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应用分析
2021-09-09卓玛草
卓玛草
摘 要:写作策略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技巧,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效率和效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汉语文化博大精深,遣词造句、语篇排布都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最终效果,小学生想要写出好作文,必须经过千百次的磨炼,积累足够的素材和人生体验。写作策略是让小学生迅速掌握写作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写出合格作文。分析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探讨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策略;教学应用
写作是一个人表达内心情感、个人思想的重要渠道,它最理想的状态是“我手写我心”。但目前,我国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教学改革的最佳成果还没有出现,小学生不得不去写教材、教师、考卷上给到的作文体裁和题目,而这些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却未必是小学生真正有体验、有体会的。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小学生写作质量,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写作策略是小学低中高阶段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是辅助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基础。写作策略通常包括构思、素材组织、准备提纲、作文修改等内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手段[1]。但这些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不尽如人意。
1.学生运用频率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课文解析等途径向学生传递这样的写作方式,在写作训练中也会反复强调这些写作知识应用的价值和重要性。但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用写作策略的频率不高,这说明学生并未能真正掌握这套写作策略。
2.小学生对写作策略的认知不成系统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渗透和传递写作策略,但很多小学生未能对写作策略形成系统认知,对相关概念还很陌生,或对写作策略的认知非常单一。有的学生认为写作策略是把写作素材理清楚,有的认为是背范文的开头和结尾,有的认为是多应用好词佳句。这些都说明学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写作前、中、后期应当做哪些事情的认知,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质量和效率。如果学生对写作策略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这些知识并不能达到指导学生写作的效果。
3.认知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有部分小学生对写作策略了解相对全面,脑海中有一些具体的写作策略,但并不会在写作中真正用写作策略,这是小学生写作中的一大问题。审题、列提纲、排布素材、生动刻画、运用修辞手法等写作策略,学生心中比较清楚,但深入到审题究竟怎么审、提纲上列什么、排布素材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刻画对象、修辞手法怎么用,学生就不清楚了[2]。这种程度的写作策略认知并不足以满足写作需求。
二、提高写作策略应用成效的具体对策
1.正确认识写作教学课
很多一线小学語文教师对写作教学课有不正确的认识,只在上课时给学生轻描淡写地说一下题目、要求,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整个写作课就成了学生的作文时间,作文上交后有的教师只打分,有的教师会写评语,然后点出学生的共性问题,提醒学生下次注意。这样浮于表面的写作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果,也无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策略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应转变对写作教学课的认识,让小学生了解写作前中后应该做什么,该做到什么程度,达到怎样的效果,对写作有什么样的辅助。因此,写作教学课的落点应当是写作策略应用的训练,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大块时间的写作。比如,在讲到审题时,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可为学生准备大量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审题、解析题目,教师针对学生的审题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后续指导,争取让学生在一节写作课上掌握正确的、具体的审题方式。其他诸如列提纲、素材排布、人物景观描写刻画、修辞手法应用等写作策略都可以在写作课上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和反馈,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应用这些策略。
2.指导学生灵活应用写作策略
学生分步骤掌握写作策略后,教师可以应用写作教学课指导学生灵活应用写作策略,形成完整的作文。在灵活应用阶段的教学中,重点在于“灵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练习类型,第一种是以范文为参照标准的同类练习,第二种是不同元素变化的练习。比如,范文是针对熟悉的人的描写刻画,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熟悉的人进行描写刻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视角,对不熟悉的、某一类人进行描写刻画,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题目、题材的写作中应当对素材、刻画方式进行怎样的调整。学生在这样的系统训练后,能够更深刻、更灵活地掌握写作策略知识,并应用这些策略提高写作质量。
对小学生而言,掌握写作策略知识、应用写作策略是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和质量的必要途径,必须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教师可多阅读、参考写作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展开教学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红霞.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6):146-147.
[2]刘婷婷.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策略运用情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