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学法分析

2021-09-10杨楠楠

红豆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初中语文

杨楠楠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作为工具,去尝试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他们自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文拟就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学法做一初步分析。

【关键词】诗歌鉴赏;学法分析;初中语文

引言:诗歌鉴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概念可能有点大,但并不意味着它就高不可攀,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语文教学来说,尝试一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学法还是能够做到的。

一、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学法的理论依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诗歌鉴赏听起来有点难度,但这并不是教学者有意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难度,而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客观需要。2017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中的诗歌鉴赏,可以让学生从教材所选优秀诗歌着手,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优秀诗歌的鉴赏,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接受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以及现代祖国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他们树德立人的优秀品质,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二、关于初中诗歌鉴赏学法的分析

(一)以本为本,利用好教学资源。在具体的进行诗歌鉴赏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诗歌作品,从一个作者的一首或者几首代表作入手,让学生在教师的講解下,通过自己的理解,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这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开始,如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这些耳熟能详的诗人的作品,学生们已经背得不少,而在这个时候,从诗歌鉴赏的学法着手,让他们加以体会,学生自然会有所感悟收获。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感受诗歌作品所传达的意蕴,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变革教学方式,探究诗歌鉴赏的学习方法。新的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学者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创造性思维,采取灵活多变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语文课中的诗歌鉴赏的时候也应如此。

1.情感阅读法

诗歌作品都是情感的产物,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学习的时候,也要带着感情去欣赏,只有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那份浓浓的感情。这一方面的素材并不少,就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诗歌作品,都是历经时间的洗礼,流传下来的精品,无不包含着写作者浓浓的情感。如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本所选白居易的《观刈麦》,通过白居易那种朴素无华的语言,以及对下层人民发自肺腑的那种同情,很好地表达了出来。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那种悲悯之情。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学习方法是新的语文教学所积极倡导的,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合作、切磋的形式,探究各自在不同的诗歌作品,或者对同一首诗歌作品,所鉴赏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是因为,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有些诗歌作品本来就存在一定的歧义,这是由于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而根据诗歌文本,不同的观点却都很有道理。学生们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如能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切磋,反而会激发诗歌鉴赏的灵感,有新的收获和鉴赏心得。

3.自主情感感悟法

这种诗歌鉴赏学习方法是要求学生在假期或者课外,利用网络平台,或者其他能够获得诗歌资源的平台,自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诗歌。这方面四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读李白的诗歌,喜欢他的那种豪放不羁,天马行空,但也可能有的人喜欢读李商隐的诗歌,喜欢他那种欲说还隐的朦胧感。这种方法,因为是出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在进行诗歌鉴赏学习的时候,由于融入度比较深,所以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4.对照鉴赏学习法

对照鉴赏学习法是指对在一些方面有所相似风格的两位诗人进行比较,看他们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在哪些方面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通过比较,会使我们对两个诗人的风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他们的作品,也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北宋词坛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的诗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作品,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笼统的说他们都属于豪放诗派,但实际上,二人就豪放来说,也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同,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或者假期,利用一些平台或者图书馆,就这一问题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探究,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寻找出二人不同的特点。

三、重视诗歌鉴赏的积累

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初中生来说,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本来就显得有些抽象,他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对诗歌中描绘的那种意境有所理解。就拿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来说,从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就耳熟能详了,但对里面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而要将它上升到人生哲理的程度来理解,就有些吃力了。所以,学习诗歌鉴赏,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它有一个过程,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慢慢往上延伸,在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上,循序渐进,再进行理解上的延伸和拓展。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学法,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创造性思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祥振.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J].文理导航,2013,000(031):P.11-11.

[2]王勇.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漫谈[J].新课程(中学版),2019,000(006):50.

[3]崔锦萍.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探究[J].中学语文,2011,000(008):64-65.

[4]曹小宁.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J].语数外学习:七年级,2014,000(001):P.5-5.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古诗鉴赏“四步曲”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