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2021-09-10程斯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作业负担下功夫规律

程斯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采取强力措施进行“双减”?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目前,我们的教育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特别是教育的压力普遍前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遍存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既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加重家庭经济和精力负担……教育重知识、轻素质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教风、学风亟待进一步净化……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

中小学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由此带来的家长负担过重,危害很大。从表象看,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家长焦虑情绪不断增长;从深层次看,负担过重损害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社关系,恶化了教育生态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而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长远看,负担过重,不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利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利于教育强国的建设,进而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世纪3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抨击中学生毕业“会考”制度时指出:“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赶了一考又一考。毕业考过了,接着就是会考;会考过了接着就是升学考。一连三个考赶下来,是会把肉儿赶掉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性命赶掉了……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一千万民众的教育赶跑了(原注:中学生赶考旅费可供普及一千万民众教育之用)。换句话说,是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当下重温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依然振聋发聩。

“双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减轻家长负担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减负”是为了“增效”。只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把中小学生从机械、无效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各种校外学科培训中、“拍照搜题”的忙碌中解放出来,从赶学习进度、超前学习、超纲学习的辛苦中解放出来,从解偏题、怪题、难题的困惑中解放出来,从不断赶考、被排名的焦虑中解放出来,进而采取措施将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校外培训引导到实施全面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的轨道上,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基。

需要明确的是,“双减”之后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一,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总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总的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实际上,“双减”就是要使人才培养遵循教育规律。具体来讲,就是要使幼儿教育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小学教育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中学教育遵循中学教育的规律,高中教育遵循高中教育的规律,高等教育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而不是如当下的一些做法,将幼儿园小学化,把小学巨型化,使中学考试化,让高中市场化,助推大学功利化。“双减”就是要使人才培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等特征,“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長需要的教育。”

其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 “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六个方面下功夫”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与路径。换言之,这六个方面还存在着下功夫不够的问题,故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还不令人满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对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明确指示。他指出:“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要具备的综合素质论述中,他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调健康第一、强健体质;重视学生的知识素养,要求学生不仅学知识、還要长见识,不仅要求学真理,还要悟道理、明事理;重视学生的品德素养,要求学生有大爱大德,有责任担当,有诚实品质;重视学生的心理素养,期望学生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重视学生的能力素养,强调要有创新能力、过硬本领、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精神素养,期待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志向,有坚定的信念与意志,有高尚的情操。在上述综合素质中,习近平总书记看重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精神状态、人生态度、实际行动,强调学生在行为素养上要“求”、要“问”、要“悟”、要“明”、要勤学、要爱学、要历练、要锤炼、要下苦功夫、要知行合一、要不懈奋斗、要自强不息……将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落到实处,可以期待中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处理好“主学”与“兼学”“静学”与“游学”、向书本学习与向社会实践学习的关系。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以学为主”可以理解为是以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兼学别样”可以理解为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之余,还要向工农兵学习,还要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这里涉及“主学”与“兼学”的关系,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是主要任务,是成长的主要路径,但还要向社会工农兵学习,不能拒绝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能否定“兼学”的价值。只有处理好“主学”与“兼学”的关系,学生才能获得发展所需的更多营养,增强综合素质,实现健康成长。在当下的学生培养中,不仅存在一种把在校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变成学习的唯一途径的倾向,而且存在一种狭隘的受教育观、学习观,即存在一种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授课才是受教育,在课堂上看书、在课桌椅上做作业才是学习的观念。这是一种将学习表层化、静态化的倾向,可称之为“静坐学习”,强调“静坐学习”者反对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认为学生在活动中诸如参加游戏、运动、社交、研学旅行等都不是学习,都不利于学生能力与成绩的提升。其实,我国先贤早就指出,人要成才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见多识广是常识。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必须从狭隘的“静坐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倡导在活动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在游学中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能只向书本学习。事实证明,只向书本学习会变成书呆子,即所谓“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因此要倡导大学习观、大教育观,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努力向社会实践、向大自然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然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需要指出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多方相关者的利益,关涉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行为方式的改变;既与微观问题诸如学生作业设计、作业质量、作业时间有密切关系,与考试安排、考试难易程度、考试评价有密切关系,与教材教辅资料的编撰使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有密切关系;又与宏观问题诸如政府相关政策法律规定、管理措施、监管力度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双减”,要有清醒的认知。“双减”是中国教育面临的真正的深层次难题,不可期望短期内就能取得显著成效,应有坚持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作者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家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作业负担下功夫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要在精准摸排上多下功夫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巧解规律
在建立就医新机制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