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两新”组织党建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

2021-09-10童强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1年4期
关键词:两新改革创新党建工作

童强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概念,自1994年9月党中央正式提出后,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全面加强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按照“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提升组织力、增强有效性”的总体要求,从点上探索向系统建设迈进,从组织和工作覆盖向宗旨和作用覆盖用力,较好地引领“两新”组织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超大城市特点、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上海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具备了“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至2020年,上海非公经济占全市GDP的54.8%,税收占69%。其中民营经济税收占近40%,新增就业人员占比70%,新设市场主体占比超过90%;外资企业税收占比约30%,进出口总额占比超60%,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2700亿美元。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14.7万家实体经营的非公企业和1.7万家社会组织(1.7万家社会组织中,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基金会数量占比分别为71.8%、25.1%、3.1%),其中党员28.4万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3.3%,“两新”组织党组织数占全市党组织数的20%。上海“两新”组织在落实三大战略、一个平台任务中,在打造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新城以及发展五型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领域。

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概念的历史由来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并首次使用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概念。1994年4月,上海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推优”,进一步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中,使用了“新经济组织”的提法。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意见》,在使用“社会团体”提法的同时,提出“新社会组织”的概念。1999年,上海市委分别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上海市组织系统内部开始交替使用“社会团体和新社会组织”的术语,市委组织部有关工作计划也出现了“两新”组织的提法。此后,上海等地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立的经济组织简称为“新经济组织”,把新建立的社会组织简称为“新社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两新”组织及其党建名称。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两新”组织的概念开始在全党普遍使用。

2005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转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让“社会人”转变为“组织人”。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的要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越来越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来研究解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后,在考察上海中心党建服务中心时指出,要创新党建思路和模式,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随着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就越要做好其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作用。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上海要在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二、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看,“两新”组织党建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整体推进、全面加强高质量发展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在从事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人员中,要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党、团组织。两年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商业、服务业中的党、团组织,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从此,全国各地开始探索在有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

1993年8月,中组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的意见》;1994年4月,下发《关于加强股份制企业党的工作的几点意见》。199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決定》进一步要求,从实际出发,在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上海私营企业从1993年底仅有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发展至1998年底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小组已达到776个。但从整体来看,“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较低,党建工作空白点较多,有些“两新”组织虽建立了党组织,但活动也不够正常。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始得到重视。但在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同意见。如很多企业主以及职工群众对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在楼宇党建工作中,出现“保安不让进、党员不积极、老板不支持”的现象。二是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分散,条块分割,各管各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两新”组织数量的迅速增多与党建工作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中央从“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党建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出发,先后印发《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为贯彻中央要求,上海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切实加强党的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市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交流会、座谈会、推进会、研讨会等,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当年,在中组部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张贴公告“共产党员欢迎您回家”,开展党组织找党员活动。

1999年12月,上海召开了首次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2000年5月又召开了社团党建和社团管理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探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运作机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呈现出有力、有序、有效的局面,“消除党的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有效性”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加强条块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上海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及区(县)参加,建立市、区(县)协调指导机构,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建党”和“党建”有机结合。从“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防止单纯地以“建党”替代“党建”,努力探索党的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形成组织建设和党的活动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两新”党建工作的有效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如活动场所、活动资金和活动时间等,有的“两新”党组织面临着开展活动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央在“两新”组织党建理论和法制建设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承认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础上,对在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重大突破,改变了“党员可以当老板,老板不能入党”等思维定势。党的十六大修改的党章,首次明确了非公有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的《公司法》第19条,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应尽义务。

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系列文件,从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方面,对开展“两新”组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党的十七大将“两新”组织的提法,表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工作的通知》,加强“两新”领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更加明确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定位。

2002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新华社清样》上对上海“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做法作出批示,指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的要求。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探索“兩新”领域党建方法途径,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构体系建设。2003年上海在党政机构改革时,新成立了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2009年后又成立了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在“两新”组织的工作领域,选取不同类型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关系开展市级归口管理,如均瑶集团党委、国药控股党委、大众交通集团党委、永达集团党委、红星美凯党委、建桥集团党委、华东电器集团党委、三毛集团党委、岩土设计院党委等,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政府管理服务上的整体合力。19个区(县)从各自实际出发,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中心城区的104个社区(街道)均成立了专司“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综合党委,郊区的部分社区(街道)和乡镇也相继成立了综合(经济)党委,形成了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

此外,上海还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划,抓好“双达标”工作。2002年,上海市委组织部在制定基层党建行动计划中,根据中央用5年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50名以上的非公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非公企业有党组织(简称“双达标”),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都能建立党组织”的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中央下达的“双达标”目标任务,强调要在30人以上的上海高科技企业和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有党员的要求。经过各方努力,上海于2005年10月基本完成了“双达标”任务。

二是以开展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为抓手,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2006年9月,上海根据中组部有关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意见》,提出在2007年10月底前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截至2007年8月,这项工作得到较好地完成,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7825家,组织覆盖率达98.5%,其中建立独立党组织7455家,独立组建率95.3%。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12587个,在“两新”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共20.5万名;5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共10445家,有党员的10275家,达标率98.3%;100人以上的新经济组织共4519家,建党组织的有4406家,占比97.5%;20人以上的新经济組织共1143家,有党员的共1132家,占比99%,50人以上的417家,建立党组织的412家,占比98.8%。

三是以创评“五好”党组织和开展“三优评选”活动为抓手,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从2005年起,上海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评“五好”党组织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先后表彰“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共198家,党建工作示范点31家。从2006年起在全市“两新”组织中开展了“三优”评选活动,至2018年,社工委并入组织部前表彰“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206名、优秀党建工作者103名、优秀党建之友97名。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制度和理论层面研究破题。上海市委组织部、市社会工作党委针对“两新”组织党建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注册地、经营地不一致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体制的问题”“党的组织关系挂靠人事代理机构党员队伍现状及属地化管理的问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实施党员双重管理的问题”“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体制机制怎样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形成调研成果并制定若干举措。二是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推动基层探索创新。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小组,整合专家和学者等社会力量,不断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理论,先后编撰出版了《“两新”组织党建概论》《上海“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等丛书,以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探索与实践——“两新”组织党建工作100例》等。

第四阶段,全面加强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2012年、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通知》,分别对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定位作用等作出明确要求,并提出建设“双强六好”党组织的要求,即“党建强、发展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社会评价好”。

2016年,中组部将本年度定为“两新”组织党建覆盖年,下发《关于集中推进“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的通知》。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修改的党章中,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职责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

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颁发施行,明确了不同领域党支部的重点任务,其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支部、社会组织中的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党支部的职责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特征,并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定心、安心谋发展,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20年9月,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作出“两个始终”的新论断,并明确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是实现党对民营经济领导的重要方式,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形成“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十字方针。

其间,贯彻党中央和中组部部署要求,2016年起,上海进一步加强对“两新”组织的双覆盖工作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意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操作性强。通过选派党建顾问、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专职书记等途径,在楼宇、园区、商圈等领域扩大党建覆盖,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9万家,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85.6%。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4951家,党组织覆盖率达到74.5%。同时,以党建引领促进“两新”组织作用发挥,上海持续探索加强对市、区两级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的联系指导,进一步推动最有活力、影响力广泛的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聚焦互联网业、律师、注册会计师等重点行业,以及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推动党的工作不断延伸穿透到新领域、新空间、新群体中。

这一阶段“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努力答好新兴领域党建“时代之问”,坚持以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建设为重点,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扎实推进有形覆盖上的有效覆盖。二是重点聚焦城市新的领域和空间,坚持党建跟着人走,把党的工作渗透到新业态和新群体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持续巩固好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三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在楼宇党建、园区党建、互联网企业党建、商圈市场党建、行业党建等领域多点推进,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形成“党建强、发展强”的共振效应。

三、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始终把“两新”组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力求在全覆盖基础上实现真覆盖,在严密组织体系、强化功能作用上下功夫,形成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有效做法。

一是以强化组织领导为要求,完善“两新”党建体制机制。上海于2003年率先探索设立全国首个省级社会工作党委,以市委专门工作机构来加强“两新”党建的统筹协调;2014年出台的《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和6个配套文件(简称“1+6”文件),全面理顺了包括街道社区党建及“两新”组织党建在内的基层党建体系和工作格局。2018年10月,在省部级机构改革中,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并入市委组织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主抓主管”职能得到进一步整合。2021年,上海设立由市委副书记担任召集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召集人,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等20家成员单位组成的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推动建立了市区两级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直接联系指导服务机制,构建形成工作推进协同格局和整体合力。

二是以“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夯实“两新”党建基础力量。树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者也是专业人才的理念,认真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模式,按照每150-200家非公企业、社会组织配备1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比例,在全市建立1700多名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招募具有党建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和工商、税务、公安、民政等为主体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形成有近万人规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在市级层面专门印发《关于加强“两新”领域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两新”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統战对象和后备干部等人才储备机制,形成市、区(县)、街道(镇)的“百、千、万”三级人才库建设。

三是以多点推进精准施策为抓手,健全“两新”党建有效覆盖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扩大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的要求,上海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实践边提升,在“两新”党员和新就业群体集聚领域中,全面推进楼宇党建、园区党建、外资企业党建、市场党建、行业党建,研究推进自贸区党建、互联网党建、平台经济党建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本市商务楼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园区党建工作实施意见》《推进上海快递行业党建工作意见》《上海市互联网党建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开展对互联网企业、平台企业、网络直播、网上培训机构等的专题调研,成立了快递行业党建联盟、人工智能党建联盟、生物医药党建联盟等新兴领域党建载体,建立一批以上海楼宇党建、互联网党建、滨江党建为代表等新时代党建实践基地,推出以“楼委会”为代表、以“善治理”为特征的上海楼宇党建4.0版,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至2020年,全市共有商务楼宇1569幢,90%的楼宇建立了党组织,共组建楼宇党组织2700多个,楼宇党建已经成为上海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

四是以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强化“两新”党建支撑保障体系。坚持以铁打的营盘应对流变的组织,以“公转”带“自转”,不断提升“两新”党建内在动力。2019年、2021年,上海市委组织部连续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我市街镇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意见》《上海市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指导意见》,全市构建起“1+16+222+11850”阵地体系,为“两新”党建提供了组织支撑、资源支撑和空间支撑。其中,直接服务“两新”组织的楼宇、园区、商圈党群服务站点达571个,形成了“党建服务圈”“楼门口服务区”等多功能融合的工作阵地,较好地服务于企业、人才、党员、白领,成为“两新”党建的实体依托和动力枢纽。

五是以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破解“两新”党建重点难点问题。针对“两新”组织的社会分布广泛性、经营活动多样性、从业人员流动性、党建资源与工作对象不对称性等特点,拓展“两新”组织信息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了具有上海特点的“两新”领域信息管理系统,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互动网。全面建成覆盖全市“两新”组织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对“两新”组织数字化、网格化、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上海“两新”党建互动网建设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肯定,被评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奖。“两新”组织的党建交流通过《解放日报》“两新天地”专版、“两新互动网”、《凝聚》杂志以及《组织人事报》《宣传通讯》等宣传阵地,推动提升并扩大影响力。

六是以引导履行社会责任为目标,发挥“两新”党建引领带动效应。坚持关怀与激励并重,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云南等脱贫帮扶,把企业发展与服务社会融为一体,体现“两新”组织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和品格。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全市“两新”党组织积极行动,复星集团、均瑶集团党委等发挥国际化优势,第一时间向全球采购口罩、呼吸机等国内抗疫急需物资,口罩企业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连续作业、自觉接受调配。用友软件、新联伟讯、国宝集团、红星美凯龙、玫琳凯(中国)、丰收日、聚信国际、小蝌蚪幼儿园等一大批“两新”组织秉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做好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工作。同时,注重对“创二代”和业主党员、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先后在市委党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干部培训学院开设专题培训示范班,共计6500多人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党的先进文化引领,激发“两新”组织听党话、跟党走的精气神。

截至目前,先后有398家单位被评为上海“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78家单位被列为党建工作示范点,30家社会组织被评为“五星”社会组织党组织;先后树立了30个非公有制企业、30个楼宇、15个园区、10个非公金融企业、10个市场等党建工作示范窗口阵地;建立了对100家有规模、有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重点联系的工作机制。在表彰“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优秀党建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建之友的同时,2901名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满10年以上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得表彰。

总之,总结回顾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一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同轴运转。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依托执政体系与执政资源的有效推进。四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性工作,必须不断把握规律、创新实践。

作者系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原副处长(正处级)、市委组织部原调研员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两新改革创新党建工作
“两新”党建工作要解决关键问题
灵活推进县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点燃“两新”组织红色引擎
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