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混声合唱《羊角花开》

2021-09-10王茂陈丽媛刘洋张愉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和声

王茂 陈丽媛 刘洋 张愉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作品《羊角花开》混声合唱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音乐表现手法等。共分为两大章:

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简单描述

本章将从民族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羌族独特的地域形成的民歌特点进行阐述。

第二章:《羊角花开》的分析

本章主要以《羊角花开》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音乐表现手法、以及歌唱动态、画面感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声合唱;和声;曲式分析

前言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简单描述

一、民歌的概念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简单可分为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羌族地理分析

1、地理位置:羌族主要聚居地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

2、民歌分类: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及巫师歌;歌舞有喜庆歌舞和丧事歌舞两种、羌族民歌。

3、羌族民歌的特点:羌族民歌的歌词。演唱时,一般先唱两句或4句的歌头,山歌和酒歌的歌头相同。此外,在汶川、理县一带也有每句7个音节的歌词,这类歌曲没有歌头。羌族民歌所用的音阶以五声、六声为主,有的民歌采用四音音列和七声音阶,但完整的七声音阶较少见。

第二章:《羊角花开》的分析

一、混声合唱作品《羊角花开》的创作背景

作词:孙洪斌;作曲:孙洪斌、向琛子;编配:向琛子;这首作品是一首少数民族作品。“羊角花”是羌族人民对杜鹃花的别称,在羌族地区流传着关于羊角花由来的传说和典故。它源于羌族对羊的信仰;羌族祭祀释比说羊血可以赎罪,代表生命,代表圣洁,而杜鹃花生长在高寒地区,特别顽强,又红的如同鲜血;

《羊角花开》创作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地震后四川音乐学院创作原创歌剧《羊角花开》,其合唱作品也是选自该部歌剧。

二、混声合唱作品《羊角花开》的曲式分析

1、段落、调式:《羊角花开》是一个复三乐段,共分为引子、ABA四个部分,A部分是升f商调式,B部分为复三乐段的三声中部,由c宫调和a羽调式,最后是一个省略再现段,升f羽调式。A到B部分是一个往下属调方面转调,到c宫又是一个远关系转调,符合不完全复三乐段的结构,三声中部调性游离。

2、组成部分:呈示乐段共由两个部分AB组成:A分为两个乐句a:16-31小节,a1:32-55小节, B乐段分为两个乐句b:71-91小节b1:92-112小节;三声中部由CD两个乐段组成,C乐段由c:114-123 c1:124-137两个乐句组成;D乐段由d:138-149 d1:150-168两个部分组成;最后是省略再现部:只再现了A主题,a1:169-185.a2186-208。

3、和声特点:16小节起八小节,是全曲的动机,围绕此主题进行了展开,标准的民族和声,运用了挂2挂4和弦,12小节一个D6低音线条平滑连接,引子部分结束后出现升f羽主音奠定了调式调性感,17-23和声t-d6-vi-d,紧接着是一个七级,为了避开偏音的一个不和谐的和弦,到主旋律的女高音其余声部伴唱是钢琴的和声做了一个低音下行,到40小节时切换情绪的地方用了主持续。70小节版分解,和声多为st,挂4和弦,后多用挂留和弦,避免偏印的出现,三声中部的和弦也是典型的民族和声,运用织体的变化改变旋律的感觉。

三、《羊角花开》的音乐表现手法

1、旋律线条:从引子部分开始音樂的线条平稳,演唱在一个中音区部分,没有强烈的对比,除引子部分在较高音区的钢琴演奏带入氛围意外其余部分的钢琴与旋律保持一致的线条走向,三声中部的悬了吧回归到抒情的部分,线条被拉长,钢琴的分解和弦也为旋律的延长做准备。后回到主旋律,全曲线条平稳,没有较大幅度的音区跨越,呈螺旋波浪式的发展。

2、织体、节奏节拍、速度:全曲运用较多节奏为八分音符,十六音符,短小有力,又极具神秘感,最开始主旋律为八分与四分结合,自由地54的节速度,悠扬美好,钢琴在较高音区的演奏,银铃般的响声极具特色,感受到羊角花真的躲藏在云朵里面的画面,16小节开始动机部分,钢琴由琶音组成,音乐轻微的流动起来,八小节后,男女声的哼鸣呼唤互相衬托,钢琴的柱式和弦变成分解,四声部合唱结束后加入了一段音型化的演唱,为后面羌语独白做铺垫,到了曲子的中部发展部分,速度从自由的变成了小快板88,力度由p变成了f,羌族人民进入了篝火晚会的现场,羌语独白过后出现了音乐的转变部分,节奏的变化带动了曲子的发展,描绘出此时篝火晚会上大家载歌载舞,欢歌笑语;手捧咂酒,唱起歌儿;后面紧接的是钢琴的分解织体的,也意味着曲子转到了抒情部分,从138小节到149小节男女演唱部分节奏比较整齐,都是三拍,而150小节到157小节采用的是轮唱模式,错开两拍。速度的变化也是随着乐段部分的转化同时进行,钢琴的左手由一个低音贯穿整个部分,但是却又是波浪发展,和声连接稳定,音乐平稳,对唱结束后,加入了羊皮鼓,也是整个晚会的一个暗示结尾部分,力度由f转到ff,音乐不断地渐强,音乐持续推进,羌族人民自己的语言庆祝结束,羊皮鼓的律动搭配,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此时音乐已经到达结束回到一个柔板58的速度,渐渐的羊角花又要躲回到碉楼上云朵里,爱情的故事也渐渐落幕,令人回味。

3、歌词:歌词语言简洁朴实,反映了羌族人民虽在条件艰苦的大山峡谷居住,但却有一种自信、乐观,不屈不饶的精神。羌族民歌元素,动机简洁活跃,如副歌采,用简洁的衬词“呐里西木呐呐耶”,增强了地域性,进一步深化主题,全曲民歌风浓郁,清新质朴。

四、结论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民族音乐第三版-江明惇著.

[2]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编著.

[3]《音乐研究》2008年03期.

[4]《音乐创作》2009年06期.

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和声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