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软笔课程中书法主笔应用的实施策略

2021-09-10云琳张小鸽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资源整合

云琳 张小鸽

【摘 要】教师以软笔书法中的主笔“横”笔画教学为实例,阐释课例选材与教学重难点设计,可基于教学导入、教学过程与拓展练习环节进行课例实施过程的分析,从中挖掘出书法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要素,并围绕课程资源整合、课程类型细分、教学方法创新三个层面探讨课例对于书法课程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软笔书法;课例分析;认知主义;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9-0013-04

【作者简介】1.云琳,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江苏泗阳,223700)美术教师,二级教师,泗阳县美术骨干教师,泗阳县美术家协会会员;2.张小鸽,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江苏泗阳,223700)美术教师,二级教师,泗阳县美术骨干教师,泗阳县美术家协会会员。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珍宝,一笔一画间挥洒出灿烂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乃至之后的草书、楷书、行书,在书法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对于书法的追求一直在进步,不曾停歇。

教育部于2013年1月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在该理念指导下,我校聚焦“致美”文化,坚持“把最美的教育献给孩子”的办学理念,将书法课程逐步融入小学书法课程体系中,并且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小学生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人人都要当书法家,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书法课程中“主笔”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课例设计

1.课例选材。

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得马虎、潦草的学生,做别的事也会散漫、纪律松懈。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的观点。书法中主笔教学的重要性应突出强调,为课例研究提供良好范式。书法有它自身的艺术规律,遵循它的规律就能学得快、学得好。小学阶段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阶段,笔者在教学小学软笔书法时,围绕“主笔是什么”“怎样写好主笔”两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主笔、寻找主笔、赏析主笔、使用主笔等环节实现书法知识与技法的习得目标,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楷书的结字规律、主笔的书写技法,领会软笔书法的艺术美,发挥书法课程建设的育人价值。

2.教学重难点。

书法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主笔、习得主笔、拓展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归纳总结出书法中主笔的结字规律。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与比较中找到汉字的主笔,掌握基本笔画、运笔过程、运笔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软笔课程中《“横”画的书写》案例实施分析

1.温故而知新——游戏导入。

白板出示“了”字的汉字磁贴,同时出示两个不同长短的横画。

师:同学们,把“了”变成“子”应该加上短横还是长横呢?

师:请你上来添一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添加。

笔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横画,将其粘贴在“了”字上,并让学生尝试回答“为什么选择长横?”或“为什么选择短横?”启迪学生初步建立对于主笔概念的认知。汉字的笔画安排、间架结构排列的匀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主笔在汉字中更是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起到平衡和支撑作用。借此激发学生提高思维活跃度、生成学习期待,在猜想与假设中实现教学导入。

2.合作探究出新知——主笔的欣赏与练习。

在本课例中将教学实施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认识主笔

选取不同字帖、字体中典型字例向学生进行展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不同字例中主笔有什么特点?

(板书:主笔)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字例中主笔的特征,并归纳概括出普遍规律。如“厚实”“比较长”“占比较大”“笔画舒展”等。让学生认识到主笔在汉字中具有平衡、支撑的作用。由此初步建立学生对于主笔概念的认知。

(2)寻找主笔

出示颜真卿《勤礼碑》中的“七”“止”“世”等字。

师:你认为这些字的主笔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出示:做比较、看位置、观外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以横画为主的字,在书写过程中要略向右上角倾斜一些,中间略有弧度。归纳出找主笔的口诀,即“做比较、看位置、观外形”。

(3)赏析主笔

出示图片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赵孟頫《胆巴碑》与颜真卿碑文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们观察不同书法家的作品中“七”“止”“世”等字的书写形式。

师:你能用词语概括这些不同字体的特征吗?

(教师出示:欧体——活泼俏丽;赵体——婉转妍丽;颜体——中正厚重)

出示同一书法名家书写的漢字图片,如“心”“也”“成”“户”等。

师:你能找到这些字中的主笔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进行字例临写,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笔者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字体蕴含的不同美感,从中感悟主笔的美感与韵味,为学生审美观念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笔者在教学中渗透不同书法家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与书法史演变历程等知识内容,强化书法课程的育人价值。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教学难度的升级,将读帖与临帖活动进行融合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字例的临写,通过重点突出与适当夸张有效强化主笔的定位,帮助学生建立对于主笔的认知。在此环节通过问题诱导与交流互动完成教学难点问题的解决,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搭建有效阶梯。

(4)使用主笔

师:是否所有汉字都有一个固定的主笔?

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再次尝试以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主笔临摹练习。

3.展示评价。

课内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

笔者任意选择汉字进行主笔大小、位置和形态的调整,让学生观察调整前后的字体,进行比较,通过动手实践体会主笔的相对固定的特征,使学生实现对主笔概念的进一步内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字帖进行临摹练习,以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主笔的练习,将练习成果在班级内部展示,并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组间评价、班级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机制的完善,提高课堂指导效果,帮助学生掌握主笔的书写要点。

4.拓展练习。

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对联、折扇、团扇等道具开展拓展练习,安排学生采用“集字”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的课后练习可结合春联的节庆用途,选定“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成语作为作品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从不同书法名家的作品中寻找到对应的字例進行书写,最终创作出满意作品,从中渗透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德育等内容,有效实现致美文化的育人理念。

二、基于书法课程中“主笔”应用课例分析的教学建议

(一)书法教学理论要素

书法家挥毫运笔,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写成不同的字体,联成整幅,形成抒发情感的意境,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书法之美。

本文选取的研究课例即依照认知、寻找、赏析、使用的流程完成教学组织设计,利用前期精细的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感知与学习经验进行知识的挖掘、总结与整理,在赏析中实现文化素养与审美品位的动态发展,并将习得的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实现对技能掌握情况的检验,由此完成知识结构的建设,实现知识、习得目标。

(二)分析课例对于书法课程教学的启示

1.多领域合作,实现全方位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我校“致美文化”建设的办学理念,以“墨韵育童年”为书法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借助远程教学设备,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中悠久的文化和汉字演变过程,感受历史的积淀。依托校本教材,丰富“致美文化”内蕴。通过每学期开展“校园小书法家作品展”“书法社团成果交流会”“我为社区送春联”“优秀书法集”等书法主题活动,另外配合展览馆参观、名家对话、社会机构访学等活动,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另一方面,基于跨学科教育理念,笔者将书法课程与语文、美术、音乐等课程资源进行融合,从中渗透德育内涵。例如,在赏析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作品时引导学生了解其成长背景,了解他的书法在他成长的每个阶段会有所变化。我们不仅要学习其浑厚的笔法,更要学习其“忠义光明”的人格品质,借此丰富书法课程资源,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

2.精准细化课程类型,感受墨韵线条灵动之美。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解读,指出应将“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以“书法实践”作为教学目标实现的路径,以审美教育、文化教育作为教学延伸内容。基于此,在推进我校书法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细化课程类型的划分:其一是书法指导课程,引导学生由认识书法、掌握基本技法到接受书法训练,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其二是书法赏析课程,借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可以参观一些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展,让学生体会书法家的笔法、章法及气韵,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其三是书法文化研究课程,纵览书法历史、书法名家生平,促使学生领略书法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夯实学习基础。

3.创新书法教学措施,助推书法教育扬帆起航。

当前“互联网+教育”已全面推广,教师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掌握翻转课堂的建构方法、自选碑帖进行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学会制作微课视频等方式,借助教学方法的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应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用笔、运笔、笔画字形的写法以及字形结构等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去热爱、去坚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

总体来看,书法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聚焦资源开发、体系建设与方法创新多个维度进行书法课程体系的建设,塑造良好的课程品牌,达成课程教育与育人目标,引导他们“用心、用脑、带着思考”去写字,让“墨韵”孕育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就千姿百态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关明.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中华优秀文化之书法艺术传承[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5):110.

[2]蔡绪稳.小中求实:小学书法课堂的优化路向[J].江苏教育,2019(53):40-43.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基于课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对《画画亲近的人》一课的若干问题探索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