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描写让劳动实践开花

2021-09-10李艳丽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菜苗种菜农田

李艳丽

一、案例背景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指导纲要强调劳动教育途径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何把劳动教育与语文课堂联系起来,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老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一次习作指导教学尝试,通过写作让劳动实践开花。

1.教学准备

提前组织学生走进我校在教学楼楼顶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小农田”,我们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块种植箱,组员任务是进行松土种菜,菜苗有辣椒、番茄、南瓜等,要求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教师负责抓拍学生劳作时的照片,学生的亲身劳动种植体验为写作做充分的准备。

2. 教学内容分析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写人要抓住特点”,本次课的设计目的是结合学生在学校小农田种菜的亲身经历,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将文章写得生动翔实,有血有肉。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②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③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重点: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5.教学难点: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6.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投影仪

7.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读人物,PPT展示人物描写文字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2)“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提问:请猜一猜,文段中写的是谁?语句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中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长妈妈。语句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不拘小节、文化水平不高、却关爱孩子的人。

(二)学法指导

(1)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景物、事件等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细节描写。

(2)细节描写的分类

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

(3)细节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1.让人物逼真传神、血肉丰满;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使内容更充实,中心更明确;

4.感情更真挚感人;

5.深化文章主题。

(三)经典回顾

——这里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表现了儿童的兴奋与快乐。

——这里从颜色、形状、质地、视觉、听觉、味觉等多个方面,写出百草园景色之美。

(3)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景物细节描写:颜色、形状、质地、数量、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四)小试牛刀——“照片里的故事”

(1)看投影的照片,回顾幾天前在“小农田”松土、种菜、浇水的过程,写出种菜过程中感受最深、印象最深刻的细节。

要求:运用一种或多种细节描写方法;150字左右。

(2)我来做小评委(小组讨论评价)

评价标准:

①过程是否具体?②用了哪几种细节描写方法?好在哪里?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④我认为还可以这样写……

(五)投影评讲学生写的片段

那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给小农田松土。在阳光的沐浴下,我闻着泥土的香气,拿起小铁锹,用它一遍遍地铲着土,但其中不乏有些土块,硬得像一个小石头,用铲子铲不碎,我干脆用手来捏,我费了不少力气才把它们弄碎,接着我又把泥土整平,不一会儿,我就感觉鼻尖上冒着小汗珠了。

——初一6班 陈栩熙

种菜的时候,我拿起铲子先在土里挖了一个洞,洞不能挖得太深,再轻轻地把小树苗放在洞里,原来放菜苗也是有小妙招的,只能把菜苗的大概三分之一放进去,放得太深小菜苗不容易活,接着把菜苗扶直,用土把根埋好,再从旁边拢了些土,稍微用力压实了一下菜苗周边的泥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里感到无比自豪。我也懂得了农民伯伯的艰辛。

——初一6班 梁紫煊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给菜苗浇水了。我先去装满了一壶水,来到菜地旁边,老师说:“浇水时不能太用力,不然很容易把菜苗上的泥土给冲刷走的。”于是我右手握在壶柄上,左手轻轻托住壶底,把水壶向下倾斜大概45度角,清水从水壶的花洒处流淌而出,让刚种下的小菜苗喝了个饱,看着眼前青绿的小菜苗,我似乎看到了它在微笑。浇完水我的手不觉得有些酸痛,看来劳动还真是不简单呢!

——初一6班  雷均航

(六)课堂小结

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述了农民的勤劳与忙碌,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传承好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同时又能把它写出来,让我们的劳动实践花开满园。

(七)布置作业

照片记录了生活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请从参加小农田实践的照片中,选择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将片段作文扩写成完整文章。

要求:运用多种细节描写方法,600字左右。

三、案例反思

这堂课首先从“猜猜她是谁”这种猜谜的角度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兴趣,而且是学生熟知的长妈妈,从语句中的动作、神态来分析长妈妈的性格,让学生马上进入课堂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节描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学生对细节描写就有了清晰的认识。接着通过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细节描写的“经典回顾”,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和角度,再通过照片的分享,回忆学生在“小农田”松土、种菜过程中的点滴,让学生把自己的劳动过程或感受收获通过自己的笔写下来,是一堂典型的讲练结合的写作课。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政涛认为需要充分去挖掘、利用每一个学科的劳动教育的内涵,每个学科所教的知识背后,都有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纲要》中要求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之外,還要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心的教育,而不只是身的教育,做了什么不重要,为什么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所以劳动前的引导与劳动后的总结是至关重要的。这堂课教师先组织学生走进实践基地——“小农田”,把“小农田”化作学生写作的源泉,让写作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先有学生的亲身体验经历,再来写作,学生文思泉涌:松土时的出力流汗,种菜时的小心谨慎,浇水时的团结协作……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不仅重温了劳动时的快乐,还体悟出了劳动的艰辛,提升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也更加懂得了感恩,真可谓是“一石几鸟”。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良好,再从后来学生写的课堂延伸作文《照片里的故事》来看,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项目课题“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3741)】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菜苗种菜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种菜
我和“上海青”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吃菜苗对健康有益
古代器具灌农田
黑板像农田
自种菜,更安全?
“开心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