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路径
2021-09-10刘鑫
刘鑫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教育体系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教学的开展方式对教育方式的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之中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各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深入学习的素质课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等信息传播技术的普及使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途径。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既适逢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创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对人们开展工作起到一定的助力。对教育领域的发展而言,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也拥有了新的载体,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时应该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发展给当代教育带来的便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当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相当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信息时代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大爆炸,信息容量的增大使人们的信息筛选能力面临极大的考验。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会给信息获取人群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此外,信息传播还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很多信息在没有经过相应的检验以及筛选便直接送到学生的手中,一些学生缺乏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导致质量较低的信息在学生的不当认知下迅速传播,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一些无用的信息一方面对学生的精力有一定的消耗,碎片化的阅读使学生对信息理解的深度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是单方面停留在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阶段,这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另一方面这些负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损害。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处于心智发展不是十分成熟的阶段,接触社会的次数较少,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从而缺乏对负面信息的辨别以及抵御能力,若其接触过多负面信息,会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价值观念的多元繁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其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也变得多元复杂。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体成为很多主流价值观的发表平台,相关的监管部门由于面临较大的信息量以及工作量很难对信息质量有一个总体的筛选和检查,在此过程中很多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误导。同时,网络信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流量为王”的观念,某些博主甚至为了吸引流量,博人眼球,在文章的创作过程中加入一些错误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对学生的发展也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如果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对相关的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思政教师水平有待增强
高职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此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教育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发展水平对学生能否理解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今,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出现了很多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导致教学效率低的状况。一方面,这是因为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限,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和教学工作进行不到位;另一方面,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疏远使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起到熏陶作用,进而弱化了教师的职能。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起到重要的导向以及引领作用,在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思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逐渐减少,学生更喜欢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与开放,对教师的依赖性慢慢减弱,导致思政教师职能慢慢弱化,不利于思政教学的健康开展。
(四)教学方式出现脱节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微信、微博成为学生日常交流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平台。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信息传播形式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一些学生对传统的教学工作开展模式可能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在思政教学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出现抵触以及厌烦的心理,即教学方式与时代背景脱节,使教学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意义。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路径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视程度
思想政治课程在很多学校的考核方式相对简单,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很可能会产生消极厌学的心理。一部分学校忽视对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使相关人员在落实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时不重视。自新课改等教育改革开始,教学标准就要求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技术、有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的品行培养上起到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若想培养品行优质的学生,首先就要加强自身对思想教育课堂的重视程度。政治思想课程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思想政治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秉持自己的教学宗旨,探索本校的教学特色,坚持初心,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高水平的学生。“道德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專业技能教育”三者是高等职业学校的三大教学内容[1],教育工作者要将思想教育融入具体的课堂之中,把知识和价值观以及能力教育真正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素质教育阶段的教学需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真正有能力、有情怀、有品德的社会服务型人才。教师在给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党史、党章,以及党的先进性,使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走过的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就是一部“活教科书”,学生进行关于党史和红色文化经典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心中埋下一颗“红色革命工作者”的种子,争取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将自己的生命投入为人民服务的重大使命之中去。
(二)改变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相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各类信息和知识在当前背景之下具有更加快捷有效的传播方式和理解方式。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融入现在的教学模式之中,以最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向和指导意见。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提倡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秉承新时代的教育原则,以新媒体为教育视角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愉快、自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思政教学理念,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交流工具,为学生构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上,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无阻碍的互动,将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媒体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将思政教学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师资培训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师群体的选择往往缺少考量,导致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达不到既定的要求,从而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无法深入完成思想教育工作。培训教师团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同时,教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教师是一个十分有使命感的职业,教师群体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三教”改革也提出了对教师群体的要求,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步学习,在工作学习之中不断践行思想政治内容,助力思想和道德建设,使自己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受益者[2]。
(四)构建虚拟思政班级
在如今的线上教育发展过程中,部分学生和教师已经习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虚拟课堂也成为当代教育从业者开展教学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能为学生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对教师而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以及分享相关教学资料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对学生而言,线上教学以及虚拟课堂的建立不仅方便学生之间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也方便学生之间进行学习资料和学习经验的传播。此外,因为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相较其他的教学科目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其教学过程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故教师在虚拟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之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推行思政教材改革
有关部门推行思想政治教材改革是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但教材改革不能随心所欲,而应能够给予学生新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重新认识和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相关人员在进行教材改革的过程之中,要对以前的教材进行优化和更新,保证在最新的教材之中不会出现旧教材存在的一系列問题,并且在考虑教材编排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将新的元素融入教材,让学生对思政课更有兴趣,能够快速把握教材的重点,使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简单易行。其次,相关人员在推进教材改革的过程中要完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增添一些与时俱进的例子和观点,引入部分最新时事,提高课本的整体编写水平,使内容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材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教材中的新观点。最后,教材的编写要更加有温度。相关人员在编写的过程中要采纳学生们的合理建议,使教材的内容能够贴合学生所关心的内容,这样编写出来的课本才更有意义,更值得推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水平,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但是如今的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教师团队以及相关的教育研究人员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特长,争取找到更加适合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模式。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职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教师工作人员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手段,对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狄欣.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01):120-121.
[2]王炳晨.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1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