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1-09-10叶益耿

关键词:智慧课堂互联网教育

叶益耿

摘    要:“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教的模式,亦是学生学的模式。它将“三学(自学、议学、悟学)”与“三课(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智慧融合,构建“三学四环”课堂结构,完善课堂教学一般流程,推进课堂文化建设和课堂品质提升。它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定教,以生定教,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核心与追求。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三学联网;智慧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已是大势所趋。针对我校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学资源不丰富,尤其是教学的有效性与融合性需提高等问题,我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基于学校“三学循环”特色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提出并实践了“三学联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课前的自学、课中的议学和课后的悟学,并借助杭州施强公司“乐课”平台和平板电脑,将“三学”融合在智慧课堂教学中,以期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一、“三学联网”智慧课堂的内涵

我校“三学联网”中的“三学”即“自学、议学和悟学”,“联网”是指上述环节在泛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自主发展”为基础开展的5A学习: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学习设备(Any device)、任何方式(Anyway)。“三学”的三个环节可以回环往复,甚至可以两两组合。

这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辅助的智慧课堂。学生是自己建构知识的主人,是学习的主角,也是知识生成与内化的主体,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适性的发展,全面提升学习效率与效能。其精髓在于:以学生主动乐学为主线,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攻,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旨,让课堂成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常态。其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一)自学联网

自学联网是指学生在教师导航、任务驱动下进行个体学习,自学过程在线上实现,包括课前自学、课内自学和课后自学等。教师要在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时空、学习评价等方面,促进学生更大程度上的自主。教师要推送“在线预习作业”,为学生搭建自主预习平台,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学。通过乐课平台的支持,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情,进行二度备课,形成个性化教案,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二)议学联网

议学联网是中心环节,是教学的关键,是知识的生成与内化的渠道。学生在导议基础上进行线上线下的生生对议、生生群议、师生互议等不同维度、类型的议学,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议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电脑终端及时把握学情,针对学生的问题整合学科思想与方法。

(三)悟学联网

课堂总结是悟的主要环节,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信息技术的支持,使课堂作业“悟”的反馈更及时;线上个性化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课后“悟”的内化更个性。学生在反馈悟、归结悟、作业悟中成为知识和能力的主人。在悟学中,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立规,使学生认知的基础与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互渗透,进而实现差异化教学。教师要编写学生的日日清、周周清作业,利用每周学生返家时间进行网络课堂直播、网上互动答疑等,打造翻转课堂。

因此,转变教与学的行为模式,“以学定教,以生定教”,让学生站在课堂教学的正中央,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校“三学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精髓。它既是教师教的模式,也是学生学的模式。它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基于学情,以学定教”的幸福教育理念。

二、“三学联网”智慧课堂的支架设计

(一)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与二度备课

课前如何运用乐课网的备课系统进行备课?课前备课时要做哪些工作?备课组经过研讨,明确了教师课前的两大任务。一是预习作业的设计与推送,要求每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备好“预学案”,即为本节课知识的形成、技能的落实、思想方法的提炼设计引导方案。“预学案”要提前一天通过乐课网推送给学生预学,学生完成后,带着问题上课,就能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二是教师的二度备课。教师借助乐课平台的预习功能,实时获知预习情况,查看学生预习报告,进行二度备课教案设计,重新制订学习目标,确定重难点,进行“基于学情,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形成个性化教案(上课的关键),以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在实施过程中,各个教研组开展“基于‘课前预学’的二次备课研究”,坚持一月一次的主题式教研活动,做到活动有主题、教研有内容、研究有目标。人人参与研讨,人人总结提炼,各个备课组研讨出新授课和复习课中学生预习作业的典型案例,并制作部分重点知识与难点内容的微视频,以助力学生的学习。

(二)课中议学问题的设计与实时互动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着重围绕重难点内容设计问题,重视关键问题设计,预设学生的疑点、易混点问题,精心设计导学、议学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学案,并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议学为方式,让学生在乐课网的讨论区里交流讨论,再在线下开展小组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发言、全班学生分享活动,以达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互动是达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没有有效师生互动的课堂就不是好课堂。在乐课平板教学中,我们注重师生课堂互动,通过经常性地推门听课和乐课后台跟踪检查,督促和指导教师的课堂互动问题设计,以加强师生的课堂交流。从2019年度第二学期10月开始至2020年度第一学期,我校七、八年級教师每节课的课堂互动平均次数在不断地增多,第二学期明显提高(如表1)。

(三)课后悟学问题设计与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创造力,从而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总结不够重视,认为“悟学”环节可有可无。不重视“悟学”的结果是,分散、零碎的知识得不到归纳、整理和系统化,模糊、错误的地方得不到纠正,容易造成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的情况,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拓学问题,让学生悟出知识的内涵与本质、悟出思想与方法,从而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要利用乐课网的课后复习、作业、自主学习系统,设计课后学习资源、线上作业及自适应学习资源,达到温故知新、巩固知识和拓展学习的目的。

三、“三学联网”智慧课堂的结构及教学实施

(一)“三学四环”课堂结构的构建

在“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各备课组、教研组的主题研讨和充分酝酿,我校构建了“三学四环”课堂结构。其中,三学是自学、议学、悟学。四环是:课前导学,自学检测;课中议学,互动展示;巩固训练,扎实“四基”;课后悟学,拓展提升。这一课堂结构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参照,能起到规范的作用。

在明确课堂结构的基础上,我校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坚持“建模—研模—出模”的教学策略,以优化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流程。“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如何构建?以语文学科为例,其教读课的流程为:自学检测,导入新课—搭建框架,整体把握—示范策略,探究鉴赏—总结感悟,拓展提升。自读课的流程为:阅读提示,感知全文—选择策略,精读文本—合作探究,分享文本—拓展训练,感悟提升。通过细化与优化“三学四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用模式建立教学新常规,以模式提升专业水平。

(二)“三学三课”的双线推进与智慧融合

“自学、议学、悟学”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前、课中、课后”是智慧课堂的结构。如何利用乐课网将“三学”有机融合在“三课”之中,是精准教学的根本,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开展了“研讨课、汇报课、展示课”等课堂教学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初步形成“三学联网”的智慧教学课堂结构(如图2)。

(三)以评价促进“三学联网”智慧课堂的实施

评价到哪里,教学就到哪里。因此,学校研制了《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师考核量化表》和《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三学联网”评价量表》,这也是我校智慧课堂实施的重点。根据乐课平台数据功能的科学性和价值性,通过备课组研讨、查阅借鉴和专家指导,我校设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横向比较综合衡量,研制乐课平板教学评级标准,把评价结果纳入教学月考核,以评价促进智慧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基于乐课网平板智慧课堂教学的三大系统——课前备课系统、课中实时互动、课后复习系统,我们利用教务空间的权限和功能,检查每位教师每天教学常规工作中的各项指标数据,从中了解教师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学校关注教师的备课率、上课率、作业布置率、课堂互动次数,把各项指标作为教学月考核的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运用平板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四、“三学联网”智慧课堂的实践成效

两年来,我校“三学联网”智慧课堂实践研究得到深入开展,“三学联网”教学课堂结构得以优化,“三学联网”课堂教学一般流程初步构建,智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形成,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学联网”课堂教学实践更新与强化了教师“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教学文化,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步形成“三学联网”课堂文化

实施“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教师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从“知识核心”教学走向“素养核心”培育,更新了教学观念,也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我们的研究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着力于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學习效度,初步形成了“三学联网”智慧课堂的文化:三学、融合、高效。其中“三学”是根基,“融合”是辅助,“高效”是目标。“三学联网”教学文化的构建,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

(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三学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指引下,学校已初步实现预学反馈的精准性、全员参与的广泛性、师生交流的互动性、课堂检测的及时性、个别辅导的针对性、乐豆评价的激励性、使用操作的便捷性、课堂效率的高效性,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从教学管理来看,学校充分利用乐课网教务权限功能,做好了课前选课、排课,课中进入课堂查看直播课表,检查教师的教案设计、课件、微课、作业及教学反思,随时进入课堂听课,全面了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情况。对教师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监控和分析,及时提出教学建议与改进措施,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

从疫情的特殊考验来看,我校通过线上教学常规的建立、线上教研活动的开展、线上教学评价的跟进,教学非但没有受疫情影响,反而促进了“三学联网”的真正落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2020学年第一学期,我校智慧教学整体上课率为93.5%,位列乐课网全国合作学校的第2名,备课率为93.6%,位列乐课网全国合作学校的第1名。校本资源建设同比上学期增幅超50%,真正实现了常态化开展“三学联网”教学的目的。

(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学联网”课堂教学实践,激活了校本研修的密码,唤醒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增强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三学联网”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实践,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各学科教研组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基于“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提炼了智慧课堂结构,还通过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编写《“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集》,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两年来,我校教师参加了瑞安市、温州市教研组教研活动方案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优秀项目、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等评比,获奖丰富,科研成果丰硕。

(四)保障了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两年来,“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实从教学实践到理论研究,从技术操作到课程内容的融合,从建模研模到流程探讨,经历了艰难的研究过程,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学生调查反馈来看,95.8%的学生对“三学联网”教学总体评价良好,97%的学生认为实施“三学联网”智慧教学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学生认为,96.29%的教师在课堂互动方面做得较好,学生对五大文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普遍认为较好。总体上,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得到了转变,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参加瑞安市学期质量检测,总体Z值稳居瑞安市第一,学校每年获得瑞安市教育教学质量奖。

“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校的课堂教学从关注课堂到关注课堂前后与本身,从线下学习到线上泛在学习,从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回归了教学的本质。这是“互联网+”背景下创设的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使教学真正回归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本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和优势发展。“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润泽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我校全面提升绿色教育教学质量打上了幸福的底色,保障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化和优化“三学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进“三学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坚持“建模—破模—再建模—再破模”的教学策略,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反思总结,着力打造瑞安市新纪元学校的幸福教育课堂特色品牌。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