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1-09-10陈源琼

红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陈源琼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鍵时期,小学教育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启迪的重要任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身心还不成熟的小学生建构关于真善美的正确认知,养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理论结合实际,教育反哺生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一项教学内容,其教学素材和教学理念,皆来源于现实生活,且其教学目的也是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结合生活热点新闻和时事材料,配套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强化其实践性和生活性的特点,让道德与法治这两条“红线”贯穿教育发展的始终。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依托。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教师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现象,树立正确的评判标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建构过程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初始环节,需要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启蒙。道德与法制课程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坚实的成长平台,稳固学生成长的根基,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做好最基本的人际相处,能够对社会规范、公序良俗、礼节礼仪等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健康的相处之道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导向,对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明确我国法律的核心和内涵,从而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其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发挥榜样的作用,树立楷模,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进行相应的细化和划分,导致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上教师对于教学实践投入时间较少,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强,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不够,仅仅把完成理论教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把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作为根本目的,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浪费了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关注情景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创设情境要比单纯的讲授知识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在情景创设时,教师通过结合时事热点案例,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情景教学中端正学生思想,培养正确的行为模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在家庭相处教育这一模块,教师可以采用课间小憩的形式,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与父母的生活日常,以聊天的方式,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又比如在学习有关人与自然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植物,表明喜欢它们的原因或者与它们之间的特殊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除了课堂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二)回归课本教材,深挖核心价值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研究教材,然后基于教材内容,融入生活情境,开展课堂活动,最后还要回归到教材中来,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分析和解读,进一步挖掘案例和知识背后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和课程素养,强化责任意识,把学生放在重要的核心地位,加深对教材的研读,思考适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流程。当课本上出现某些对于学生来讲比较费解的内容时,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单独摘录出来,与学生们进行分析探讨,在明确其含义的基础上,再把它们回归到原文当中,辅助理解其他知识内容。

(三)引入热点案例,引导学生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所有课程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如若过分偏重理论学习,非但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还可能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削弱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中引入实际焦点案例来验证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内在价值观念,更能使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加强案例教学,多设置案例讨论活动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列举案例,比如在学习宽容这一美好品质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若自己犯了错误,不被原谅,内心会不会非常难过,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比如在“责任与担当”这一模块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何为担当,何为责任,作为共和国的青年,我们身上担负有怎样的神圣使命。随后,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后,再就这一话题进行补充:当我们听到国歌时,驻足行注目礼,这是承担爱国的责任;当边境冲突发生时,我们的战士为保卫祖国的疆土,寸步不让,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这也是承担了爱国的责任;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当疫情蔓延时,无数中国人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也是承担了爱国的责任……在一个个的生动案例中,学生们对于自我价值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在未来面临抉择时,也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结束语: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育更加的“接地气”,让生活成为引领学生做出正确选择与判断的大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在讲课过程中补充更多的案例内容,使课堂变得积极活跃,带给学生更多的充实感和体验感,让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质品性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恬怡.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家长,2021,(06):38-39.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