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9-10牟青平
摘要:高校是人才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培养基地,是众多学子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坚实桥梁。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主线,需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发展规划,才能保证国家各项程序的稳步运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前进,随着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各高校基于此时代背景下,对学校也作了一定的策略改变,因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变化,在每年招生、课程安排、教学规划上都进行了一些策略革新,不断寻找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的方式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让其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后步入社会,为国家建设、企业建设作贡献。本文将从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现实社会需求上作一些分析以及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上作一些策略研究。
关键词: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随着国家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随着企业多元化经济模式的发展,目前市场上拥有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新要求,还需另辟蹊径,从高校上来作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改变。利用高校这一重要的教育培养基地,通过改善教学计划,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语言交流能力、深厚的文化素养的高新技术人才,以及具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新时代有为青年,让其在经历高校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后,走入社会,积极为国家发展尽一份心力。
一、 解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质,发现应用型人才现实需求
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了经济学与管理学,是集两大系统于一身的专业,在社会中,大到国家运行,小到企业运营,甚至到一个家庭的稳定,都离不开经济与管理。小家的稳定,需要统筹经济与管理,计划好收入与支出预算,方能平稳。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有经济、管理基础的专业性人才就位掌控,方能保障整个公司秩序的稳定。
国家的强盛,就更需要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从全局出发,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方能让整个国家按照固定的步骤开展每一个项目,让每一个项目平稳运行,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向前发展。由此可见,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来说,都是核心且必不可少的专业力量。
就拿中国来说,中国从历经侵略磨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不止是党的政策的正确提出与实施,更多的还是中国选择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统筹全局,从中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管理出发,使这泱泱大国秩序稳定、经济平稳运行。再看一个金融企业,例如银行,每天接触的经济内容量繁多,有大大小小款项的收入与支出,如若要使整个银行能不断发展下去,那么就需要有一定统计、计算经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在岗就业,方能让每一笔交易做到清晰可寻,从而稳定整个银行的秩序,让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其价值,让银行发展顺应时代,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步。
二、 寻找创新模式,通过高校培养,得应用型人才
针对国家、社会目前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理应创新教学模式,配合国家政策,将重心放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高校在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充分抓住其专业本质,从根源出发,从核心出发,运用经济管理的眼光看向每一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力,培养学生管理思维的构建能力。
高校可通过改善原有的教学体系,将重心放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与现实紧密联系,才能使理论展现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授课时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要有一定顺序地进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高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时,要充分规划好信息多媒体的设备建设,在互联网走入生活的同时步入高校教学中进行辅助。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独具特色且对现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专业,每天各项事物的数据量都在更新变化,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经济管理类专业授课时应充分考虑专业的实践性,运用互联网,实时寻找一些数据供学生进行分析,还可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使用PPT进行教学,教师将一些金融案例制作呈现于ppt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讨论。在一些案例分析上还可进行班级分组,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再在课堂上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高校人才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三、结语
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对国家、企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基地,對社会人才的培养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理应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去作教学完善,比如改善原有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先进的互联网等。面对国家需要经济平稳运行,企业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一发展现状,高校要将目光放于社会中,密切联系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同时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具备经济管理类专业技能的同时,作为高素质人群走入企业,发挥自己的专业实力。
参考文献:
[1]沈烈志.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8):158-159.
[2]田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8(24):176-177.
[3]金曼.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09):179.
作者简介:牟青平(1973-),汉,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共吉林市委党校教授,大学学士,主要研究实用经济学、企业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