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2021-09-10单素枝
单素枝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详细制定合作方案,才会让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前言:
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掌握,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及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分组,并且要详细制定具体合作学习中的步骤,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究,才会让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升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详细制定合作步骤
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能力和意识还比较薄弱,而且思维能力也正处于萌芽阶段,注意力比较分散。教师直接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往往会部分学生不知应该要怎样去进行合作,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合作的要求。还会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注意力分散,而没有完全收集到教師的信息,进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进行合作。这样会让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安排好合作学习时,去制定详细具体的合作步骤,使学生清晰了解合作过程中都需要做什么,进而促进合作效果的提高。
比如,带领学生进行《复式统计表》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提出两组数据后,让学生四至五个人一组,再做好分工,由哪名同学负责统计本组的数据、由哪名同学负责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再由哪名同学负责将其归纳成一个统计表。并且,要让学生完成合作任务后,进行交流和探讨,确定最佳的合作学习答案,然后,再由组长向教师交出答卷。这样就不会令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混乱的情况,还可以令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进行合作,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二、明确小组合作分工
除了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步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分工,并做好科学安排。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合作意识并不强,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出现合作混乱的情况,进而促进合作效率有效提高。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安排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合作小组中的学生优化组合,这样才会更好实现优势互补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可能性”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纸箱和两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用于合作实践。在安排合作前,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科学安排。可以让每个小组四名学生,其中确保有一名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和一到两名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要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的职务,再由一名学生担任监督的角色,一名学生去实际操作摇纸箱、抓取乒乓球,一名学生担任记录数据的任务。实际操作中,由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当合作任务完成后,再让各小组学生先在组内进行共同分析。之后,再将成果报给教师,由教师加以指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更加默契,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以往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合作学习任务,进行被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等也会有所限制。为了让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更好提高,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模式运用过程中,充当辅导员身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再加以适当的指导。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果,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探究意识等更好的发展。
比如,在开展《复式统计表》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一个案例:“熊大与熊二去摘了苹果、香蕉、梨和桔子四种水果。其中熊大分别摘了28个、25个、32个、40个对应的水果;熊二分别摘了19个、24个、30个、36个对应的水果。怎样才可以将两组数据制作成一个统计表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探讨正确的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仅需要去不断观察学生合作的情况。当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将各自的答案呈现出来,并对各组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让每个小组都有提问的机会,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并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效果。同时,也会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果。
总结: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及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默契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更加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才会让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并促进教学质量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1,18(7):163.
[2]李红专.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2021,18(11):181.
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小学 25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