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21-09-10魏志宏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批评教育方式班主任

摘 要:批评有两种含义,一是基于美学意义的解释,指通过运用理论方法对作品进行梳理(试探性评判与论证式评判),如文艺批评;二是基于狭义的生活习语,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这正是笔者想要探讨的范畴。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不是指责,不是抱怨,不是批判,而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并停止不良行为。因此,批评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批评;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3-0084-03

引 言

作为一名在班主任岗位上战斗了16年的“老同志”,表扬学生和批评学生是笔者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批评,就像是笔者手中的法宝,能够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醒和鞭策[1]。那么如何让这个法宝发挥最大效力呢?学生就像一棵小树,好的批评就如春雨一样,既滋润了小树,又能避免因雨水泛滥而伤及树根。既然如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如何做到像“春夜喜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本文对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展开分析。

一、能“小雨淅沥”绝不“大雨倾盆”

刚工作时,笔者脾气较急躁,对学生的批评一般都是“倾盆大雨”,毫不留情。笔者经常在下课时请一些学生到办公室接受批评,到了办公室先把书往桌上一摔,一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二来增强气场震慑学生,之后笔者批评得畅快淋漓,学生听得面红耳赤、眼泪汪汪。学生对笔者越来越怕,在校园里远远看到都要绕着走,但犯错率并未降低。笔者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倾盆大雨”一样的批评没有成效?那些“雨水”都到哪里去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超限效应,即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2]。例如,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个故事反映的就是超限效应。

学生为什么听不进去笔者的批评?十有八九是“超限”了!比如,小冯迟到时,笔者总是气势汹汹叫他来办公室一顿猛批,他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笔者毫不留情地打断:“不要和我强调原因,迟到就是迟到!”这样的批评重复两次、三次、四次,小冯对自己因为迟到而被批评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到反感。这样的“超限”反映出笔者在批评学生时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批评时以自我发泄为主

小冯迟到,笔者作为班主任非常生气,所以笔者批评他来出气——这样的出发点一开始就是错的。因为批评小冯的目的是让他改正错误不再迟到,绝对不应该是出气。

(二)批评时没有注意方式、方法

因为笔者脾气急躁,批评学生时嘴上毫不留情,语言杀伤力太大。偏偏小冯是一个脾气倔强的男孩,个性强,他后来悄悄对笔者说:“能忍住不和老师顶嘴已经不容易了,怎么可能把老师批评自己的话听进心里。”确实,一味的“狂风暴雨”,“小树”自然吃不消。

(三)批评时没有追根究底、对症下药

同样是迟到,具体情况却千差万别,有时间上的差别,如迟到一分钟和十几分钟;有原因上的差别,如天气恶劣、汽车抛锚;有频率上的差别,如偶尔一次和屡教不改……针对不同情况,教师批评的力度也应有所不同,如果一味强调“迟到就是迟到”便“大雨倾盆”而不去聊聊原因,这样的批评肯定是事倍功半。

二、“刮风”能就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下雨”

有时候批评是一把双刃剑。站在被批评的学生角度,犯了错误胆战心惊,知道必然会迎来班主任的“狂风暴雨”,无论惴惴不安的等待过程还是泪眼婆娑的被批评,都是一种煎熬。作为班主任,笔者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不轻松,笔者要提高声音、配以手势。因此,无论站在学生的角度还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如果“刮刮风”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下雨”!

小郭是一个调皮、外向的男孩,每天都会犯一些小错,如上课悄悄插嘴,下课偷偷吓唬同学,偶尔学习上偷个小懒,但他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作业按时完成,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稳定,然而这种状态在初二一开学就被打破了。开学第二周,笔者接到小郭妈妈的电话,原来之前他的手机除了周末都是由爸爸妈妈保管的,暑假时却破了例,他和手机的感情越发深厚,开学时也不肯上交手机。据小郭妈妈说,家里为这件事已经闹得天翻地覆,对于手机由谁保管,家长和孩子迟迟不能达成一致。笔者听后火冒三丈,怪不得最近小郭上课状态不对,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在下降,无论书写还是正确率都在退步。笔者反复提醒小郭却不见成效,原来是手机惹的祸。

挂了电话后,笔者恨不得立刻把小郭叫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笔者冷静下来一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沒收手机,让他端正学习态度。升入初中以来,小郭一直听笔者的话,笔者在班级安排学生工作时,他永远积极响应,用家长的话来说就是:“特别喜欢老师,所以特别想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

既然如此,笔者决定先不忙着发火。把小郭找来以后,笔者直接告诉他刚刚和他的妈妈通过电话。笔者说:“玩手机打游戏的坏处老师讲了又讲,你在家里怎么能有那样的表现呢?真是太让老师失望了!”他闻言大惊,瞬间面红耳赤,然后耷拉着脑袋准备迎接笔者的“暴风骤雨”。他的表情和动作都在告诉笔者,他知道自己在家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而且现在还被老师知道了,真是太丢脸了!

然后,笔者先对小郭以往的表现表示肯定:“小郭,你在老师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老师一直非常喜欢你、信任你,你知道吗?”他很用力地点点头。接着,笔者就事论事:“虽然你这件事做得不对,让老师有些失望,但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只要改正就好!你愿意改正吗?”他更用力地点点头。最后,笔者引导小郭展望未来,做出保证:“你改正以后,老师还会和以前一样信任你,你回家以后把手机交给妈妈并且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做到吗?”他的头点得更用力了。果然,放学回家后,小郭乖乖上交手机并承认了错误。小郭妈妈和笔者沟通时,笔者非常高兴,简单的几句批评就能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学生犯了错误是“刮风”还是“下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定,笔者认为,应能轻则轻,不翻旧账,目的达到即可。

三、批评的“小雨”能“悄无声息”绝不“大张旗鼓”

一直以来,笔者的带班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班级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笔者很重视对班委和值日班长的培养。日常的班级管理,班委和值日班长各司其职,值日班长按照学号轮流担任,具有较大的权利,负责检查卫生、督促早读、统计作業收缴情况和完成情况,班级有突发事件要先处理并第一时间报告教师,工作范围涵盖班级的大事、小事。因为“位高权重”,事情较多,有的学生难免会顾此失彼,做事难以尽善尽美,这时笔者免不了要批评他们。对值日班长的批评自然要比对普通学生更加严厉,笔者一直向学生强调,要无条件服从值日班长的管理,对于存在争议的安排可以私下向笔者反馈。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树立值日班长的权威。所以当值日班长工作出现失误时,笔者的批评原则就是躲起来让“小雨”悄悄地下。

为什么批评值日班长要躲起来?因为经过观察,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担任值日班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轮到自己当值日班长时都比较认真负责,哪怕是比较调皮的学生也比平时要认真得多,唯恐让班级丢脸。既然态度是认真的,一般如果做得不好,或因能力问题管理出现失误,又或性格内向不敢放手管理,笔者便会找个安静的地方与值日班长单独谈话,对于不会管理的值日班长,笔者便亲自教授管理技巧;对于不敢管理的值日班长,笔者便为他加油打气。批评是悄悄的批评,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到了管理班级的方法,又有了管理班级的底气,笔者也维护了学生作为管理者的尊严。这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在下次担任值日班长管理班级时做得更到位,为下一次担任值日班长进行优秀的班级管理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批评的小雨做到尽快“雨过天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批评不是翻旧账,对学生的批评要做到有度,最好是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3]。需要再次批评时,班主任可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换个重点,无论形式还是语言,都要尽量避免简单重复。

有一次学生小钟作弊,笔者对这件事做了三次批评。第一次批评是在他承认作弊后,笔者怒不可遏,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重在指出其作弊行为的严重性,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次批评是在班会课上,小钟先作了检讨,笔者再点评,指出其改正错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让他认识到自己一定要改正错误,而且只要态度端正一定能改正,希望全班学生引以为戒。第三次批评是在班会课后,这次批评的重点在善后。笔者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让小钟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些原则问题绝不能触碰,否则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也不要因此背上思想包袱,“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次批评,笔者指出了不同的重点,小钟心服口服,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而且因为这三次批评,小钟在各方面都尽力做到优秀,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好好表现,一雪前耻”。

结  语

教无定法,批评也是如此。但无论班主任采取何种批评方式,都应建立在对学生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同样,只有真正关爱学生的班主任,才会让“批评之花”结出学生的“进步之果”。

[参考文献]

李鹏.班主任的“另类”表扬艺术[J].中国德育,2019(20):73-75.

齐学红,黄玲.建构与重构:专业化视域下的班主任制度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9(12):73-79.

任杰.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9(30):53-54.

作者简介:魏志宏(1976.12-),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

猜你喜欢

批评教育方式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