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传播融入美学元素的思考

2021-09-10章雅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思考

摘要:任何一件优秀的新媒体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新媒体传播中,只有重视处理语言之美和音像之美,才能激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美学元素;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091-02

在“一部手机走天下,一部手机看世界”的今天,以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方便、快捷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美学元素在新媒体传播中必不可少。

一、新媒体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想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媒体传播中美学元素的个体运用,须对新媒体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一)新媒体的概念、内涵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他将其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比较分析后认为,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通过梳理新媒体的概念可知,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因而,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较,新媒体具有快捷便利、覆盖面广、交互性强及多媒体传播等主要特征。

1.快捷便利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以秒为计算单位,以每秒30万公里的光纤速度传播的。只要有网络,信息可以在一秒钟内传送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同样也可以第一时间更新、修改和撤除,可以网络在线直播和全天传播。其快捷性和便利性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2.覆盖面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占全球网民人数的 1/5。可见,一条重大信息一经发布,很快就会在网络、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传播。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信息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大。

3.交流互动

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新媒体则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多向传播,受众可以与作者、发布者或其他受众进行交流互动。

4.多媒体性

新媒体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一体的传播。与靠文字和图片传播的报刊,靠以声音为主传播的广播和以文字、图片、声音为主的电视相比较,内容更为丰富。

二、新媒体传播中的美学元素

(一)美学

美学是哲学分支学科,其概念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首次提出。它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苏州大学吴颖、李正认为,“美学是研究人与审美之间关系的学科,审美活动则是美学的研究对象”[1]。基于对美学概念的分析,笔者认为,美學是关于美的学问,应从艺术、自然和社会等角度去分析和判断。

(二)新媒体传播中的美学元素

任何媒体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新媒体更不例外,其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一个微信、微博作品,一条网络新闻,一则短视频,能否打动人心,能否引起强烈的震撼,美学元素必不可少。新媒体传播中的美学元素包括语言的精美、图片的冲击力、画面和声音之美等方面。

三、新媒体传播与美学元素的关系

新媒体传播与美学元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大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件精美的新媒体作品,总能吸引人们的关注,且影响深远。如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三峡学院创作的歌曲《我们勇敢战斗》,在“看万州”“央视频”“学习强国·重庆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展播,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校园抗击疫情原创歌曲MV优秀作品”,作品除了内容立足重大主题,体现时代特色之外,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画面融入独特的高峡平湖风光,让人们在欣赏音乐、赞扬抗疫英雄时,领略到风光美。又如新华社记者的摄影作品《一双眼睛比天上的星星还亮》,照片的主人翁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主任医师黄霞。这是一张在病房内拍摄的照片: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脸上,被口罩紧勒住的面部露出一双带有血丝的双眼,那双眼睛显得特别明亮而又坚毅,带给人们极度的震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无论从构图、色彩搭配,还是人物情态等,都具有超乎寻常的美感。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第8版整版刊登了这张照片,并配文字——“说天上星星亮的人,是因为他们没见过白衣战士的眼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个艰难时刻的人性之美、生命之美。

因而,在新媒体传播中融入美学元素,能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彰显时代风采,增强传播效应。

四、新媒体传播中融入美学元素的思考

任何一件优秀的新媒体作品的美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应弄清楚内容之美和形式之美的内涵,并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一)内容之美

内容之美,即传播事实本身具有美的内涵。情趣高雅、内容健康、给人教益、激励上进的内容,就是美。如2020年2月上旬,著名国画家、84岁高龄的西南大学教授方凤富,从电视上看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支援抗疫的报道后深受感动,想到自己年岁已高,不能支援一线,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艺术形式宣传抗疫,于是他用三天时间,创作了一幅四尺长的葡萄画作品,将其作品命名为《颗颗明珠献英雄》。在他的带动下,重庆嘉陵画院50多名美术界人士纷纷创作抗疫美术作品,并全部捐给有关部门。这件事在网上传播后,“微万州”“三峡讯”、华龙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纷纷转载。

1.聚焦重大主题

如何做到内容之美?首先要抓住重大主题。主题即主要问题,没有主题的作品,就没有灵魂;主题不突出,无论形式有多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是媒体和媒体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2]。这一重要论述对新媒体传播有着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流思想和主流舆论引领社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

2.一件作品确立一个主题

时下,部分新媒体作品看上去不知所云。如某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短视频作品,标题是《勤学奋进好儿郎》,原本想要表现的是一名学生因勤奋学习取得好成绩的事迹,但作品中既描绘了他经历的苦难,也突出了他废寝忘食地学习,还展现了他热心公益事业和见义勇为等。那么,该作品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一件作品只能确立一个主题。如果出现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主题,作品就会显得零散,中心无法突出。此外,不可在一件作品中把一个人的好精神、好行动、发思想、好美德都表现出来,应认真分析这个人身上最典型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特质,然后提炼主题。这样才能避免内容粗制滥造,实现内容之美。

3.内容融入美的元素

著名媒体人梁衡认为,“美是与人类成长同步的,一部美学史也即是一部社会发展史。人的爱美之心是人发展完善的一种动力”[3]。新媒体的内容要不断融入美的元素,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才能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在确定作品内容和提炼作品主题时要勇于创新。如2019年7月,“交通安全小V”抖音号发布一则短视频,内容是一名6岁的小女孩冲进滚滚的车流中寻找爸爸,在十分危急的时刻,一位年轻的辅警冲上前去抱起小女孩,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此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画面,与美的内容交融,恰到好处。视频发布3天之内便收获了300多万人次的点赞。

(二)形式之美

新媒体的形式丰富多彩,既有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作品,是媒体人和受众共同的追求。

(三)语言之美

真实、准确是新媒体作品的生命力。但恰到好处的文学手法表现,能让受众在获得信息、受到教益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更能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呈现出作品的新意和美感。如拍摄一则反映春天来了、校园春暖花开的形象短片,如果配文写“春天来了,百花盛开”之类的话,就显得非常乏味,但如果换成“爱情的玫瑰花儿,在小鸟的欢声中露出了差涩的脸蛋”,美的意境油然而生。

(四)音像之美

美的声音能打动人的心灵。新媒体作品的声音搭配,视作品性质、特色而定,或激越高亢,或明事析理,或娓娓道来……解说时,也应视作品的主题、场景而定,包括背景音乐的选择。具体来说,在画面的组织中,应将各类人物、事件以及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风光等美的元素巧妙融合。如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作品,画面要呈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才能抒发美的情感的力量。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拍摄的短视频《春到校园》就是一则富含音像之美的作品,反映的是朝气蓬勃的大学校园生活。作品以云霞漫卷的樱花、淡妆素裹的玉兰、俏丽妩媚的桃花、嫣然一笑的海棠等各种花草为背景,配上清心舒畅的轻音乐,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该作品在“微万州”发布后,很短时间内便收获了100多万人次的点赞。

五、结语

在新媒体传播中融入美学元素相当重要。一件有审美价值的新媒体作品,会比缺少美感的作品更容易被人接纳。此外,在新媒体传播中融入美学元素,作品应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下足功夫,才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颖,李正.论服装中的美学元素[J].戏剧之家,2018(13):230-23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7:323.

[3] 梁衡.文风四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42.

作者简介:章雅薇(1997—),女,重庆人,本科,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美学。

猜你喜欢

新媒体传播思考
新媒体传播平台对职教人才培养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基于城市意象方法的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究 
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媒体信息筛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