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平台支撑下的“书法微课程”实践例谈

2021-09-10李新杰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

【摘 要】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主张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为了生活化、混合式、趣味性地提升小学生书法学习的读帖、临帖、出帖能力,翰林小学以学校书法教育为核心,以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为指引,以区域智慧教育平台(“易加互动平台”)为支撑,引领学生观书法、听书法、评书法,开展创意“书法微课程”。

【关键词】智慧教育平台;书法微课程;创造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9-0047-03

【作者简介】李新杰,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苏州,215123)教导处主任,一级教师,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组)特等奖获得者。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散文诗《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确,不论是小人物的小创造还是大人物的大创造,人类正是因为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会有所进步。笔者不断思考,如何将书法教学创造性地落到实处。

依托“非凡城市,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大环境,苏州工业园区全面启动区域智慧教育工作,实现区内所有中小学、教育单位高速的、稳健的互联互通,创生“易加互动”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易加互动平台”,见图1)。学生可以在“易加互动平台”上实现课程类的正式学习、碎片化的非正式学习、生活化的拓展学习,通过选择特色资源,发展自身兴趣爱好。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以下简称“翰林小学”)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的称号。学校在办学之初,将书法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形成了“书法师资专业化、书法课程序列化、书法研究纵深化、书法评价多元化”的特色教育路径。基于“易加互动平台”,学校致力书法教育的更新迭代,尝试创新引领学生观书法、听书法、评书法,不断丰富学生的书法学习内容。

一、微技法——“我爱观书法”

“微视频”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较少和教学时间较短的特点,时长一般为5—8分钟。在“易加互动平台”资源中心支撑之下,“微视频”具有随时随地观看、重复重点播放的特性,为学习者就某一知识点(理论)、技能点(实际)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翰林小学“书法微视频”(技法类)有序开发与共享: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校本教材必修内容,分年级开发设计了颜体楷书《勤礼碑》“点画用笔”系列微视频、“结体取势”系列微视频、“章法布局”系列微视频。例如“点画用笔”系列中,又划分为横法、竖法、撇法、捺法、点法、钩法、挑法、折法等不同技法的指导,让学生随时随地跟着指导练习书法基本功;围绕专题学习,开发设计了“读帖”专题微视频、“对临”专题微视频、“背临”专题微视频等(见图2),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真正了解“书法有法”的深意。例如微课《读帖》中,视频以“我来说字义”“我来听步骤”“我来想方法”“我来看字例”四项内容串联,让学生学有所思,其中在“我来想方法”环节,通过观察、思考,先用字例示范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空白相等”,再用Photoshop软件指导学生体验“争让相宜”;面向书法校队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围绕书法字体序列,开发设计了“邓石如篆书”系列微视频、“《曹全碑》隶书”系列微视频、“《圣教序》行书”系列微视频、“《书谱》草书”系列微视频,让学生在打好楷书基本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喜好有选择地拓展学习“第二书体”。

除此之外,学校还将着手围绕比较教学,开发设计“隶书、楷书”比对微课程、“行书、楷书”比对微课程;围绕跨界融合,开发设计“园林书法”微课程、“拓印”微课程、“篆刻”微课程等。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以“书法微视频”的形式,对于书法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衔接、统整、拓展、丰盈,依托“易加互动平台”,定期推送书法微视频,实现学生书法学习的个性化、智能化,切实提升书法课堂的教学水平,丰富书法教育资源。

以“易加互动平台”资源中心为载体开展创意书法微课程,翰林小学的书法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由内向外,让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都成为自由生长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爱上“观书法”。

二、微电台——“我爱听书法”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全球眼光。笔者认为,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首先教师的创造力要得以解放,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想、去创新、去引领。

众所周知,许多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兼具文学家的身份。在他们的笔下,书法借助文学愈发灵动,文学借助书法愈发厚重,这些书法家的成长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在“易加互动平台”直播中心支持下,“小翰林书法微电台”定期共享书法家的成长故事。而每期微电台推出的故事均精挑细选、以“一”带“整”,以“一个故事”带出“一位书家或典故”,带给学生听故事的享受,留给学生悟书法的空间。如果说“微技法”书法微课,让学生从“观书法”中学习了书法技法,“微电台”则让学生在“听书法”中提升了书法志趣。

每周一期的微电台书法故事有趣味、有主题、有连带,在每学期初便制订好主播计划(见表1)。教师把“主播权”交给学生、家长,形成家校合力,让学生有机会聆听教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同伴的声音,从小就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让书法家的成长故事成为生活的“第四餐”。

三、微展厅——“我爱评书法”

中国汉字“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在长期的嬗变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抽象出其特有的视觉形象。汉字作为中国历史的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才华的深度融合。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评书法”是对其书法学习经验的最佳反馈。

基于“易加互动平台”的学习圈功能,学校开辟了“微展厅”栏目,定期发布学生书法作品、教师书法作品、古代经典碑帖等,提升学生审美水平、鉴赏眼光、评价能力。

例如,基于同一字体不同书家的书法鉴赏,“微展厅”推出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代表碑帖,让学生比较用笔特点、结体特点、风格特点;再如,基于同一书家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微展厅”推出颜真卿不同时期的楷书代表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让学生感悟“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书法哲学。可以说,“小翰林书法微展厅”已成为师生、生生和家校之间互动、评价、学习、进步的场所。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这无疑为中小学书法教学指明了方向。当下,将“智慧教育平台”与传统书法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开辟创新书法教学路径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需要、课改的需要、学生的需要。

以“易加互动平台”为载体开展创意书法微课程,力图将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作为一个“处处是、时时有、人人享”的空间呈现在学生视界中,变书法技能训练为书法文化涵养,让书法课堂教学更具广度与深度,让书法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而畅快,真正助益学生书法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墨彩中尽情畅游。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启示
启发诱导,追求创新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
运用创造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在音乐之海扬起幼儿创造力的风帆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践行“创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