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

2021-09-10杨玉军

新农民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和生物学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属于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叫法,在东北地区大家都称其为包米,在东北地区辽宁话称珍珠粒,在潮州地区人们称玉米为薏米仁,粤语把他叫为粟米。玉米在生物学特性上属于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玉米植株相对于其他作物茎干比较粗壮 茎强壮,植株比较高大,高度可达3m以上,生物学产量高,田间秸秆根茬残留量大,经过多年的探索,针对玉米收获后田间秸秆根茬残留量大,玉米秸秆及根茬处理困难、耕整地作业成本高,导致播种质量差、苗齐苗匀苗壮难、水土肥药流失严重、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土壤理化性能恶化、面源污染严重等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提供了高度轻简化的技术与装备支撑。

关键词: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任何作物任何状态原茬地平作、大小垄作等种植模式,作业速度5~10km/h,全悬挂配套22.2~162.8kW拖拉机,一次进地可完成“侧向清秸防堵、种床整备、侧深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喷施封闭除草剂(可选)和秸秆适度粉碎均匀覆盖”等7项作业,播种平均合格指数、播深一致性合格指数、秸秆清秸率,秸秆覆盖率,地表覆盖还田秸秆当年腐解率等各性能指标均达到优等品水平。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自2012年开始,在黑龙江试验示范,目前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33余万hm2,通过此技术引带推广,从2014年11月,以此技术为核心的的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全国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从土壤耕作、精量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过程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可操作性强,适合玉米大豆规模流转地块作业。主要技术操作环节如下:

1 土壤耕作

对于采用任何方式收获后的玉米原茬地,包括摘穗后站秆地、放铺地和机收高留茬地等,无论玉米秸秆和根茬分布状态如何(推荐高留茬和站秆地),无需任何耕整地环节,直接选用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完成机械化免耕覆秸播种施肥和封闭除草等作业。

应用免耕覆秸精播机械化生产技术2~3年的地块,建议种植大豆等秸秆易于处理的作物,收获后秋季采用深松(优选)、深翻或联合整地等常规方式进行耕整地,并完成起垄镇压作业达到待播状态。耕整地作业配套动力机以大于95.59千瓦拖拉机为宜,配置相应作业机械;起垄作业要求垄向要直,建议配置GPS/北斗自动导航装置,1000m垄长直线度误差不大于3cm,垄距误差不超过2cm。垄到地边,地头整齐。

2 精量播种

2.1 大豆播种方式

在大豆播种上要掌握好播种时间,东北地区采用此种方式播种时,要在地温稳定通过7~8℃时即要抢墒播种。依据不同条件可以选择的播种方式有如下几种。

(1)平播:行距35~40cm,粒距6~8cm,保苗株数为2.3~2.4万株/667m2为宜;

(2)65cm常规标准垄垄播:垄上进行双行播种,行距8~12cm,粒距8~10cm,保苗株数在2万株/667m2为宜;

(3)110cm大垄播种:垄上3行播种,垄上行距22.5cm,粒距8~10cm;垄上4行播种,垄上侧边行行距8~12cm,中间两行行距21~29cm,粒距8~10m,保苗株数为2.3~2.4万株/667m2为宜。播种后可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镇压管理,如果墒情适宜可播后及时镇压,严防跑墒,如果播种后太过湿润,可隔天镇压。播种深度可以依据不同作物及土壤墒情调节播种深度可,墒情适宜时间播种深度镇压后达到3~5cm即可。

2.2 播种机械选择

玉米原茬地块采用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大豆等后茬秸秆量较少的地块也可采用常规精量播种机。

生产单位及用户可以依据配置的拖拉机情况,有针对性选择与拖拉机功率相匹配的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

2.3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精量播种作业方法及过程

采用梭形法完成机械化施肥播种喷施封闭除草剂(可选)作业,即播种机组在作业地块内沿作业方向依次往返行走作业。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播种机作业时,清秸装置将播种带内的根茬切断、清除,适度粉碎后抛撒至机具前进方向的左侧(大型设备为左右两侧抛撒),整备出无秸秆残茬的种床,侧向抛出的秸秆和根茬均匀覆盖于播后地表。可以通过调节清秸覆秸控制板的角度,实现对秸秆覆盖均匀度和覆盖宽度的调控。

施肥播种部件在经清理过的施肥播种带开沟,完成施肥、精量播种及覆土、镇压作业,根据生产需要可以选择配置封闭除草装置在覆土镇压后随即完成封闭除作业。

2.4 施肥要求

精量播种的同时完成施肥作业。在大豆施肥上推荐使用大豆测土配方专用肥,做到氮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搭,保障大豆的生长良好,产量高。具体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可依据当地土壤肥力和农艺要求设定,如果做不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可在播种大豆时施用种肥含有尿素、硫酸钾、磷酸二胺的复合肥20kg/667m2,氮磷钾比例为7:10:16,肥料要进行侧深施入,肥料位于种侧、种下3~5cm。

2.5 封闭除草要求

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完成施肥播种作业的同时,可同步实施化学封闭除草。播种大豆需将96%精异丙甲草胺、70%嗪草酮、80%阔草清按30:10:1混配,施用135g/667m2,兑水15~20kg均匀喷施;也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況选用适宜的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作业。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管理

玉米原茬地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视土壤墒情确定是否需要中耕作业,若土壤墒情不好时,建议不中耕。常规整地地块按常规方法中耕。

中耕时,垄作春大豆一般中耕2~3次,在第1片复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耕深15~18cm,或垄沟深松18~20cm,要求垄沟和垄侧有较厚的活土层;在株高25~30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耕深8~12cm,中耕机需高速作业,提高壅土挤压苗间草的效果;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耕深15~18cm。

规模化种植区域可采用与66~154千瓦拖拉机配套的中耕机按作物生产阶段要求完成机械化中耕作业。

3.2 病虫害防控

建议实施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从源头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采用种子包衣的方法预防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和根蛆等地下病虫害;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药剂及用量,采用喷杆式喷雾机或航化设备按照机械化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

3.3 化学调控

高肥地块可在初花期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大豆后期倒伏;低肥力地块可在盛花、鼓粒期叶面喷施少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锌微肥等,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根据化控技术要求选用适宜的植保机械设备,按照机械化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化学调控作业。

4 收获作业

依据作物种类,确定合适收获期,按常规方法完成机械收获作业

5 适宜区域

玉米原茬地免耕覆秸精播机械化生产技术广泛适用于各主产区各种地块的平作、大小垄作等作业模式,可播种大豆、玉米、和高粱等作物。

6 注意事项

(1)本技术要点及相关数据以玉米茬种植大豆为例,种植其他作物时需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及作物生产需求灵活确定相关参数及作业规范。

(2)在操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及其他相关机械装备前,应认真阅读随机附带说明书,以正确调整与使用机组,并要及时进行维护保养,注意机组使用安全。

(3)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2~3年后,需深松、深翻或联合整地1次。

(4)免耕秸秆覆盖田易滋生蛴螬等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等病害,应及时防控。

7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提质增效情况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不但有效节约耕整地成本、实现秸秆全量覆盖还田,还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恢复地力。2018年,采用该技术在黑龙江省海伦市种植大豆13.33hm2,产量193.3kg/667m2,比常规种植方法增产11.7%,增效69.02元/667m2;2019年,种植大豆6hm2,产量206.7kg/667m2,比常规播种方式增产19.5%,增效114.6元/667m2。2020年,种植大豆3.33hm2,产量204.5kg/667m2,比常规种植方式增产18.2%,增效170.1元/667m2。多年多地综合测产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平均增产10%以上,节本增效

100元/667m2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精耕细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动态融合,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秸秆处理、匀植保苗、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肥料流失难题,建立了高度轻简化耕播机械化技术体系,增产增效显著,得到了同行专家及农民朋友的高度评价于认可,推广前景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 张军昌,闫小丽,薛少平,等.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2(12):51-55.

[2] 苗全,苗永军.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2014(9):46.

作者简介:杨玉军(1973—),男,汉族,学历大专,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工作,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行政執法及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中早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