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规、导据、立本”再谈“数形结合”
2021-09-10赵梅
赵梅
【摘要】教师针对新教授内容的巧妙设计,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及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形结合;课堂教学;解决问题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环节探寻建构个体知识的“证据”,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二次函数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对函数内容的教学,虽然知道“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但存在教师只注重了“数”而忽略“形”或是只注重了“形”而忽略“数”,未能“数”与“形”有机统一。本文概述人教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教学实例,再谈“数形结合”。
一、探寻从特殊到一般变化,发现规律——寻规
在讲授二次函数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由特殊到一般的的思想方法。
在掌握y=ax2+k(a≠0)的图像和性质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y=a(x-h)2的图像及性质,类比y=ax2+k(a≠0)的图像及性质,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极值等。在注意到顶点坐标(0,k)和(h,0)时一定注意两者的區别和联系,这样的探究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识图能力和画图的能力,并建立起图与式的对应关系,更好的凸显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以此类推,我们系统的学习函数y=a(x-h)2+k的图像与性质时就注意到,实际是将函数y=ax2(a≠0)的图像通过平移得到的,顶点坐标(h,k)和前三个顶点坐标作比较,归纳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再一次体会到“数”和“形”的结合。
二、引导建构知识迁移图,识别问题证据——导据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这样引入课题,首先板书课题“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先来回顾二次函数有哪几种特殊的结构式及其草图,然后引导学生写出y=ax2+bx+c(a≠0),这里只强调了a≠0条件,对于b,c没有特殊强调,
学生结合解析式去对应的解决二次函数的问题,学生会条理清晰的将问题就会化繁为简。
三、建立函数模型,经历问题解决过程——立本
例:如图的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桥顶离水面2 m,水面宽4 m,水面下降1 m,此时水面宽度为多少?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提出问题: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出方法)。
(2)如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组合作,并展示成果,学生上黑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如何结合图像设出适合的解析式(学生思考完成)
(4)如何结合图像确定点的坐标,再确定解析式?(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上黑板展示)
(5)怎样结合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通过建立的五种平面直角坐标系再次展开讨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目的,是要确定抛物线的图像,而确定图像一定要有点的坐标,那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呢?每个象限内点的坐标都有特点,坐标轴上的点也有特点,这时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小组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标注,让学生感受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的强大魅力。紧接着要根据建立的坐标系设出合适的解析式,这就是前面复习二次函数网络图的真正目的,为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提供最好的方法。此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图像,图(1)图(4)可设解析式为y=ax2+k,图(2)可设解析式y=ax2,图(3)可设解析式为y=ax2+bx,还可设解析式为y=a(x-h)2+k,还可设解析式为y=a(x-x1)(x-x2),都能轻松的解决抛物线的解析式,图(5)可设解析式y=a(x-h)2+k。结合所设解析式,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图像及确定的解析式解决问题,此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解题,并讲解。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建立了如上图中,图2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出解析式为y=ax2,带入对应的点的坐标确定解析式为y=-1/25x2,求出点的坐标(5,-1)时,学生疑惑了,有的学生回答打1米的柱子。有的学生回答打15的柱子。教师实时引导点拨,结合图像先确定(5,-1)这个点的坐标,结合图像后,学生就不难理解了,要打16-1=15米的柱子。如果选择图(1)则设解析式为y=ax2+k,学生很快确定出函数解析式y=-1/25x2+16,并能确定点的坐标是(5,15),此时,问题能很快得出结论。要打15的柱子。这道练习题再一次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像的魅力。“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能让许多复杂的,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质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