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超声在肾上腺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021-09-10石嵩尧丁福荣
石嵩尧 丁福荣
摘要:筛选本院通过手术病理切片确定为肾上腺瘤的80名患者,这80名患者经过资料调查分别都通过超声和CT检查,在CT和超声两种检查手段的对比研究下得出结论为CT检查无论是在对肾上腺瘤的检出率还是图像清晰度、病灶廓清度上都要优于超声检查。
关键词:肾上腺瘤;彩色多普勒;CT;影像学
一、引言
本研究经过院领导同意调取了本院80名分别经过CT和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来探讨CT检查和其超声在肾上腺瘤疾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以及对肾上腺瘤的诊断价值。
二、研究对象
为了确保研究的严谨性,经医院放射科主任同意后选取了商丘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到2020年12月份经由至少两位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手术病理确认为肾上腺瘤的病例8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34±2.32岁,平均病程为7±2.3月其中经病理切片定性其中包含嗜铬细胞瘤26例,固醇酮皮脂腺瘤29例,无功能腺瘤25例。
2.2.3 研究方法
将这80名患者的CT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另外将80名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80名患者的彩超检查资料进行整理作为对照组,在对两种手段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哪种影像手段的检出率高。
2.2.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1.CT和超声的浸润病灶数
浸润现象:在此次CT扫查过程中发现的76名肾上腺区有病灶的病人中其中有12例病人的病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浸润图像表现,其中类圆形有2例病人。倒梨形病人有8例,2例为圆形。浸润病灶边界不规则,且内部存在严重坏死灶,并有转移征象。详细数据见下表3-1。
2.CT和超声的定性率和检出率
针对肾上腺的扫查一定要十分注意病人的临床动态表现,必要时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辅助诊断,经增强扫描后发现其瘤体内部密度均匀,边界尚清,成类圆形,符合醛固醇皮脂腺瘤特征,此次扫查得出的结果经过与切片结果对比分析后得出CT共发现肾上腺病区有病灶者(76/80)例检出率为95%,经增强扫查后对肾上腺病灶做出的定性诊断分别为(25/26)、(27/29)、(24/25)定性准确率同样十分高。经彩色多普勒扫查时应注意选用不同的体位,询问受检者是否进食等,以去除其他因素对诊断的影响,此次样本中的病人均符合此扫查的条件,经过初次的扫查后共发现肾上腺区有病灶的病人68名,经过反复比对测量得出定性分析为嗜铬细胞瘤共22名病人,图像显示该病灶多为病灶的影像显示极差,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晰,内部组织有严重的液态化,醛固酮皮脂腺瘤共有23名病人该病灶的影像显示類圆形直径约为2.1-5.8cm之间且内不透声尚可,边界欠清晰,所得图像与普通肿瘤极其相似,此次扫查中两例病人被诊断为肾上腺囊肿,无功能性腺瘤共发现23名病人其病灶显示内部透声尚可,形态规则,分界尚清。
最后将此次超声扫查的结果汇总与手术切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的出肾上腺病区有病灶者共有(68/80)例,检出率为85%,最终得出的定性结果分别为(22/26)、(23/29、(23/25))定性率明显低于CT扫查结果。具体定性率如表格3-2所示。
最后将CT和彩超的节后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的出CT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度明显高于彩超,因为CT扫查可以做到多方位切片扫查,对每一个极其细小的病灶都能做出放大和增强的效果,所以CT可以将定性准确度做的很好,而彩超则不同,因为这项扫查不仅对病人有是否进食等要求,还对体位的标准度有所要求,最重要的是因为每个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同所以很难做到很高的定性准确度。具体检出率数据如表3-3显示。
此次样本中的80名病人,经过两种不同的影响手段进行多次扫查后最终经过统计学算法得出的检出率为(76/80)95%,彩超的检出率为(68/80)85%且定性准确度CT也要明显高于彩超。最后经统计学软件SPSS 22.0计算后得出χ2=3.304,P=0.002,所以二者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
在这次研究中心在针对肾上腺瘤这种疾病而言,无论从图像清晰度还是对病灶的判断我认为CT在超声面前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我认为目前对于患者而言在检查肾上腺瘤时在超声和CT检查中应该选用价格相对可观且图像清晰度、灵敏度更高的CT检查。
参考文献:
[1]孙满祥,李琳,高育民等CT检查对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 02: 231-232.
指导教师:丁福荣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