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多重矛盾,析文章主旨

2021-09-10莫小燕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自读课文痴情教学价值

莫小燕

摘要:《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寄雪景抒情的小品文,张岱通过对夜游西湖的景、人、事描写,突出表现作者远离世俗的雅趣,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以及对冰雪人格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本文便从文本之中蕴含的多重矛盾,抓自读课文特点去探析文章主旨,多角度挖掘作者的情痴。

关键词:矛盾分析;痴情;教学价值;自读课文

一、文本解读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全文用寥寥百字构建出一篇意境悠远而情感丰富的散文,通过对夜游西湖的景、人、事的描写,巧妙地设置内隐于文的矛盾突出表现作者痴迷山水的雅趣,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以及对冰雪人格的追求;也表达出作者对故国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这篇干净、文辞优美的小品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选入各类教材以来,教学中心一向以体味作者痴情为重。因此,理解痴情在何处是教师文本解读以及教学设计的重点。要理解痴情何在,单抓雪夜独往这一点,是显然不够的。我们要对文本进行微观的分析,从多方面挖掘作者情痴。孙绍振教授认为文本微观分析的对象是文本中隐藏的矛盾。本文便从文本之中蕴含的多重矛盾去探析文章主旨。

(一)以張岱其人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生于钟鸣鼎食的官宦世家,其家族具有良好的修史传统,在家族及时代氛围的影响下张岱家国情怀十分强烈。朝代鼎革,山河巨变,不少亲友选择和明朝一起沉人历史洪流。作者的思想当中,以死殉国固然可以保留名节,但是自己却已身死,无法报效国家,所以应该争取两全其美,既保存名节又可以存活于世。所以他远离朝政,家业抛散,在西白山中,与几担残卷为伴,抱着一种“国亡,史不亡”的决绝的态度著书以终。即便如此,面对清朝血腥的镇压和严酷的清缴,好友死里逃生,与之相伴的是私家撰著明史灭顶之灾的恐惧。这是张岱最艰难的时刻,也正是在这个时刻才真正凸显了张岱生命中最强硬的底线。在这期间他回溯着曾经的时光,记录下明末最后的鲜活。张岱是个性情中人,清高自傲,孤芳自赏,犹如寒冬雪山峭壁上盛开的雪莲花,花香四溢但无人能嗅。

(二)张岱其书

《石匮书》撰著于1628至1654 年间,《陶庵梦忆》则可能成书于1644至1674年间。二者时间节点有所交叉。著《石匮书》要求作者客观公正,但是,作为一个家国情怀十分强烈的明朝遗民,张岱在回顾往昔执笔指尖时内心的痛苦被反复放大。梦中西湖变为饮马之池,风雅一转成为疮痍,痛心与无奈无情地蹂躏着早已千疮百孔的遗民之心,他的情感束缚其间却挣脱不得,只得感叹“惟吾旧梦是保”,将情感诉诸于另一手笔之小品,以此来求得情感与心绪的平衡。《陶庵梦忆》以“梦”命名,绝非偶然。在这部书中,作者对往事进行回忆,回想往日繁华,再看今日沧桑,国变后困厄难耐 、贫病交加的张岱,此时能平衡其他悲楚心境的,恐怕也只有对“梦”的希寄了。我们可以说:《石匮书》亲历者的悲剧时代书写而“俩梦”则是创痛者的悲咽情感自慰。

(三)《湖心亭看雪》主题解读

故国已亡,张岱回想当年深夜游湖应是五味杂陈。《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寄雪景抒情的小品文,通过对夜游西湖的景、人、事描写,巧妙地设置内隐于文的矛盾,运用白描手法突出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对人生前途渺茫,对国家命运担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相联系的情感。

1.对《湖心亭看雪》的结构解读

在诸多经典文本中,作者为了表达情感或基于谋篇布局的需要,常常会巧妙地设置一些矛盾。《湖心亭看雪》亦可聚焦景物的大与小、舟子的有与无、炉火的艳丽与冰雪的寒冷、金陵人与作者的痴、问答的是与非、色调的黑与白、六组矛盾,联系作者生平去分析作者在其中蕴含的家国之思,深夜赏雪高雅情趣。

(1)景物的大与小

宗白华对于景物的描写曾经有一段十分准确的叙述,大致意思是画家的眼睛从来不是固定的,而是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的,需要对整个世界的画面进行勾勒,营造艺术情景。张岱以旁观的视角写景,将天地与眼前之景融为一体达到高度的“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用白描的艺术将一幅孤绝清寂的画面跃然纸上,让人产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以此反衬出他心中的万千情感。

(2)舟子的有与无

文人雅士大多喜欢追求独特的精神境界,向往清气洁韵。柳宗元和一群人同游小石潭,道:“寂寥无人。”张岱与舟子同行却也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其一,这是一种思维的定式即出游时不将“司机”统计在游伴之中;其二,在等级社会里,这种意识形态带来的意识屏蔽作用;其三,则是张岱的清高与洁傲,他的雅趣是舟子所不解的,而张岱一虽向以雅士自许,却不愿混迹于俗人之中。张岱在西湖为客独往湖心亭看雪,客中遇客更有另一种孤独的意味。国破家亡之时回首也更具了“故国之思”通过人物有与无的对比剖析更能深入张岱的精神世界。

(3)炉火的艳丽与冰雪的寒冷

大雪三日,天地一片素白,炉火是红色的,白与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白色的环境与红色的炉火反差较大,就像“鸟鸣山更幽”的境界一样,用鲜艳的颜色反衬了整个大背景的清冷。

(4)问答的是与非

问其姓氏却答:“金陵人,客此。”作者的刻意为之,想必心中是隐痛的,面对清朝血腥的镇压和严酷的清缴,开篇依旧写下崇祯的年号,也知其内心依旧怀有对于亡国的深痛。

2.白描手法

张岱采取白描手法,先在文中“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出一种苍茫一片,浑然难辨的辽阔的大背景。而后在这白色的大染布上用笔尖轻轻点缀一痕、一点、一芥、和两三粒。用白描的艺术寥寥几笔将一幅孤绝清寂的画面跃然纸上,以空灵的笔调描绘了悠远空灵的西湖夜雪图,以此来反衬出作者心中的复杂情感。

二、《湖心亭看雪》教学价值的探讨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新课标也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四个方面对学科素养提出了要求。这为一线教师进行文本层次的深度解读以及教学价值的选择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依据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文言文基本教学目标能正确使用古代汉语字典,词典,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判定某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等十个基本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湖心亭看雪这一篇文章,它有许多讲解价值。例如:白描手法阅读训练,体会文章苍茫一片的审美的意境,通过学习文本内部矛盾感受文本背后的情感态度以及作者志趣,以张岱消极避世为例进行价值观引领,寓情于景写作手法,理解写景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作者消极避世在当代工作和学习中价值探讨等。

有这么多的教学价值,但受制与年段,单元目标及助读系统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之中我们便要选择其最突出的教学价值。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依据《课程标准》文章可以围绕以下点位进行训练:全篇诵读古诗词,赏析文言文,结合工具书深度理解内容;运用情感策略,感悟作者思想,提升品味;赏析语言,总结提炼语句。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册教材文言文以一个单元的形式出现。

我们聚焦于九上文言文单元训练目标:“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感,了解古代写景散文特点,体悟其语言美。”

单元说明中提到整个单元所选诗文都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报负,但在授课之时对课文理解和重点把握各有不同。教学任务也就不同,我们可以发现,在著重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几篇文章艺术特色各不相同,但三篇文言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内容俩俩相对。

《湖心亭看雪》位于本单元第三篇文章,是本册中唯一的一篇自读课文,其地位不容忽视。

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白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前文已作为典型训练点位的知识不必再利用湖心亭看雪进行详讲,抓住湖心亭看雪文本特点,以及自读课文的性质,进行发挥赏析文中白描手法,体会文章苍茫一片的审美意境以及利用其多重矛盾的点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文章分析,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预习指导和课后助读系统都将本课教学方向指向文章主旨及手法理解。

三、学情分析

(一)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上看

本文叙事写景所用白描手法,同学们在初一初二都有所接触,但不甚全面,而本文较明显的语言特色便是白描,可以带领同学们更加系统地对白描手法进行学习。

(二)从本班学生知识储备看

他们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理解浅易文章大意,在八年级已经学过此类寓情于景的小品文,如记承天寺夜游等,他们能够体会到浅层的思想情感,例如作者对雪夜奇景的钟情,但若学生从文本中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隐逸情怀和家国之思,则需抓住文本中的几组矛盾对比来进行理解,这就回到之前我们班学生们学习《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与迁客骚人不同的忧乐观,对比以及《醉翁亭记》中百姓、禽鸟以及太守不同的境界来理解主旨,让学生们挖掘课文内六组矛盾并深入分析,虽然对本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也是对教读课文的方法训练,所以老师在课内应对学生进行方法引领,以达到从课内到课外的目的。

(三)从学生现有情感体验上看

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也会遇上打击,显然我们要教会学生直面挫折的勇气,理解文章痴人在当代工作、学习中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湖心亭看雪》其文虽短,但韵味丰富。结合文本内容以及课文所在的年级单元,本文的教学内容可聚焦于学习通过对文中几组矛盾的探究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以及学习文章白描手法。情感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本文语言简洁雅致,特别是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写作方法的运用更使得言简而意丰,在慢慢地“咬文嚼字”过程中“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并引领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孤傲高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彭玉平 赵婵媛.朝代更迭与张岱文史创作之体性关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05):130-136.

[2] 张则桐.“冰雪之气”: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3(03):036

猜你喜欢

自读课文痴情教学价值
独 白
一片痴情四面墙
切莫冷落小学语文“自读课文”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PBL教学模式思路设计与教学价值分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三步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