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中职化学专业技能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1-09-10孙学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职化学专业技能互联网

孙学琴

摘要:“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入融合,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或手段,实现自我革新,发挥创新的驱动力。随着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发凸显。但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的束缚,互联网并未在教学中发挥创新作用。本文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中职化学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化学;专业技能

前言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而传统的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传统教学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学资源缺乏,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当下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从小就接触各种电子设备和网络信息,对新鲜事物和新的技术充满好奇心。将互联网融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更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文结合以下三点具体探讨。

一、应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时期的学生由于接触新鲜事物较多,针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似的课堂氛围已经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较容易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以“配位化合物”这一课教学为例,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配位化合物和配位键的概念,能正确规范地表示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配位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广泛用途。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血红色的液体图片(上节课学习的一种化合物)或短视频,让学生观察,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接下来,展示两张图片,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让同学们观察颜色并指出不同,再通过动态的方式将两者的分子结构式对应标出,并让学生找出不同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猜测是什么导致了两者颜色的不同(一个蓝色一个白色),从而引出配位化合物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产生了,紧接着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配位化合物,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随后,可进行分组实验和讨论,最后完成教学目标。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依图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创建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完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深度探讨教学重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框架不完整,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中职化学的化学基础的知识点中有许多重点和难点,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想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作用凸显出来,可以帮助和引导他们来消化这些重难点。传统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而互联网可以弥补这一短板,互联网上有很多针对性的资源,包括相应的知识论坛,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建立一个化学知识模块,供学生交流和学习,并分享与课程有关的学习素材,并提供答疑解惑版块,以此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认知,对学过的重难点知识,从多方位,多角度加以解释和理解,最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例如,以“金属腐蚀与防护”这一课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造成金属腐蚀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金属腐蚀,教学的难点在于辨析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本节课之前,教师通过在平台上发布一些,金属腐蚀的图片或视频,以及金属腐蚀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浪费,让学生认识金属腐蚀的概念。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金属为何腐蚀?如何减少或防止金属腐蚀。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脑海里有这种印象。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两种腐蚀(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不于学生明示)动画,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两者的差异。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讲完之后,再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这两种腐蚀机理来解决金属腐蚀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课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搜集身边的金属腐蚀和防护场景,放到平台供大家交流和学习。至此,通过多方位,立体式的互联网教学,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所有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生动、形象多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单纯的传统教学是无法满足的。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安全教学和提升教学效率

许多化学反应都牵涉放热、发光甚至产生有毒或危害性气体。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选择不进行实验,通过课本和板书,简单地描绘出实验现象。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教学效果很差,而且学习效率地。另外,一些不好完成的实验,也是通过板书方式传教给学生,本来就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力再不强,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中的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软件进行视、听和触觉方面的仿真模拟,让一些危险的实验和难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例如,在讲解“理想气体”这节中,教师可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出理想气体的特性,和在理想气体状态下会发生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什么是理想气体,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在讲解“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章节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展现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的迁移过程,以及最后的平衡状态,等等,还有一些剧烈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现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化学的神奇和奥秘。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可以比较容易地构建有趣多样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多方位探讨教学重难点,解决学生们的学习痛点;实现安全教学和提升教学效率。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题,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积极探索新的知识,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隋薇薇.“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读与写,2020,17(13):208.

[2]马红.”互联网+”下的中职化工专业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科学咨询,2020,(37):123.

宁夏石嘴山平罗县职教中心 753400

猜你喜欢

中职化学专业技能互联网
探讨应用意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职化学学生实验意识培养问题浅析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探究式教学在中职化学中的应用
中职化学课堂导入现存问题与建议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