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2021-09-10吴静

红豆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吴静

【摘要】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为当代学生创建和谐、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以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施落到实处。不仅有助于弘扬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為了运用大数据推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觉悟,教师需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在提升自身专业教育能力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运用数据信息为学生创建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思想政治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不仅能使其感受丰富的学习体验,树立准确的三观意识;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也有较强的助力意义。下文中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创新、改进策略做出了相关阐述,希望对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提高教育实效性

基于崭新的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通过科学运用数据化新媒体技术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渗透渠道,优化、改进教育模式,完善教育措施,不仅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通过对数据化新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更好地保证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借助数据化信息技术转变教师与学生双向的思想政治理念,促使学生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教学结构的同时,还能通过智慧校园平台有效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知识即时、迅速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让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不仅强化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还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洗礼和熏陶[1]。

1.2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栋梁之材。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时,就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走向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关注各层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以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创建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自由施展自身个性化性格发展的同时,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不仅能有效培育学生的主观行为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还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形态,对学生个体及社会未来发展而言,具有较强的奠定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大数据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作为数据化媒体的重要受众群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渠道也随之增多,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容易使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自己,从而产生不良的主流价值观念。

虽然高校已经提前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但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受应试教育深入影响往往依然采用传统单向输出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导致教师的信息掌握程度与学生的信息接收量形成较大的错差,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大压力,还冲淡了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使教师的课堂发言权受到了一定质疑。

此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数据思维方式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便更好地约束、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理念,防止其深陷虚拟世界中不可自拔。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进策略

3.1加强教育力量建设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改策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水平。积极地运用大数据网络教育平台培训、进修、听讲座方式提高本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技能;尽量引进一些具备先进科学技术的年轻教师,借助优势互补的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育水平,进而对其优化、整合,使其形成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为当代大学生创办良好的政治教育条件[2]。

其次,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新媒体技术设备,然后结合具体的技术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信息交流、文化共享水平,以此优化大数据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价值、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贴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情况和发展需要。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应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时代发展优势,强化教师的数据应用意识,秉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数据敏感性能和信息化数据链概念,以便教师能随着高校网络信息的数字化建设,逐步加强自身的校园网络、后勤管理平台的数据收集和利用能力。

3.2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在加强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运用数据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制度,使教师能够科学、全面地看待大数据的效用,以便更好地解决运用规范。

领导者在建设数据管理制度时一定要着重突出制度的统一、健全、规范性,以便对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有力的约束,使其能够自觉形成严密、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行为。

另外,领导者可运用所制定的教育评价、反馈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行监督、查办,使教师能够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多方面的反馈、评价信息做出相应的完善、改进措施,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3.3运用多媒体突出生活化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当下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素养,教师需顺应时代的发展模式,运用数据化新媒体技术不断优化、调整教育手段,完善教育策略。

首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主动积极性。然后将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其营造和谐、舒适的生活化教育情境,增加师生互动频率、拉近师生情感,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想政治学习态度。

其次,运用大数据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同时借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为学生创建更高效的课堂环境。根据学生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点推荐恰当的健康学习平台,有助于打破学生传统、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意识。

再次,教师可在教育课程中导入一些实践案例,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例如,课余时间可组织大学生去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志愿者服务社等类似场地开展实地思想政治教育功课,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充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3]。

3.4运用大数据提高教师的感知、分析和应用的综合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将大数据的应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内容有机结合,根据学生们各不相同的思想问题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

首先,教师需结合之前的培训平台有效提高自身洞察数据的反应能力,然后通过有效的数据采集、处理等技术,增强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以便深入开发自身的数据思维水平,强化自身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

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在加强自身对数据感应能力的同时,不断优化、创新自身的数据查询、搜集和管理水平。运用QQ、微信、微博、校园平台贴吧、论坛等常见传播形式,提高学生思想动态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面对学生发布的QQ签名和微信朋友圈等信息及时关注、记录,并通过不断地积累、总结过程,提升自身的数据感应能力和获取渠道。

再次,教师在获取学生有效的数据信息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筛选和分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签名深入分析学生的精神状态。不仅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矛盾,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还能使教师运用数据信息开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育精准度[4]。

3.5运用数据、媒体等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运用数据化的途径为学生构建一个崭新的教育环境,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和渗透功能,将大数据技术充分应用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渗透大数据的教育观念不仅能有效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学生的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可将现代数字化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高校网络虚拟社区,以打造智慧校园为目的,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集体思想、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中可通过展示学生的现实生活案例积极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政治理想,还能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思想政治素养。

其次,教师可借助现下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微博、QQ、微信公众号等科技平台来开展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推广活动。以数字化新媒体为载体,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主动地掌握多样化的教育技术和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在校内平台中进行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工作,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5]。

再次,教师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抽象、复杂的社会形态具体化,打破传统教育的空间局限,运用微信公众号推文、微信群、邮箱等方式及时传递给学生,以此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必要时可结合一些时下热点新闻,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带动平台宣传内容的点击量。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科技优势,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做好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信息化教育成效。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不仅能充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知识点,还能提升自身的精神层次、丰富内在文化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总而言之,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高校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结合数据化媒体的技术优势不断优化、改进教育策略,在提高自身教育技能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运用網络信息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使其建立正确的三观意念,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梁爽.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40(2):80-84.

[2]谢志燕.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118-119.

[3]张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亚太教育,2016,4):73-74.

[4]谢平,胡远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沟通——基于沟通分析理论的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5-97

[5]邱峰.对网络小贷备受热捧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7,(09):166-168.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