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2021-09-10刘瑞兵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摘 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顺利进行课堂内容的重要前提.如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完成化学课程的关键前提.ARCS即A(ATTENTION)注意力;R(RELEVANCE)相关性;C(CONFIDENCE)自信心;S(SATISFACTION)满足感.初中化学的具体分析包含备课、上课、课后这三大方面.备课要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大方面.上课即是课堂活动,每一节课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收获学习成果的基础.课后及评价应当包含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通过课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发现初中化学具有乏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教学设计;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088-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刘瑞兵(1974-),男,江苏省南京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一、ARCS动机模型及其策略

1.对学习动机的认识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某一内容非常有兴趣,并且能够持续的处于某种好的状态中.通过个体的外在行为,也能够判断出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良好的学习动机包含积极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等,并且总是能够不断的良性循环.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以时间节点划分为主.另一种是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2.对ARCS动机策略的认识

一是注意ATTENTION.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被课堂内容吸引,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二是相关性RELEVANCE.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当前或将来息息相关,学习者可能就会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参与到学习课堂中.三是自信CONFIDENCE.通过自身储备的知识,再由注意和相关性的推动下,能够使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越自信,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多.四是满足感SATISFACTION,当学习者的努力被教师嘉奖、评价的时候,能够使学生体验完成任务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动机得到持续. 二、ARCS动机模型对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启发

按照ARCS动机模型,在化学教学中找到学科切入点,文章依然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切入点进行分析.1.化学上课之前,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为主.教学目标是以三维目标为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过分强调了以知识与技能而没有关注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过于形式化.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缺乏对教材的开发教学内容,以课本马首是瞻,学生学习兴趣低.2.化学课中,以探究而探究,降低了学习效率,也提不起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动力.3.课后分析,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ARCS动机模型能够对现行化学课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挽救当前化学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发展、科学探究这五个主题.科学探究始终贯穿于其他几个主题之间.以身边的化学物质分析为主,从注意性角度来看.这一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应列举身边熟悉的物质,并引导学生发现他们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对化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从相关性的角度看,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形能够与学生产生认知关联,认识化学物质对学习化学也有重要意义.从自信心角度来看,本部分内容属于中等难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题目要求,并逐步引导学生完成题目,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究欲.从满足来看,通过该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身边的化学,对化学产生兴趣,并可以将部分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化学上课前,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并能够把握学习的正确方向.使三维目标全面体现在课堂中,使目标更加的准确、具体、可行.化学课中,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ARCS根据理论,如果想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感到与化学科目的相关性,需要通过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原子的结构当中,可以利用FLASH演示动画观察,在元素中可以观看氧气、二氧化碳的结构模型.

三、基于ARCS动机模型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1.ARCS動机模型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原则

第一,学习动机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一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仅仅是完成这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持续的、连贯的学习动机,要将学习动机与教学中的核心因素整合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培养学习动机是长期性的,从接触化学课程开始,就需要一直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浓度.

第二,设置学生需要的鼓励性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咨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及以已知程度,更能够精准的设置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师都应给予学生鼓励,并对他们有所期望,受激励的学生往往会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第三,实物展示,创造学生需要的实际资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所学对与否都需要拿到实践中的验证,可以直接从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与社会同步的部分出发来搜索教学资源.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化学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不仅要有过程与方法,还要注重实践探究能力.例如,溶液如何变为溶质,与实际十分相吻合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性与实践性的能力.

2.基于ARCS动机模式,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评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分子和原子在初中的化学都已经有所提到,所以学生们应该是比较熟悉这两个名词,也知道他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对于他们的概念掌握,却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可以把分子和原子类比为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药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第二,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通过直接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呈现重要的概念,另外,通过动手实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例如在生活中引入微粒的概念,进而解释生活的现象.

第三,相关性在教学設计的体现.课本知识走进化学世界、周围的空气这两部分都提到了相关概念,开始从整体走向局部,内容由具象走向抽象.因此,首先需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课堂内容融入生活当中并在课堂中使用.其次,联系社会实际,并与学生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可以鉴定水和酒精,从而引出微粒的概念,再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来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长江的图片引入分子特性进行探讨,全班学生分组亲身操作,体会分子的相关特性.

第四,CONFIDENCE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每一节课,都要设置具体的、灵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3.基于ARCS动机模式,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分子的组成,(2)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性.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实验等多种方法分析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培养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意识,(2)增强学生们对新事物的探索与求知欲.

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区别水和酒精?从身边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相关性与自信心:(1)多媒体显示,1000万倍的酒精分子的图片,得出结论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组成,分子的基本特性.(2)引出身边的例子,长江水的图片,分析水分子.任务驱动,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实验.(3)分组实验,35mL水与35mL酒精,35mL水与35mL水,35mL酒精和35mL酒精.

总结新课——心理满足: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组成;分子的基本特征;

布置作业——自信心与满足:以“我眼中的分子或者原子”为题完成手抄报作业.

ARCS动机模型从化学上课之前、上课中、上课后三大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激发学生动机的重点,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方案,能够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每一次的课堂都是一次实验.每一次的课堂都是一次实验,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通过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化学,这个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持续保持,为化学学习提供了坚定的基础,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郑秋云.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4):157-158.

[2]王健,陈锋.基于“ARCS”模型的初中物理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20(4):10-12.

[3]但娟,何松,王强.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理论探析——以“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为例[J].化学教学,2018(06):55-59.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