休谟的观点:“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说得更坏。”为何这么阐释呢?英国历史学家艾特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传记。第一部名为《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 ;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之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是有眼不识泰山 。
这两段不同时期的著作,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这就是引用史料的益处。那么,突破重点难点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习历史不是单纯的让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历史。是对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做出正确选择。
(三)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可以说批判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我们都知道建国初期实行了三大外交政策,分别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那么,“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却迟迟不来,为什么?
新中国领导人当然要反思“一边倒”的局限和问题所在。加上,毛泽东、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与苏联谈判和交往的种种冲突和困难。调整外交政策也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是,又迎来了新中国建交的第二次建交高潮,中国打开了外交局面。
三、史料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史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北京市教研员张汉林先生这样认为:
第一,通过结论得出结论。
第二,於于传:泛化、伪化、简化。
泛化:未基于教学立意与目标,不考虑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呈现各类史料并予以讲解。
伪化:将教科书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叙述视作终极结论,有针对性地寻找史料予以印证。
简化:将史料与其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简单化。
(二)选择史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材内与教材外的:用好教材,慎用教材外;毫无疑问,首先用好教材,然后再运用教材外。现在有些老师直接抛开教材,运用教材外。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好地运用教材。第二,身边的和遥远的:用好学生身边的(乡土、教师、学生、家庭),慎用时空遥远的;这些资源和学生有贴近性,更能贴近学生,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第三,史事性与观点性:用好史事性,慎用观点性;现在我们教材中很多都有观点,现在我们不必再用史料去论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比如1840年是鸦片战争的开端,我们就不必再去找大家的观点。第四,经典的和一般的:用好经典的,慎用一般的;比如現在的PPT要精炼,最好控制在十多张。第五,整体与节选的:用节选的,但要照顾整体,切忌是断章取义甚至是违背原意。
有效史料教学是基于教师的:第一,课程理解力(课程智慧):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到位;第二,教学设计力(教学智慧):对“史料”的主要功能与运用理解到位;第三,课堂驾驭力(智慧课堂):对教学基本流程和课堂动态生成掌控到位。新课改下,如何用好教材,如何完美的运用史料,这等待着大家去默默探索。
【参考文献】
1.《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途径》《历史教学》【J】2015年第12期.
2.张汉林:《略论史料教学的两个问题》,《历史教学》【J】2014年第5期.
3.李进:《史料教学研究综述》《中学历史教学研【J】究2011年第3—4期.
浙江省嵊州市高级中学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