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造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2016-07-09张香莉
张香莉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主要以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教育理论为起点,探讨如何让学生动脑思考提高想象力、如何让学生动手提高实践力、如何让学生动嘴说话提高语言表达力,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创造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对创造教育教学方法和如何培养出符合国家实际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做出了具体要求和明文规定。因此,作为“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当前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合格公民,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创造人才。教育本质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开拓者,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造理论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几年语文教学感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握“三个意识”,提高“三种能力”至关重要。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想象力
语文课程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考虑文章的历史背景、考虑作者当时的心情、考虑文章描写的画面与现实中的反差等,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譬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书面文字是这样描述紫藤萝瀑布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是一幅描述美丽极致的紫藤萝场景,学生如何理解和体会?教师要创设想象情境进行引导。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由教师诵读这段描写紫藤萝的语段,让抽象的文字与学生脑海中储存的瀑布场景相匹配,在脑海中构造出自己所想的紫藤萝瀑布场景。学生结合自己日常所见的瀑布的样子进行合理想象,自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讲解这种类似文章时,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发挥创造想象的机会,充分开发他们的大脑。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脑海中的那片图画,不但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同样的锻炼。
二、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中不单要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勇于尝试,只有学会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才会拥有新发现。陶行知提出创造教育的核心在于行动,只有行动了,才有机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思想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受益匪浅。教散文、诗歌时,语文教师不妨让学生尝试用此种文体写作创造,最后分享给其他同学。上文言文课时,教师不妨由学生作为主导,让他们动手查阅古音字词,然后分小组翻译,教师此时只需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上一些有趣的小说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一组认为最有趣的片段,然后组织学生在班级进行现场表演,如此一来,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更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轻松地掌握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课外,教师要转变死板的作业模式,语文课终究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与社会紧密相关,学习语文的最终结果是适应时代发展,为社会服务。所以课下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或演讲报告之类的活动,不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一些有关课文、作者的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例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要求同学们在课下搜集关于朱自清的个人简介,课堂上让同学们讲述朱自清的生平,然后老师给予补充,其次可以组织同学们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眼中的荷塘月色,并写成一篇散文,与同学们分享,从中比较与课文中的荷塘月色有何异同之处,如此一来,不仅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比“填鸭式”教学方法更有效果。
三、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畅所欲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开动自己的嘴巴,大胆提问;开动自己的大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地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勉励学生勤动嘴,让学生学会大胆地发问,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譬如讲《背影》这篇文章时,父亲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感人至深,但是,有的学生就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父亲不应该爬月台,这是触犯了交通规则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表扬他,因为他真正在动脑思考问题,而且有自己的见解,勇于表达。但是,该生提及的问题与课文主旨相差甚远,教师的天职又是解答学生疑惑,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讲解完课文毕后,可以组织同学们针对“父亲是否该爬月台买橘子”为话题进行一场辩论会,随后老师说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课文的疑惑得到了有效解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敏捷性。特别上作文课时,更应该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针对作文题目发挥想象,大胆假设,如以《猫与老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正常情况下,猫肯定会把老鼠给吃了,但有的同学就会写,“老鼠统治了世界,把猫当做奴隶”。也许这位同学将来会成为一名很好的设计师。想象没有对错,只要敢大胆创新,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有滋有味。同样,我们可以在班级内针对社会热门话题定期组织辩论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激烈的辩驳之中,思想的火花会被点燃,学生的创造思维会被开发,不仅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另外,教师在课堂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以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作为问题的引子,提及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能偏离课文主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问题的答案,只要学生所答在正确范围内就可,不必拘泥于一字一句固定在答案之中。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当今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一个民族只有不断跟上时代步伐,拥有创新的思维理念,这个国家才会在不断前进中发扬光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这个社会认知不够全面,思想又叛逆,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开阔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积极发言,主动表达思想,提高思辨和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挖掘,奇迹才能被创造,语文课堂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7.
[2]杨雪梅.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J].班主任,2009,(2).
[3]张华新.论陶行知的实践教育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
[4]洪祥生.试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中国特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
[5]王华.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6]丁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J].人民教育,1991,(9).
[7]林永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述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
[8]周洪宇.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