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
2021-09-10刘国平
摘要:本文提出,立足中职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从项目开发、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无缝融入思政教育,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技术;项目开发;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基于课程思政改革“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立足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笔者从项目开发、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提高其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并最终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时代责任感
信息时代,为培养学生实时关注社会新闻资讯的习惯,可以当代时事为背景,精心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训项目,如新课标第三模块中的图文编辑,教师可根据新冠疫情,开展运用Word软件制作“中国战‘疫”设计板报、运用Canva软件设计“中国精神”图册、运用Excel制作疫情趋势图表等实训项目,无缝融入爱国、团结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生在查找大量有关项目素材的同时,就会将中国战‘疫的爱国、团结、战斗等精神融入心中,并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等主流媒体查阅信息,进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有效、正确地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加工、整理,为自己所用,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引入典型职业场景案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未来职业场景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彰显职教特色。例如,设置财务管理岗位中涉及的销售数据采集连接性、大数据分析图、透视图等,要求学生明确如何精准采集数据,了解工作表中数据的关联性,知道如何从大量数据中分析出自己需要的数据对比图表等。学生在这些案例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类APP解决难题,如运用搜索引擎查找产品详细功能的介绍,运用美图等APP美化产品图片,使用熊猫办公等软件对图文色彩进行搭配,使用抖音、微视等APP编辑产品视频等。
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活动,全方位培育学生
1.通过数字化资源情境引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图文、音视频、AI等数字化资源等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时,可以通过播放短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中的中国计算机发展、5G技术发展、中国高铁高速发展、北斗卫星等片段,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科技的進步,感叹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感。
2.搭建教学资源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目前,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移动学习设备,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学资源库,课前将学习资源、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发布到微信学习群、易企秀等互动平台,学生可随时反复观看教学资源,提前预习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课前分组,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例如,运用图文混排制作美丽校园版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拍摄校园美景,为项目实施做准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制作“中国精神”图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搜索中国精神包含哪些内容,运用哪款软件设计图册,学生在课前可以小试牛刀设计图册并互相分享交流,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
3.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根据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组学习,采用“优帮弱、一对一、一带多”的搭队模式,根据不同项目、项目的难易度、项目的协作完成方式,分成大组和小组。例如,在运用邮件合并制作批量邀请函时,可以多人分工合作,审美能力较好的学生制作邀请函模板,其他小组成员运用手机各自采集客户信息制作数据表,最后合并文档。这样采用多人小组完成项目,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集体意识。
4.课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在学生无实物设备操作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丰富的图、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协助教学,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对于家庭如何网络配置、安装操作系统、制作网线、安装打印驱动等实际问题,学生没有设备进行实践,但是可以通过小视频学习知识原理,分析问题和模拟操作技能。又如,购买计算机,如何安装Windows系统、安装常用软件、排除网络故障等,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类似问题,可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教程视频,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精神。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多形式多角色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评价反馈中了解学习动态,通过评价加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借助问卷星、调查网、UMU等平台建立评价量表,能快速地评价和统计,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并进行有效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多维度进行评价,能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1.课前诊断性评价,感知知识,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参与度
诊断性评价即学前评价,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结果,设计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判断题、讨论型,设置学生较易回答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根据评价反馈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学生对知识点了解多少,在课堂讲解时可以根据调查数据分配讲解重点和难点的时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课中采用量表互评,提升技能,培养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同时,为了促进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还可以借助网络对作品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评价表时尽量采用量表,这样学生能快速评价,教师也很容易统计分析评价结果。例如,在“制作美丽校园”短视频时,可以使用小组作品评价量表对视频美观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打星星的方式对作品的图片、视频等进行评价(如右图)。学生在观看其他小组作品的同时进行评分,并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评价量表的设计操作较快,而且也能更接近客观事实的结果。
3.课后总结性评价,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笔者建议,可以引导学生進行自我评价,包括对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评价。具体方式是教师从参与度、协作精神、创新与实践等方面设计自我评价量表,学生根据量表进行自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
4.运用网络社交平台宣传推广作品,推动学生提升自我
引导学生运用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采用投票、点赞等评价方式评价作品。另外,还可以通过推广作品引起学生的亲人、朋友等的关注,给予学生更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不断提升技能。
结语
课程思政不能生硬地强加到了课程中,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融入其中,作为教师应关注时事要闻,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学科的人文认知、哲学思辨、传统文化等与教学之间无缝融合,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丛志茹,苏娜.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25-26.
[2]唐丽玲.“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21):136-137.
[3]牛洁,何琳.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以《信息技术应用与训练》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14-18.
[4]王奎.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7):129.
作者简介:刘国平(1982—),女,湖南娄底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