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
2021-09-10毛思思
毛思思
摘要:以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实际案例为依据,通过分析对高中生生命观的培育进行说明,从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与培育、物质与能量观的理解与培育、进化与适应观的理解与培育、稳态与平衡观的理解与培育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认识与解释生命世界以及生命现象时能够将生命观应用其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观;实例分析
引言: 生命观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征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概括,是人们对生命的总的认识或看法。生命观的培育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提供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给学生,让学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现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例,来说明学生如何理解与培育学生的生命观。
一、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与培育
就生命体而言,其结构以及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生物体在漫长岁月中不断进化而产生的,可以体现出生物体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这也是“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适应就含义来讲有两层,其一,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系;其二,无论是什么功能,想要实现都必然依靠于一定的结构。就宏观上看生命系统,生态系统与个体的功能以及结构之间是相互统一的;从中观上来看,器官、细胞或是系统也都拥有统一的结构与功能;就微观角度来看生命系统,细胞的构成部分大分子其功能和结构之间也是相互统一的,这些都能够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统一性体现出来。以“细胞膜的结构”这一讲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或模型的方式将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展示给同学,并且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蛋白分子以及脂质分子在细胞膜上排布的方式以及呈现此种排布方式的原因;排布的方式与细胞膜的功能存在着何种关联。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叶绿体的结构”这一讲的教学时,该内容可以整合于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之中,采取问题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时也采取层层递进的形式,分析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之中的原因;在发生光合作用时叶绿体当中的那些物质以及结构是与之紧密相关的;这些物质以及结构是如何支持光合作用发生的;光反应为什么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发生,暗反应又为什么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树立起来。
二、物质与能量观的理解与培育
生命既是物质的,也是能量的是“物质与能量观”的内涵。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生始终伴随于物质的分解或合成;在生态系统之中能量流动始终伴随于物质循环之中。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能量以及物质观进行渗透,对于学生认识生命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学生采用辩证的思维能够形成更加科学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有助于生命观的树立,使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有所提高。
教材中有很多重要概念的建构与理解都为“物质与能量观”的培育提供了支撑例证。例如,光合作用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在教师与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总结时,教师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图构建出来,与此同时,光合作用在发生的过程中,分为光反应阶段以及暗反应阶段,教师需要将两个过程进行全方面的比较,在宏观上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之中物质以及能量的变化过程,这样也能帮助同学进一步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并能够用生命观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三、进化与适应观的理解与培育
适者生存,不适者就要被淘汰是“进化与适应观”的主要观点。处于自然界之中的各种生物都要不断的进行进化与发展,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表现为进化;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物所采取的形式多样。对于生物适应性以及多样性、生命起源学生要能够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进行解释。
教材中有很多重要概念的建构与理解都为“进化与适应观”的培育提供了支撑例证。以生物的进化顺序为例,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来进行的;种群基因频率所发生的定向改变,是种内进化的本质;对于种间生物所进行的为协同进化;不仅如此,环境与生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由进化的结果形成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活动:(1)校园中不同区域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3)班级分小组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总之,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实验、调查和搜集资料等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命观。
四、稳态与平衡观的理解与培育
“稳态与平衡观”是指生命系统是一个稳态和平衡的系统,稳态和平衡是通过调节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稳态与平衡观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从系统整体的高度分析理解生命现象,同时使学生对稳态与负反馈平衡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树立生命观。
结语:基于“生命观”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生物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与“消化”,在这一基础之上,产生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即形成自身的生命观。教师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要主动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其一,教师在讲解相关生物知识时,要多进行举例,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形成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加深记忆;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要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不仅能够记住相对零散些的生物学现象,还要能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技巧,使得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构架出生物学相关知识体系结构,培养学生的生命观。
参考文献:
[1]陈维.聚木成林:高中生物学“生命观念”培育的基本路径与实践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1(01):7-16.
[2]鄭仓基.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培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68-69.
[3]唐帅.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教育的探讨[J].中学生物教学,2020(2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