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语音)规范化

2021-09-10李鑫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规范化语音语文教学

李鑫

摘要:我国具有千年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容,语文教师应通过其语言能力和教学模式引导并带领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离不开语言阐述和语言教育。因此,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的基础,也是对同学展开语言教学的基础。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规范性,老师就应提高自身在现代汉语词汇、读音等方面的规范程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语音);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394

引言

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人们对教育质量的不断追求使得老师所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交流和信息传递,相应的语音标准不断在更新和规范。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语音逐渐出现,部分单音字出现新的异读音,部分多音字的读音也开始单音化。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上述情况进行规范,就会影响汉语语音的统一和进一步发展,不仅会影响日常交流的效果,还会对学习语言发音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教育领域和社会交流层面对语音进行规范。

一、语言(语音)规范化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音方面的规范

当前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语文教师语言不标准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方言过重、对普通话不够重视和普通话基础较差。部分老师在讲话过程中的方言口音较严重,就算说普通话还是会带有较明显的方言语调,这一情况不可避免。有的教师常常分不清“处(chǔ)置”和“处(chù)所”中的“处”;“冠(guàn)军”和“桂冠(guān)”中的“冠”等字的读音。上述例子都属于多音字词的在不同词语中的使用,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字会在不同的词组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读音。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会把“嚼(jiáo)东西”和“咀嚼(jué)”中的“嚼”;“揭露(lù)”与“露(lòu)出”中的“露”;等字读音弄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多音字词的读音掌握不熟练。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汉语知识和多音字掌握能力,进而从根本上避免课堂上字词误读情况的出现。

(二)普通话异读词

语文老师容易出错的地方不仅包括多音字,还包括易错的正常字词。1985年12月,我国教育部门在其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对较多异读字词进行审定,例如,作料的作(zuō)、寻思的寻(xún)、发呆的呆(dāi)、围绕的绕(rào)、骨头的骨(gǔ)、脊柱的脊(jǐ)等,在重新审定过后部分字音出现改变,如果老师没有关注这些字音的变化,还以原有习惯去讲解和朗读,就会出现误读。

(三)地方词汇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

我国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决定了我国语言词汇的基础在于北方。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北方话的词汇发音都会出现在普通话中,普通话在其形成中也会对北方语言的发音进行取舍,即已经舍弃北方方言中地域性过强的发音形式。因此,就算是普通话相对标准的北方教师,也要注意自身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部分老师会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不受控制的加入自己地区的方言词,例如,将“好、行”表达成“中管”(河南话)、将“妹妹”表达成“老妹”(长沙话)等。上述方言会影响学生对字词发音的学习,进而影响语文课堂的整体质量。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滥用外来词

部分语文老师受到台湾口音、香港口音和外语的影响,经常会在课堂中出现用语不规范的情况。语文老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其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应在课堂上端正自己的态度,通过规范性的用语将更多的文化进行讲解,如果在课堂上习惯性的使用“ good、bye、sorry”是不适宜的,不仅如此,部分语文老师还习惯性的使用已经过时的旧译形式,例如,将话筒称为“麦克风”、将维生素称为“维他命”、将青霉素称为“盘尼西林”等;部分老师为展现自己涉猎广泛,会在阐述一些词语时不使用通用的汉译形式,而将斯汤达称为“斯丹达尔”、将高尔基称为“戈里基”。上述语言用法不仅没有对我国优秀的文化做出基本的尊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使用生造新词

为适应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新兴事物的出现,人们会对其进行全新的定义,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全新概念一般被称为造新词,一旦造新词不被广大群众认可,就不能够进行使用,进而成为生造词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绝不能出现生造词语的情况。

如果生造词不符合语言学中的结构规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语言环境,例如“他为了学习新的知识,赴学他乡”,中提到的“赴学”存在表义不明的情况;“放风筝的孩子在草地上踏践”,这里的“踏践”是“践踏”的意思,已有现成的“践踏”,且不表新义,就没必要造同义词了。在教学中也要避免这种现象,让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化,远离语言的污染。

二、教学语言(语音)规范化建议

(一)语言(语音)规范化应从师范教育开始

教育作为我国的文化支柱,老师承担着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将会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想评价老师的教育水平,其具有的語言(语音)素质将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老师只有在课堂上表现出较规范的语言表达,才能够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和用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忽略了学生的语言发音准确程度,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平翘舌音不分的语音错误。

(二)注重语言的规范化,语音的准确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逐渐关注,老师的综合素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较高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课堂教育水平。事实上,虽然在教育教学中也在实施素质教育,但迫于升学率的重压,有时不得不沿用应试教育方式,忽视了语音的规范化和准确性。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试卷纸面上,尤其在作文中出现白字、错别字等现象。

(三)防止家庭环境、居住环境、社会交际对师生语言的影响

师生走出校园便步入人群复杂,语言混杂,语音混乱的生活交际世界。于是语言不规范,语音不准确的现象再度发生,致使一度被净化了的校园规范语言再度被污染。因此,教师要防微杜渐,要近污泥而不染,在语言语音方面要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规范不标准的语言的污染,用自己规范的语言语音去净化周围的语言环境,自觉进行反语言污染的语言、语音规范化工作。实际上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工程的延续。为此,教师应在走出校园,进入周围生活环境后作好“家庭作业”,即用规范的普通话,标准的语音去纠正,去影响,去感染生活圈里的人们。同时多组织指导学生多开展课外语文朗诵、演讲活动以巩固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样,课堂语言这块纯净的沃土就不会再受污染。

结语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语言是教育的存在,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语音)规范化应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语文教师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语言(语音)规范化的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教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

[2]王琪.浅谈汉语术语的形音义规范[J].中国科技术语,2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规范化语音语文教学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微信语音恐惧症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