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看待幼儿的“双面性”
2021-09-10刘乔
刘乔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让幼儿知道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发展水平,因此,提出合理的期望,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教师的评判标准的不一致、社会的行为规则的要求等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间接地导致幼儿出现家园行为的不一样,也就是所谓的“双面性”,当然这种双面可能是心理层面上的缺失,如性格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易怒、易攻击他人,带有攻击性的行为,甚至出现说谎的行为表现。因此,要充分的理解幼儿“双面性”,把握好尺度,合理的引导幼儿身心、行为的发展,切忌用一把量尺来衡量幼儿或是一杆打,否定幼儿所存在的不合理行为表现,用发散性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种种行为表现。
关键词:幼儿 身心发展 行为 双面性
引言: 3岁到6岁是作为幼儿身心发展关键期,是幼儿乐意接收外界信息和自我经验同化敏感的时期,只有正确的引导才会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经常听到来自于家长们的诉说,发现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园老师反馈的信息及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家长们普遍反映的问题之
一、父母寻找自身的原因
父母的教养态度、教育理念及教育的方法,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入园前的生活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都会直接的影响印刻在幼儿的身上,正是由于幼儿先天的独特性,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情感体验,都会随着父母自身的教育准则,来获得与他人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从中加以组装,形成属于自身对待事物或他人的行为态度及看法。对待幼儿,父母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另一种不可挽回的局面,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造成心理上的应激障碍。
二、环境因素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接触时间最长且具有自然的一个生态的环境,幼儿的吃喝拉撒睡,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父母看在眼里,并乐意接受幼儿的任何小瑕疵,正是因为这样的温室,成了幼儿天然的保护伞,自由自在的在温室之中徜徉,无拘无束,没有太多的规则去束缚或是牵绊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园作为一个大的集体,一切都是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幼儿也从原本的温室之中,跳脱了出来,所谓的陌生、恐惧感接踵而来。有的幼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能够很好的与其他的小朋友打成一片,进行良好的沟通,甚至成为老师的小帮手。但有的幼儿适应的能力要薄弱些,出现不愿与周边的小朋友交流,以及遇事不愿和老师沟通,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幼儿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泄出来,如:破坏周边的事物,或容易攻击其他的人。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积极主动地和幼儿沟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如:宝宝,今天在学校和小朋友们玩的开不开心呀,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呀。灌输积极向上的教育思想,给予肯定,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便能很好的去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三、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
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像一颗掌上明珠,端在手上怕摔下,含在嘴里怕化掉。因此,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罢,对孩子的那份宠爱和溺爱,成了孩子们最后的“防空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想要的都能满足,就差天上的月亮没摘下来,送到幼儿的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也在不断地成长中,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一一显出原形,爱贪玩,不能自理,不愿动手操作等等,当这一切有违父母的期待,所谓的严便在幼儿成长出现,压得幼儿喘不过气,甚至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像以前那样的爱自己了,渐渐地幼儿的心理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也在随着父母对于自己的态度而发生改变,久而久之有的幼儿性格上发生改变,如:不愿与父母交流,老师及其他的小伙伴们沟通,甚至行为上带有一定的攻击性,不愿倾听。家长要给孩子适宜的爱和适宜的严,不能过分的溺爱,让幼儿在家能做的尽量让他去做,做不好的我们可以辅导他去完成,但不能包办,放手让他锻炼。当然,也不能过分的严厉,每当幼儿完成一个任务时,我们可以适当的提出表扬,在此基础上一点一点引导幼儿向前前进,在他们认为既安全又舒适的过程中发展自身。
四、家园步调一致的重要性
幼儿的一切身心发展如同一张白纸,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如同颜料,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大可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因此,家园的步调一定要一致,家长要及时的反馈幼儿在家表现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要配合老师的日常生活教育的活动,如:亲子活动,积极参与园内活动的开展等等,这样有利于家长自身去了解孩子另一面,如若在此过程中发现幼儿所存在的不好之处,家长可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商议,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方案。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然,作为老师也要积极的与家长联系交流,相互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及时反馈幼儿的在园表现的行为信息。而不是互相唱反调,如:公共场合扔垃圾的这种现象好吗,简简单单地一件小事,在园幼儿接收老师的教育,不能随地扔垃圾,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表现,当我们发现这种不好的行为表现,要及时的制止。但当幼儿回到家中,可能有些父母的自身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问题,自己随地扔垃圾,让孩子对于垃圾能不能随地扔产生一定的疑惑,因为老师的教育与父母的做法有着一定的分歧,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素。家庭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应保持统一性且具有连续性,而不是在幼儿今后的发展道路中遗失或残缺。
总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只要我们用发散性的眼光,正确地,客观地对待幼儿的“双面性” ,用心去倾听幼儿内的心声,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想法,适当的引导,给予关爱,在磨合中,不断地帮助幼儿挖掘问题的根本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用心去和孩子们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用我们最诚挚的笑容去回应孩子们偶尔的小任性,让他们在最自然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我们的宝贝们会越来越好的,越来越棒的,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湛蓝的天地吧!
参 考 文 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2]林永海.幼儿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白梅中心幼儿园 24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