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的注意事项

2021-09-10傅保娣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摘要:科技图书专业性强,内容繁多,通常情况下,作者提供的稿件并不符合出版的标准,必须经过适当的编辑加工。科技图书的编辑加工工作专业性较强,不可能读一遍书稿就能完成编辑加工。编辑只有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工作中常见的、容易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科技图书的编辑效率,保证图书的整体质量。本文在总结笔者10余年编辑加工经验的基础上,整理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科技图书编辑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图书;编辑加工;图书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190-02

科技图书专业性强,内容繁多,而作者提供的稿件往往需要编辑进行合理的编辑加工才能达到出版要求的合格标准[1]。科技图书的编辑加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编辑有较高的编辑素养和学科素养[2-3],因此年轻编辑在处理这类书稿时容易手忙脚乱、无从下手,有些编辑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编辑加工后的书稿却不符合出版的要求。编辑只有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工作中常见的、容易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科技图书的编辑效率,保证科技图书的整体质量。本文在总结笔者10余年编辑加工经验的基础上,整理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的注意事项,以期科技图书编辑能从中受到启发。

一、从全局对书稿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科技图书的内文包括扉页、版本记录页、编委会、序言、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编辑拿到书稿后,首先要快速浏览书稿,从宏观上了解书稿是否齊全以及书稿的整体架构、写作风格等,为后续的编辑加工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发现书稿有缺失,要及时做好记录。然后仔细地略读,检查书稿各部分编排是否规范、整体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并拟订编辑加工的方案与标准。正文是图书的主体部分,略读时要从全局审查各级标题的设计是否层次分明、体例一致。书眉方面要注意遵循双页码排上一级标题、单页码排下一级标题的原则,不能跳级标题。单页和双页的书眉均不能放在钉口侧,要放在切口或者中间。快速浏览和略读不可省略,拿到书稿就动手是编辑加工的大忌。拿到书稿后就开始从局部进行细致的编辑加工,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往往会“丢了西瓜捡芝麻”。编辑如果仅着眼于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忽视书稿在体例上的不统一、内容上的前后矛盾,很容易导致大规模返工[4]。

二、从局部对书稿进行精雕细琢

通过快速浏览和略读,编辑对书稿有了大致了解,也初步制定了编辑加工的方案和标准,然后就要精读书稿。在细致地编辑加工书稿时,必须对全部书稿进行逐字逐句的审读,否则难以发现细节上的错误。

(一)文前部分

科技图书的文前部分一般包括扉页、版本记录页、编委会、序言、目录等。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要在书稿通过三审(即编辑加工、复审、终审)达到出版要求后申请,因此版权记录页上的信息一般在CIP数据下发后才能确定。序言和目录要在正文确定后再重新核实其与正文的一致性。因此文前部分可以在正文精读完成后再仔细地编辑加工。

扉页和版权记录页:注意扉页、版本记录页中的书名、作者名、编著方式等要一致。对于这个问题,编辑在书稿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为了消除差错,图书印前,要把封面、扉页、版权记录页一起交质量部门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GB/T 12450-2001)》的规定,版权页应放在扉页背面。另外还要注意,扉页和版权记录页如果有书名的拼音,必须符合《拼音正词法标准》。

编委会:对于编委会名单,必须请作者仔细核实每一名参编者的姓名、单位。如果编委会按照姓氏笔画排序,必须根据姓氏笔画排序规则注意核实各作者的排序,切勿存在侥幸心理,图书中写着按姓氏笔画排序的编委会名单中出现错误的不在少数。笔者几年前在编辑加工《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其中一卷时,曾遇到编委会名单页副主编名单标注了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但作者的顺序又不是按照姓氏笔画顺序出现的情况,经过核实,副主编名单是按照作者的贡献大小排的,于是删掉了“按姓氏笔画排序”的字样。之所以出现这么明显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百科全书有100多卷,文前有各卷共有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分卷编辑可能认为已经统一进行了处理,不会出现差错,于是处理时忽视了此部分内容。因此,不管其他编辑是否对书稿进行了处理,个人在进行编辑加工时,对于每一部分都要按照编辑加工的要求认真对待,减少差错。

目录的编辑加工原则是必须与最新版的正文保持一致,加工时要注意5点。第一,整体审查目录的框架结构,看其内容是否与书名一致,审查上下层级关系是否合理;第二,书稿放在目录页之后的内容都要入目录;第三,目录应单独编页码,或者与前言、序等一起编页码,但不能与正文一起编页码;第四,目录中的题名转行时,尽量按词转行,不要拆开词;第五,正文中入目录的题名修改时,目录中对应的地方要及时修改,保证目录与正文一致。

(二)正文

对正文的处理是编辑加工需要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要做到“到位又不越位”[5],对于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常识性以及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差错要逐一改正,尤其是对于政治性差错,要时刻保持警惕。

科技图书中最常见的政治性差错是政治性术语表述不当,如涉及台湾、香港、澳门的描述,不能出现“中台合资”“中港合资”“中澳合资”等,不能出现“台湾进口”的描述等,可以使用“京台合资”“京港合资”“京澳合资”。凡涉及国家主权、民族政策、宗教及重大历史问题、事件的提法时,要对照相应的官方提法认真核查。凡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稿件及图片,要慎重处理,并请领导审核。凡内容涉及地图标志的,要使用最新说法,使用国家最新通过的《使用国界标准》。另外,书稿中如果出现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必须采用最新的称谓。图书中出现政治性差错的后果不堪设想。杜绝政治性差错的方法就是不管是什么书稿,编辑都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学习,多关注时事政治,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

编辑加工中除了要消除政治性差错外,还要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理顺不通的语句,按照国家的标准统一有关的用法,统一要求,统一同一书稿中的人名、地名、书名、事物名、相关的材料和数据,核查表格和插图的图(表)位、图(表)号、图(表)题与正文文字是否一致等。作者的书稿中,经常会使用废弃的单位(如公斤、两等)、不规范的译名(如马凡综合征)、不规范名词(科技图书中建议尽量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规范的名词),出现图文不一致,量和单位的正斜体、上下标(如“×109”应该为“×109”)、大小写(如pH值经常错写为“PH”,幽门螺杆菌缩写“Hp”经常错写为“HP”)、英文与希文(如“α”错写为“a”,“β”错写为“B”)等不准确。另外,书稿中常见的错误描述有“约……左右”“大于……以上”等。

书稿的编辑加工是一项连续的工作,只有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完成编辑加工,才能更好地处理书稿中的前后内容矛盾、体例不一致、名词不统一等细节问题。如果编辑加工工作因为其他重要事情中断的时间比較长,再编辑加工时很容易忘记前面编辑加工的内容,遇到这种情况,继续编辑加工时要先快速地浏览一遍以前加工完的内容,保证同一书稿前后加工的标准一致。编辑对书稿内容进行修改时,要做到改则有据,尤其是修改数据、观点和阐述概念的文字时,要有充分的依据、十足的把握。

(三)文后部分

科技图书文后一般带有参考文献,注意参考文献要按照最新版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已出版的书刊中,参考文献的差错率非常高,标注不规范、标注内容不完整、作者名错误、参考文献与正文不符等现象屡见不鲜。编辑一定要重视核查修改参考文献。

三、全书的统查

经过快速浏览、略读、精读后,书稿中的大部分差错基本上已经被消除了。鉴于科技图书的专业性强,完成细致的编辑加工后还要对书稿进行专项核查,即集中精力核查书稿的一个项目。专项核查的项目主要包括各级标题的体例及层次结构、名词专项、英文专项、图表专项、参考文献专项等。专项核查可以从全局对书稿进行统一、规范,便于发现同一书稿前后名词不统一、内容矛盾的情况,使书稿中的图号、表号连续等,如有一本书稿在前后描述同一事件时,出现的时间不一样,通过查阅权威资料,向作者核实后确定了其中一处是错误的。科技图书中的英文拼写错误也很常见,特别是一些学科的专有名词,因为拼写相似或拼写较长,容易出现字母遗漏、拼错的问题,有时还会出现单词之间分隔错误,英文专项核查有利于消除此类差错。另外,还要核查英文在书稿中出现的位置。有些科技图书的篇幅较长,为了缩短编辑加工的时间,编辑加工工作由不同的编辑共同完成,这样很容易出现书稿编辑加工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此时对书稿中的专项进行全书统查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

四、结语

科技图书的编辑加工具有专业性强、内容繁多、精细的特征,编辑加工书稿不可能读一遍就能完成。首先,要通过快速浏览、略读,从全局对书稿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然后通过精读,从局部对书稿进行精雕细琢;最后,通过逐一的专项核查,对全部书稿进行统查。多读几遍书稿,每遍都有不同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的整体质量,体现编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利萍.浅谈科技图书编辑加工的技巧[J].科技传播,2018,10(6):150-151.

[2] 郑晓萌.如何做好科技图书的编辑加工[J].传媒论坛,2019,2(14):138,140.

[3] 周凯.浅谈科技图书编辑加工的几点体会[J].传播力研究,2020,4(3):137-138.

[4] 张一梅.浅谈编辑加工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J].科技传播,2018,10(24):45-46.

[5] 王瑛.浅析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新闻传播,2019(12):192-193.

作者简介:傅保娣(1980—),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医学类图书策划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