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野下的雷州石狗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孔德强刘子川

今古文创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非遗

孔德强 刘子川

【摘要】本文的创新设计所在是深入挖掘“雷州石狗”文化并提取有价值的元素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型,针对到湛江的旅游者,设计有趣、实用及创意性高的非遗旅游文创产品。按照从雷州石狗的文化融合、象征意义、功能定位、雕刻艺术、元素提取、设计定位及设计方法的思路,深入剖析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体现。总结雷州石狗纹样、形态、相貌中所涵盖的造型、姿态、纹饰的特征,对文创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应用分类、设计定位等,从而展开具有典型雷州半岛文化符号基因的文创产品的设计。通过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对雷州石狗系统性地梳理,将其有价值的元素进行了提炼,同时融入石雕取材相关的火山玄武岩及海洋文化元素,提升了文创产品的内涵。

【关键词】雷州石狗;非遗;文创产品;石狗元素应用

【中圖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73-02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部湾广东省域非遗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2018GXJK280);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的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校级“创新强校工程”科研项目:湛江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室(一期(CJ19CXGX030);校级教改(质量工程)课题: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建立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探索(ZLGC2019043);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以文创产品设计为主导的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JYJX2020082)支持。

一、国家级非遗石雕艺术

雷州石狗是流行于雷州半岛的一种民间雕刻艺术,于2008年(第二批)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美术类别,又于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雷州石狗雕刻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雷州历史和民俗的浓缩,具有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1]

二、雷州石狗的文化融合

雷州石狗集众多文化于一身,历史变迁,外来文化不断融入,与雷州土著文化碰撞融合,加之宗教信仰社会普遍化,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雷州石狗”文化。石狗乃古雷州土著图腾,早已成为雷州半岛文化符号基因,其中包含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诸多的民俗文化。

(一)道教文化。从秦汉时期起风水理论形成,雷州半岛道教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八卦、石敢当是道教文化在石狗中的代表性应用。

1.八卦。八卦主要寓意为改善风水、镇宅、化解冲射、挡煞避邪、旺财化煞、祛病除邪、趋吉避凶、调节人体气运的功能,也预示着人们出入平安、逢凶化吉。[2]与雷州石狗相关的八卦元素是典型的道教文化元素。供奉的方式通常有八卦嵌门口石狗立屋顶的实物并列供奉、刻于坐式石狗前身的实物结合供奉、由蹲式石狗前脚相抱的表意结合供奉三种类型。

2.石敢当。石敢当乃道教常用辟邪之物,一般有石人、石狮、片石等多种象征物。雷州石狗是外来的石敢当文化,在雷州半岛的本土衍化替代物,两者具有相近的辟邪镇宅的作用,并通常都放置在村口、路口直冲处、房屋门前、水塘边等处。石敢当的供奉方式通常为实物并列、实物结合、表意结合这三种供奉类型。

(二)佛教文化。狮子乃佛教中较常见的象征性艺术形式,并被隐喻为佛。宋元以来,雷州半岛佛教流行并广泛传播,狮子的形象更是广为流传,后道家也借用其作为宫观山门前的装饰,一般两只成对。[3]

石狗身上有“卍”字纹,藏、汉民族均视其为吉祥之意,我们可称“卍”为“雍仲”吉祥符。[4]

莲花乃佛教圣洁之物,故佛像坐莲花宝座。石狗身上及底座雕刻的莲花瓣纹体现了雷州先民信奉石狗为不同凡响之物,在先民心中寓意清高自洁,淡泊功名利禄,一心保境安民,有着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三)民俗文化。雷州石狗是在雷州社会历史与地域自然条件下,多民族民俗文化融合的产物,带有浓重的民间民俗信仰色彩。它以图腾崇拜、雷神、雷祖信仰为文化底蕴,受楚越文化、中原文化、闽汉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风水堪舆术的深刻影响,有“呈祥报喜”“守护神灵”“司仪宠物”等多样、复杂、广泛的用途。

1.图腾崇拜。雷州半岛乃世界两大著名雷区之一,亦是“天下雷王”的故里,故雷神崇拜成为雷州先民的民俗风尚。由于古雷州是古越族俚、獠、傜、僮、苗、黎人聚居之地,百越部族都有各自的崇拜图腾。对雷神及对狗图腾的崇拜,逐渐成了雷州百越族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认同共识的图腾,狗图腾崇拜自然成了雷州石狗文化的源流。[2]

2.儒家思想。雷州远离中原,自然环境恶劣。明朝之前,广东大部分地区均属流寓地,雷琼地区便是广东最后一块流寓地。唐宋时期众多失意官员被贬雷州,带来中原正统儒家思想,儒家重礼、强调纲常等级秩序观念,对当时教化初启的雷州影响深远。[4]

三、雷州石狗的象征意义及功能定位

狗图腾载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凝聚的原始思维艺术,采用几何型平面与立体的多种造型的图文组合,虽然粗糙,但有一种渗透人与自然的隐秘神韵。

(一)武相守护神石狗。武相守护神石狗面露凶狠,其中夹带了帅印、八卦、法绳、兽网、铃铛、颈肩带等各类护法工具。其多为镇邪、伏法之神,主要作用为:守村、守巷、守宅、守门石狗;守庙、守祠石狗;守田、守园石狗;守山坡石狗;守海、守河、守江、守塘石狗;守墓石狗;守井石狗;守路、守桥石狗。[5]

(二)文相福禄神石狗。文相福禄神石狗不像狗,具有熊、虎猫、猴、狮、蛙等的特征,是多种动物抽象化了的聚合形象,甚至达到了人格化,不难看出图腾象征着人与自然物的亲密接触,又融入了大多数原始类型的生殖崇拜图腾。其多为祈风雨、司天之神、生育、丰收及福禄之神。[5]祈风雨及司天之神多为仰天呐喊状,含司天、传达信息、召唤风雨、风调雨顺之意;生育之神多为硕大的生殖器附加小石狗,含祈送子嗣、早生贵子之意;丰收之神多为渔网、船锚等功能不同的附加物,含祈祷丰收之意;福禄之神多为和善慈祥,通常带有象征官爵的石鼓、象征健康的寿帽、象征财富的铜钱等附加物,含主司赐财、官爵、福禄、丁寿之意。

四、雷州石狗的雕刻艺术及元素提取分析

(一)石狗雕刻艺术纹样提取。雷州石狗中多种文化均通过石狗的雕刻艺术表现出来。石狗身上的云雷纹源于北流型铜鼓,是俚僚人等雷州先民崇拜雷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凤尾纹源于楚人南迁的文化融入;唐之后,石狗变迁已同汉族南迁后新的生产方式紧密结合,其躯体纹理上已明显有类似汉雕石狮的图案,从祥云图案发展到明清后期的渔网嘉禾图案。[3]宋元时期,石狗造型注入了狮子、麒麟等富贵吉祥的形象,与祥云、惠风、赤绳等纹饰搭配,更显完美,更具艺术性。

通过罗列,石狗中包含了诸多纹饰符号,其中字纹符号主要有“皇”“王”“大王”“卍”“刺镇”“镇山”“石敢当”“麒麟在此”等;饰纹符号主要有辫子、铃铛、领带、力士带、风火轮、菊花、云雷、八卦、叶脉、莲花、扇、三角、船锚、法令等。[5]

(二)石狗雕刻艺术形态提取。身姿主要有站式、蹲式、坐式、伏式、卧式;头面主要有扁头、圆头、三头、扁口、圆口、方口;动作主要有抱子、抱八卦、踩绣球、踩渔网、踩铜钱、踩石鼓、踩法旨、踩蛇、踩葫芦、衔钱繩、衔法绳;基座主要有正方体、异形、薄底、双拼薄基形状及功能、佛系、道教、刻字等形式;艺术手法主要有写真、拟人、夸张、抽象、会意。[5]

(三)石狗雕刻艺术相貌提取。百变石狗有哈巴狗、卷尾狗、狼狗、猎狗、沙皮狗、土狗等;百态石狗有狮相、海豚相、猴相、虎相、马相、猫相、人相、狻猊相、蛙相石狗等。[5]

五、石狗文创的设计定位及元素提炼应用

通过上述详尽的雷州石狗文化分析,《古雷风韵之雷州石狗文创产品》(图1所示)以文化为设计切入点,以针对政府、企业、商会等送礼的办公商务型文创礼品为定位。作品源于雷州石狗演变过程中,造型纹样结合雷琼火山形成及海洋文化元素,其包含了三层含义:

(一)文化嵌入及文化符号提取,楚越文化、中原文化、闽汉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外来文化的迁入,将雷州半岛土著文化(部落及当时的少数民族)同化,最终将雷州石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保留至今,该系列作品中的石狗钢笔融入了石狗造型及纹样;(二)材料借鉴及造型仿生,雷琼火山爆炸和喷发凝固形成大量玄武岩,为雷州石狗的雕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该文创产品中的玄武墨瓶仿制了玄武岩材料,火山香薰则仿生了火山造型;(三)海洋文化元素融入提取,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玄武墨瓶底部也融入了海洋纹样的元素。

六、结语

雷州石狗作为雷州半岛的图腾载体,从民俗文化提升为国家级非遗,可见其价值所在。本文重点对雷州石狗石雕艺术进行文化剖析,从中汲取有价值的设计,并结合相关文化做了延伸。这只是抛砖引玉展开一个系列化的设计,相信通过对文化的深入了解,石狗文创作品将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石雕(雷州石狗)[EB/OL].http://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4117/,2020-11-12.

[2]Cris.八卦.[EB/OL].https://baike.sogou.com/v178866428.htm?fromTitle=%E5%85%AB%E5%8D%A6,2020-11-12.

[3]湛江市博物馆.雷州半岛石狗文化[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2.

[4]林涛.雷州石狗文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9.

[5]陈永生.雷州石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

孔德强,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北部湾)区域文化及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实践。

刘子川,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非遗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游客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