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课堂导入现存问题与建议
2016-04-21贾春霞
贾春霞
摘 要:课堂导入是每节课的首要环节,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课堂导入环节上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导入的策略。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有兴趣的课堂导入内容;从构建主义出发,增强知识模块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教学体验作用,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等。
关键词:中职化学;课堂导入;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1
中职化学是中职教学科目中重要的一科,教师要为上好一堂具有良好效果的化学课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是首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堂导入的教学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做好课堂导入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在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职化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都是先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再直接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诸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CH3CH3和CL2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CH3CH2CL和CHL,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取代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新的化学反应——加成反应”……这样的课堂导入的形式过于单一,千篇一律,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还停留在上节课的状态,教师根本营造不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第二,片面依靠教材内容来进行课堂导入,忽视知识结构的梳理。一些教师的教案基本是依靠教材的内容来编写的,课堂导入的内容也是直接联系上节课和下节课内容拼凑出来的,忽视了构建主义理论强调的知识结构的梳理。例如,人教版中职化学必修一的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一些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基本就是回忆上一章节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内容,然后开始本章节教学,没有指出这两个章节的联系,也没有将上章节中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与金属性质的教学相联系,在整体知识结构构建上有欠缺。
缺少互动过程,学生的参与感不强。中职课堂教学内容较多,学生经过一节课学习后,需要缓冲消化一下,所在学生在课间时间除了去洗手间,基本就是在处理上一节课堂的内容,而对下一节课的准备很少。学生学习状态的转换还得靠教师引导,但是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教,学生正襟危坐地听讲,脑子里却还是上节课内容。要想快速地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师生互动,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也可以提高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2.中职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策略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有兴趣的课堂导入内容。兴趣是吸引学生的最有效的工具,富有兴趣的课堂导入内容可以直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了,课堂导入也就基本成功了。教师应该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借助生活、新闻、历史等学生关注的内容来展开课堂导入,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案例1:氯气。
导入策略:以《化学武器——氯气》教育纪录片为主题,让学生从纪录片中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并提问:“要是你们遭遇到敌人用氯气攻击,会如何应对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导入到氯气教学。
设计思路:借助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历史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毒性,利用学生对氯气毒性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渴望掌握氯气性质,避免氯气伤害的学习兴趣。
案例小结:课堂导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贴近生活。注意防止学生产生恐惧化学、抵触化学心理。
策略二:从构建主义出发,增强知识模块间的联系。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始,应该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发的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联系,从而做到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
案例2:物质的量浓度。
导入策略:引导学生复习、回忆物质的量的概念知识,再模拟情境:将一定物质的量的盐溶入到一定体积的水中,取出一毫升的溶液,里面有多少物质的量的盐呢?再过渡到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中。
设计思路:在物质的量知识概念上构建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结构。
案例小结:构建主义教学效率更高,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避免发生混淆。
3.结语
课堂导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加速“学习反应”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中要不断地发现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