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老师下山记

2021-09-10陈虹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下山山村李老师

陈虹

那一天,李老师刚好十八岁,手里拿着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证书,激动而又兴奋。他望着远方,露出笑容,因为凭着这张毕业证,他终于可以走下山,到外面的世界“展翅翱翔”了。要知道,为了这个梦想,他足足准备了十年。

第一次下山

李老师家里上下好几辈人都生活在偏远的山沟沟里,靠着几亩薄田度日。到了李老师父亲这一辈,家里人多,更是家徒四壁。虽然李老师也上了学,但是一有空就得跟着爹娘到地里干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只叫人累得直不起腰。于是每到放学,李老师都会偷偷地跑到山头躲会儿懒。这山头连着下山的路,顺着这路往下,尽头便是镇子,镇子里有车有船。夕阳西下,迎着余晖,李老师用手挡在额头,眯着眼,看向下山的路,这条路在他心里不知已经走了多少回了,可是,就是没有真正走过一次。他多么想走出这贫穷的大山,到外面去看看啊!

虽然不太想干活,但是在功课上他从来不偷懒。因为在书本里,在老师的口中,他见过、听过许多新鲜事儿。“小李,只要你好好读书,有一天一定会走出去的!”老师这么说着,他也这么信着,所以即使李老师是学校里最贫穷的一个,但却一直是功课最好的一个。后来,李老师如愿考上师范专科学校,去报名那天,他第一次走下山头,母亲新做的千层底布鞋让他的步伐格外轻盈。他就像一直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终于回到了广阔的山林中,跑着跳着,一下子就赶上了去城里的车。路上,车上,想着要去城里读书了,李老师总是面带微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那一年,李老师十五岁,这是他第一次下山。

到了学校,李老师深知如果不认真学习,毕不了业,他还是得回山里头。于是在学校里,他起早贪黑,不懂就问,从不敢懈怠,生怕哪一点儿学不到,就得卷铺盖回到山里待一辈子。

学校开思政课,老师讲理想,李老师就像个孩子,听得专注而又热血沸腾。农村出身的李老师,并不太懂得那些深奥的理论,他只明白,以后要当老师,要多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不管学校里谁有困难,他都会帮助,一分一角的日子里,李老师也帮助了许多比他更困难的同学。学校里组织活动,无论搬桌椅还是写稿子,只要能做到的,李老师总是跑在前头。那些为集体付出的日子里,李老师觉得安心,觉得充实。学校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李老师自然成为首选。师专学校毕业,同时又是新进的党员,李老师回到家中,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不夸赞羡慕的。

去了更远的山村

正当和家人们一起筹划未来的工作时,学校领导来到李老师的家中,李老师一家满心欢喜,期待着即将入职的学校在什么地方。领导开口说道:“小李呀,你们隔壁村的学校是个老学校,仅有两个老教师在那儿,学校情况也不好。我们想着你是年轻党员教师,就……”领导不再说下去,因为想着哪怕是年轻党员,也会想着努力走出大山去。李老师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但只过了一会儿,他就说:“没事儿,我想好了,我还年轻,先到那儿去。这些年也学了不少知识,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遛遛啦!”李老师是个爽快的小伙子,虽然怀着下山的梦,但他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锻炼也挺好的。

就这样,李老师拿了师专学校的毕业证书,不但没有下山,反而去了更远的山村。

来到山村学校,李老师才发觉这里的条件不是一般的差。学校有10多个孩子,全靠两个老教师操持一切。因为地处偏远,经费也不够,这里除了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其他什么活动也没有,说是学校,可是没有一点学校的生气。看着这一切,李老师先从改变学校环境开始,带着大家扫操场,整理院坝,围着操场栽了一圈冬青和兰花,重新给窗户糊了窗纸。看着孩子们的桌椅东倒西歪,李老师又拿出弯刀,削好木块,重新钉紧。打理好这些后,李老师便开始研究学生的情况。一个学校只有十来个孩子确实少了点,这里的情况也跟李老師小时候差不多:家里穷,大人就只好让孩子回家或出门,给家里帮忙或挣钱;在这种环境下,有些孩子也没有读书的意识。于是,他开始在两位老教师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走访,劝学生回校读书。这些学生住得远,大多是在山上,李老师每次迎着朝阳上山,又迎着夕阳下山,那来来回回的身影,使他成了这山里最忙的人。渐渐地,路上来往的人多了起来,学校的人气越来越高。三年后,学生人数已超过两百人。没事儿的时候,李老师就会在校园里转转,看着学校的变化,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今后下山奠定的基础。

终于,机会来了。政府决定将偏远学校向人口集中地带搬迁合并。就这次合并的机会,县教育局也将表现突出的李老师推荐到城区学校。

由于学校合并工作事务繁多,教师的调动工作一直到开学了都还没落实。但是既然名单都出来了,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李老师继续安心地在合并的学校工作着,毕竟是党员,还是要多做事。

一天中午,正值午餐时间,来自两个学校的两名男生扭打在一起,扯着对方的衣领,嘴里各自说着各自学校的好处。镇上学校的孩子看不起来自山村学校的孩子,觉得他们是“乡巴佬”。而山村学校的孩子不服输,偏要争个赢,于是双方轻则动口,重则动手了。李老师赶紧走上前去,还没开口,那镇上的学生便把头扭向一边,斜着眼睛说道:“乡下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没我们这儿的好!”还好,李老师自小就热情大度,他从来不在意,反而笑着说:“不打不相识。但是你可别小看乡下的老师和学生,他们能让你刮目相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老师带头组织活动,让两个学校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促进了解。山村里的孩子勤快,集体劳动、体育项目最出彩,镇上的孩子才艺多,相互切磋中,学校里歌声多了,欢笑声也多了。自此,无论是来自哪个学校的老师,只要有困难,李老师都会主动去搭把手,帮忙代课、查班……只要学生有矛盾,李老师这个“和事佬”一定把事情圆满解决。渐渐地,李老师成了学校师生最爱的老师了。

“不需要下山了”

终于,调动通知下来了。李老师满怀欣喜,可以走出大山了!

过了两天,正当李老师在学校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家人送信来说父亲病重。李老师回到家里,看着父亲蜡黄瘦削的脸羞愧不已。父亲知道儿子忙,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身体实在熬不住了,才让儿子回来看看。父亲就如一头老黄牛,在山里耕种了一辈子,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在耕种的日子里,父亲觉得踏实。这次父亲知道儿子有机会下山,也生怕耽误了他。李老师心里明白,父亲从来不依赖他,自己扛着很多事情,只是岁月不饶人,老人也需要照顾。“爹,您放心,我会把您照顾好的,只有您好,我才觉得安心。”说完,李老师便拿起扁担和木桶挑水去了。

刚出家门,学校领导便急忙跑过来:“李老师,学校考核制度有点问题,走,帮我去看看!还有几个老师正在办公室等我回话。”领导涨红着脸,语气急促,只差拽着李老师回学校。李老师挑着水稳步前行,一句话也没回。“李老师,你回去吧!李老师,你说话呀!”

李老师回到家中,安置好父亲,便说:“爹,我想好了,在哪儿都是锻炼人。您一辈子没下山,也养活了我们一家子。山里出来的,扎根山里,没什么不好的。”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不懂得讲大道理,但儿子做什么他都支持。

这一次,李老师就留在合并的学校,没有下山去。

回到学校,李老师帮忙修订了考核制度,工作又稳步前行。后来,他担任了副校长一职,还是会上课教书,会带着师生打扫操场,会忙前忙后。偶尔在邻近山村里,李老师挎着他的黑色帆布包在小路上行走,那是他在走访。如今,李老师已经年过五十,花白的头发早已满头,除了埋头工作,他还是不会多说什么。

有一次学校发展新党员,李老师找青年教师谈话。谈话内容不得而知,只是后来的日子里,青年教师的脸上多了笑容,眼中多了坚定,自此,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也日渐稳定。

有时候,大家还会笑李老师,问:“老李,还下山不?”李老师也笑道:“山里蛮好,不需要下山了!”说完,李老师抬头望向墙上的入党誓词,一缕阳光撒进来,李老师额头的白发微微扬起,嘴角的微笑融进了这山里。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下山山村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山村日出
双下山
下山记
小猴下山
山村一天一个样
舍不得您,李老师
小猴下山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沉寂山村崛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