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过程中隐性逻辑衔接的处理
2021-09-10曾楚奇
曾楚奇
【摘要】本文主要以唐传奇名篇小说《虬髯客传》的翻译实践为例,分析了该篇小说汉译英翻译过程中的对隐性逻辑连接的处理方式。汉语和英语在语言逻辑上的表达是有差异性的,汉语注重隐性连贯,而英语注重显性衔接。本文以唐传奇中的《虬髯客传》为蓝本,以译者个人的汉译英翻译作品为实践,以周劲松的《虬髯客传》译本为参考,结合韩礼德、胡壮麟等人的逻辑研究,对小说中的隐性逻辑关系进行解读,以及对翻译处理方式做出具体分析,进而对译者个人的翻译实践做出反思。
【关键词】《虬髯客传》;翻译实践;隐性逻辑;显性衔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105-03
一、引言
唐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其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之外,还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反映面广阔,生活气息浓厚。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言小说进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虬髯客传》是唐传奇中的名篇之作,是以历史事实为背景虚构出来的传奇故事。该故事以红拂女与李靖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刻画了被后人誉为“风尘三侠”的李靖、红拂女,以及虬髯客这三位英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真命天子”李世民的景仰,也进一步反映了广大人民期待天下太平安定的美好愿望。《虬髯客传》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还是故事本身的发展情节中,抑或是小说本身的艺术价值里,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是一篇值得翻译的中国故事。
在翻译此篇小说的过程中,译者发现中文和英文在表达方式上面存在逻辑上的差异性。对于中文,特别是文言文,文字大都简洁明了,语句整齐,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词,难以体现上句与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英文则非常注重连接手段和表达形式,比如运用介词、连词、副词等连接词,来将句子中含有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译者在翻译时,尤为注意句子之间暗含的隐性逻辑关系,深度分析和解读原文逻辑结构,运用各种衔接方式使原文中的逻辑关系明确化和显性化。
二、句子间的逻辑与衔接
“语篇中的连接概念专指相邻句子(群)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连接性词语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胡壮麟,1994:92)。黄振定曾在分析英汉语篇逻辑连接的异同时指出:“逻辑连接是语篇内深层次的最普遍的连接, 无论是显性的连贯还是隐性的连贯, 可以没有语法或词汇衔接(二者皆无即为隐性连贯),但决不可没有逻辑上的衔接 ,否则便无完整的语义整体,也就无所谓语篇了。”(黄振定,2007:39)
英语中连句成篇的连接纽带大致有三类: 逻辑纽带(Logical Connectors)、 语法纽带(Logical Connectors)和词汇纽带(lexical Connector)(汤玖琼,1994:25)。其中逻辑纽带作为语篇衔接手段的三大类别之一,是体现逻辑思维中的同一句子各部分间,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手段。这种连接手段通常是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来表示因果、空间、时间、转折、推理等各种关系,从而贯通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思想脉络,使得行文的逻辑连接呈显性化特点。
人们常说,汉语注重“以意驭形”,连接手段比较少,句子成分之间靠语义关系和上下文语境来连接隐含的逻辑关系。而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在翻译《虬髯客传》的过程中,译者发现古文言文之间的逻辑连接方式不明显,句与句之间经常出现表面的逻辑性跳跃,如果翻译成英文则需要进行显性化处理。针对翻译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译者结合韩礼德、胡壮麟等人的逻辑研究,选择从详述关系、延伸关系和增强关系这三方面入手,对小说中的隐性逻辑关系进行解读,挑选原文和译文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句子,对此篇小说的翻译处理方式做出具体的分析。
三、隐性逻辑衔接的处理
基于韩礼德和哈桑对逻辑衔接的研究,以及胡壮麟的进一步补充和分类,本文主要基于“详述关系”“延伸关系”和“增强关系”这三种抽象的逻辑语义关系(廖祝华,2015:43),以个人译本为主,参考了电子科技大学周劲松教授的译文,通过举例的方式,对《虬髯客传》中的语句翻译进行了逻辑探究,对以下几种隐性逻辑关系及其处理办法做具体分析。
(一)详述关系
韩礼德提出,详述指的是“前句或基本小句以及句或小句中的某一成分给以进一步说明、评论、或举例”(胡壮麟,1994:107)。详述的目的在于使前面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或者对前面的主要信息进行评述,或者通过提供例证强调前面所提信息的真实性。
例1:
原文:……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距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
译文:…Living an extravagant life by himself, Yangsu behaved beyond the rituals as a courtier. For example, when officials stated opinions or guests paid a visit to him, he would receive them on a couch, with beauties and servants surrounding him.
将例句中的每一小句标上序号以便分析:①奢贵自奉;②礼异人臣;③每公卿入言;④宾客上谒;⑤未尝不距床而见;⑥令美人捧出;⑦侍婢罗列。这一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讲:杨素平时过着奢侈娇贵的生活,在礼仪排場上超越了臣子应该尊奉的准则。每当公卿大臣来议政,或者宾客们来拜见他时,杨素都会两脚岔开,坐在床榻上接见,态度极其傲慢无礼,并且还让美女们簇拥着出来,侍从婢女们排列两旁,排场享用超越本分,仿效皇帝。
古文言文翻译的难度往往在于,古文中的标点符号、字词连接可以由译者进行多种多样的解读,可以先翻译为白话文,再从白话文翻译成英文。译者将这一小段简洁的文字划分为两个小部分,把①-②划分为第一个部分,③-⑦划分为第二个部分。原文中的隐性逻辑在于,第二部分的③④⑤⑥⑦是对第一部分①②的举例和说明,“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距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是针对“奢贵自奉,礼异人臣”而给出的具体实例,将内容说得更加具体。所以译者在译文中添加了表示举例的衔接短语“for example”,引述具体的实例来显化其中的逻辑连接。
例2:
原文:公前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竟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
译文:Li Jing bowed with the words, “Nowadays the world is under a great turmoil, which produces many heroes. It is in such a background that you, as a high-ranking courtier, should recruit competent talents first, instead of receiving guests in such an impolite manner.”
将李靖说的话标上序号以便分析:“①天下方乱;②英雄竟起;③公为帝室重臣;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⑤不宜踞见宾客。”这句话的意思是:李靖上前作揖,说:“天下正乱,英雄竞相崛起。您身为国家朝廷重臣,必须把网罗豪杰、收揽人心的事放在首位,不该叉开腿坐着,如此傲慢地接见宾客。”
这是李靖对杨素说的一番话。这五个文言文短句中虽然没有明显的逻辑连接词,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暗含着实质性的逻辑关系。首先看①和②:①是天下大乱的大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下英雄竞相崛起,所以译者在②中使用了定语从句的连接词“which”,体现出当时“时势造英雄”的态势。紧接着译者运用了强调句型“It is… that…”引出③-⑤,正是在①和②的这种时势中,从而引出了李靖对杨素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有所作为。
(二)延伸关系
韩礼德指出,延伸指的是“表达在前句或基本小句的语义之外,从正面或反面增加新的陈述,或交代其例外情况”(胡壮麟,1994:107)。可以通过例子来理解其中的含意:
例1:
原文: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译文:After a moment, the messenger came back with Li Shimin. He came covered by a fur clothing, looked disheveled but in high spirits, whose appearance was out of the ordinary.
将例句标上序号:①使回而至;②不衫不履;③裼裘而来;④神气扬扬;⑤貌与常异。这句话的意思是:使者回来时,李世民也到了。他服装不整,披着裘衣而来,神采飞扬,仪态与常人不同。
这五小句语句简单,容易理解,但是翻译时有值得关注的逻辑处理方式。这些句子虽然相互独立,但是隐含着延伸关系。②③④⑤是对①的延伸和添加,是对李世民的形象描写的添加:④⑤为正面添加,②③为反面添加。译者在①中使用了连接词“after”,交代李世民到来的时间,连接了前后的时间逻辑。同时,在翻译李世民的两种状态时,译者用了“but”呈现出他的正面和反面特征,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紧凑。接着,在译文⑤中,译者通过“whose”来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凸显李世民的精神状态,显化添加的意义。
例2:
原文:妾恃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
译文:I have served Yangsu for a long time and met many people there, but I have never seen such excellent man as you. As sunglo cannot grow without trees to lean against, I am running to you to seek shelter.
将例句标上序号:①妾恃杨司空久;②阅天下之人多矣;③无如公者;④丝萝非独生;⑤愿托乔木;⑥故来奔耳。这句话是红佛女对李靖说的话,意思是:“我侍奉杨素这么久,世上的人见到得多了,但没有一个像您这样,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兔丝、女萝不能独自生长,只有托身于乔木之上,所以我就来投奔你了。”
选段中的①②③和④⑤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但是暗含逻辑上的延伸关系。①②③是在讲红佛女对李靖的赞赏和评价,④⑤通过“as”引出兔丝和女萝生长的例子,实则是对李靖形象的肯定添加,也暗示了红拂女对李靖的崇拜与寄托,所以在⑥的時候,译者用连接词“so”来直抒红拂女的胸臆。
(三)增强关系
韩礼德总结出,增强是“一个句子(或小句)给另一个句子(或小句)提供有关时空、因果、理由和方式等方面的信息”(胡壮麟,1994:107)。增强关系如果出现在句子中,往往等同于以小句形式出现的状语。
例1:
原文: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
译文:Zhang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bed combing, the hair falling down to the earth like a cascade. Out of the door, Lijing was about to groom their horses, before he found a man of middle height characterized by a beard of fiery bristles coming up on the back of a lame donkey.
将例句标上序号:①张氏以发长委地;②立梳床前;③公方刷马;④忽有一人;⑤中形;⑥赤髯如虬;⑦乘蹇驴而来。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张氏头发过于长,于是将长发放下垂直至地上,所以站在床前梳头。此时李靖正在外面刷马。忽然有一个人,中等身材,满腮卷曲的红胡须,骑驴而来。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句子之间的时空逻辑信息,暗含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增强。译者通过增添状语可以显化语句中隐形的时空逻辑关系。比如在③之前添加“Out of the door”,使得空间显性化。在③④⑤⑥⑦中,译者用了“…was about to … before…”,巧妙运用状語和连接词,将李靖和虬髯客的行为连接在一起,使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更加显性化。
例2:
原文:言讫。乘驴而去。其行若飞,回顾已远。
译文:After the guest said this, he flashed away on his donkey as if on wings, vanishing in the distance.
将例句标上序号:①言讫;②乘驴而去;③其行若飞;④回顾已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完话,虬髯客便骑驴而去,速度如飞,一骑绝尘。回头间再看就看不见了。
②③④后这三句话暗示了虬髯客动作之简短迅速,也暗含时间上的增强关系。译者通过添加时间状语“After”,增强②③④发生的时间顺序;同时译者通过添加条件状语“as if”,增强虬髯客动作之迅速。最后在④添加动名词短语“vanishing” 作状语, 使得虬髯客消失的动作得到很好的衔接,也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四、结语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是无论从汉语到英语,还是从英语到汉语,语言之间的转换都离不开对逻辑关系的处理,其他语言亦是如此。逻辑分析不仅能够贯通句子、段落和篇章,还更能够帮助读者梳理结构,挖掘文章的深层次含义,探究文章背后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章逻辑分析的同时,译者也不可滥用逻辑连接词。逻辑连接词不是万能的,不是用了逻辑连接词文章就一定会具有逻辑性, 更不是把连接词用得越多越好, 有时过多使用还会使读者产生误解。连接词的使用,量不在多而在精,用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特征,解读剖析文章的深层次含意,还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连接词的特征以及用法,不仅要译好已有的显性逻辑关系,还要善于发现并处理好各种暗含的隐性逻辑关系(谷青松,2015:7)。
《虬髯客传》作为唐传奇的名篇之作,具有较高的翻译价值。这篇文言文短篇小说文字简洁,逻辑隐晦,内涵丰富。在翻译这篇小说的过程中,译者尤为注意语句中暗含的隐性逻辑关系,分析解读原文信息,运用各种衔接方式把隐含的逻辑关系体现在译文中。通过这篇小说的翻译实践,译者也更加重视翻译过程中的上下文衔接,对逻辑处理也有了更好地把握。
参考文献:
[1]谷青松.英汉科技翻译中隐性逻辑的显性化[J].中国科技翻译,2015,28(03):7-10.
[2]黄振定.试析英汉语篇逻辑连接的异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39-42.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廖祝华.汉译英过程中逻辑连接的转化[D].湖南科技大学,2015.
[5]汤玖琼.浅谈英语连接副词的语义和句法特点[J].雅安教育学院院刊,1994,(2):25-27.
[6]元稹.唐人传奇选译[M].周晨译注.成都:巴蜀书社,1990.
[7]周劲松.翻译基础十二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