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2021-09-10严军
严军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紧密联系美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来美化生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领会美术的独特价值与魅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运用,从而引生活之水来灌溉美术之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之中感悟生活、学习美术,为他们美术技能和审美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就生活元素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讨,仅供广大教师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元素;有效路径
美术源于生活之中,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将生活之水,引入美术“花园”既是小学美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必然改革方向。结合教育实践来看,生活和美术之间可谓是相辅相成和共同發展的,生活好似美术的源泉,而美术则是生活的外延。将生活元素渗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不但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参照,简化其美术知识理解和技能学习难度,而且还能实现其审美、想象、观察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教师有必要让生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为美术教学实效的提升以及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铺路搭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美术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好比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在拥有了浓厚兴趣之后,他们才会以更加热情和主动的姿态投身到学习当中,所获的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由于学生的美术认知缺乏、生活经验有限等原因,使得他们往往无法很好地感受美术知识的内涵与妙用,这也给美术教学制造了诸多问题。对此,教师不妨将视角放在生活元素之上,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生活元素,搭建一个生活形式的美术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生活情境来感知美术知识,从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讲授《四季的色彩》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和学生聊一聊四季的风景,如提问他们:“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这个季节里有哪些风景?”“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四个季节的话,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然后,指引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与生活经验进行回答,以此来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依据信息手段之便,展示一些关于四季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是哪个季节的风景,指引他们从中找出每一个积极的色彩特点,并通过展示《早春之路》《夏日荷花》《秋实累累》《冬猎》等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季节特点和色彩特点。如此一来,不但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而且还能让学生于情境之中,感受到美术的无处不在,为他们审美素养的有序化培养奠基。
二、引领生活观察,积累美术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有着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以及活泼好动等特点,在美术学习或者创作过程中也经常会产生一些奇妙的想法。而支撑他们这些想法的重要因素就是生活素材了。结合美术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表现得很轻松,作品内容也极为丰富,而有的学生则下笔困难,画出来的作品也不形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二者美术素材储备差异而引起的。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与审美素养,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指引学生展开相应的生活观察,以此来助力美术教学的良好推进,填充学生的美术素材库,丰富他们的美术灵感。
例如,在讲授《娇艳的花》时,教师可指引学生留心观察一下生活当中的一些花朵,了解它们的色彩、形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一方面可指引学生结合观察情况来绘制相应的作品,让他们的观察认知能够转化为美术实践,进一步推动其美术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与学生一同结合他们的作品,分析一下这些花的画法技巧和审美意蕴,从而助力他们美术素材的积累以及美术素养的发展。
三、组织生活实践,培养美术技能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美术教学是需要多样化实践活动来支撑的。而为了提高美术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可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思路,与学生一同走到生活当中,让他们能够在广阔、多彩的大自然中去尽情地进行美术实践,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让美术教学实效更上层楼。
例如,在讲授《植物写生》时,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开展“大自然写生”,带领他们参观附近景点,然后指引他们对这些景点中的植物进行写生练习。与此同时,在学生写生完毕之后,教师还可结合实际作品,对照真实植物来分析其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而且还可评一评谁的写生作品最棒等。通过此举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美术实践和美术创作契机,让他们观察、思考、创新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均得到有效培养。
四、结语
总之,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它和生活之间有着莫大关联。美术教师有必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围绕新课标关于生活化方面的教育指示,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来打造一个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新常态,以此来保证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审美以及美术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超.生活化教学与小学美术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