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学生·赋能教师·融合创新

2021-09-09庄西真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融合教学改革

庄西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教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1-0035-03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按照笔者理解,不管是提质还是培优,都要聚焦职业学校的课堂层面。没有课堂教学的提质培优,政策出得再多、理念再先进都没用。一名初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的职校生活,奠定了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其蜕变主要发生在课堂中。因此,课堂是整个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焦点,也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焦点。近年来,以江苏省通州中专为代表的一些职业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算是扭住了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走在了前头。要做好这个工作,重点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读懂学生:教学改革的主人公

职业教育是把职校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类教育。学生是职业教育一切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要想把他们培养成我们理想中的人,就要了解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距离培养目标还有多远。因为未来的他们以现在的他们为基础,大凡卓有成效的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建基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首先要了解职校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进入职业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完成义务教育的15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会影响他们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中领会和接受新概念、新信息。在开展正式教学之前,教师有必要了解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生的真实需求。这是职业学校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一切课堂教学改革举措的原点。

其次要了解职校生的学业基础。学业基础主要指学生入学前的学业状态与学习基础,明确学生的学业基础是突破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瓶颈的关键所在。有调查表明,在“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中,“考不上高中”和“对专业感兴趣”的比例分别占到44.58%和45.36%,远高于其他选项。但从入学成绩来看,“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应是学生就读中职学校最主要的原因。从调研的25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来看,如果以入学均分达到中考满分的60%为及格的话,仅有4所学校达到及格线。多数学校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有3所学校的学生入学均分甚至在满分的30%以下。可见,中职学生的学业基础非常薄弱,学习困难是该群体最突出的特征,这是教师应该正视的问题。

再次要了解职校生所在群体的群体特征。现在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身处丰厚优越的物质环境,是在移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指尖一代”。与初探互联网的“80后”、生于PC互联网成熟期的“90后”不同的是,“00后”的社会态度更加开放包容,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我就是我”是“00后”一代的个性宣言。“00后”学生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比如以前是读书获得知识,现在是读屏获得知识)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必然要求教师真正进入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生活,研究他们面临的数字环境,观察他们使用的App等。

二、赋能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教师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有高质量的教师,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教出高徒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来自外界的“赋能”同样重要。

一是制度赋能。首先完善顶层设计,有效促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師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指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其次,职业学校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抓实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加强规划设计,完善校本教师培训制度标准;坚决补齐短板,聚焦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以点带面,用足用好国培、省培指标。再次,职业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有爱的环境。简化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从繁到简,弃用等级评价方式,只分合格不合格,让教师明确自身权利义务、边界禁忌,提升职教教师的职业尊严感,让职业幸福感带动师德水平的提升。

二是技术赋能。当今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互联网教育(主要是指互联网科技与教育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方兴未艾,最显著的标志是以虚拟课堂替代传统实体课堂。多媒体技术普遍融入授课环节,纸质资料变成了电子资料,黑板被花样多变的PPT、视频所替代。但是这些技术的使用,似乎并未减少课堂上学生的无聊、倦怠和散漫。教师应该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三是教研赋能。职业学校可以采用“专题研究项目”为抓手的教师专业发展“链式引领”模式,以项目研究的方式促成不同年龄、不同专业间教师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也可以采用“1(团队导师)+1(种子教师)+X(5~6名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学创新团队共同解决一个课题,开发一门课程,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课例。这样的发展模式类似把一个“航空母舰”(学校)分解为N个“舰队”(研究团队),每个舰队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擅长的领域组团发展,使教师的“短板”都发展为“长板”。

三、融合创新: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如今,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再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课堂进行改造已经很难奏效。教师需要进一步打破边界思维,树立融合思维,在融合中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奏响新时期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首先要内外融合,即形成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循环式教学过程。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进行两次设计、两次上课、三次反思,即一次教学设计(教师与课程“融合”)—一次上课与反思—二次教学设计(教师在实践与反思基础上与课程更深层次的“融合”)—二次上课与反思—小结与反思(侧重理性思考)。教师个体实践、体验并思考了完整的与学生和课程的“互动”过程,通过课堂内外的融合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是师师融合,即教师个体智慧与教师群体智慧的对话、碰撞和融合,着眼于教师与教师、教师群体与群体围绕“如何教”进行的互动。以备课组为单位,在课堂设计中形成“资深教师‘主备(在集体讨论基础上形成教学方案,下同)—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双主备—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轮流‘主备—青年教师‘主备”的教学设计流程,每个环节都体现着教师与教师、教师与课程的互动融合。事实证明,这样的“融合互动”非常切合职业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加快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普遍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再次是虚实融合,即线上线下融合。一是在实际教学前做好准备。当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主要概念和特性有所了解时,教师如果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其学习效果就较好。二是做到相近的教学内容一起呈现。相近教学内容包括空间相近和时间相近两种情况。在书面或屏幕上,文字和图示教学内容在时空上的邻近呈现比时空上的分离呈现起到的效果要好。当教师把文字和图示整合在一起教给学生时,学生就能够在工作记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建立起两者之间有意义的联系,学习就很容易发生。三是尽量减少教学中的冗余内容。控制冗余是指学生通过动画和解说进行学习比通过动画、解说和文字进行学习的效果要好。当动画+解说+文字同时出现时,学生视觉/图示通道中有限的认知资源必须被用来加工动画和屏幕文字,如果呈现的速度较快并且学生们对这些材料不热悉,学习者的视觉/图示通道就会出现认知负担过重的情况,结果动画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就难以被学生选择并组织到其心理表征当中。

现在,顶层设计有了,政策文件也都出台了,该做的改革(校园、师资、设施设备、信息化等)都改到一定程度了,接下来就是要花大力气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期待广大职业学校都能打一个漂亮仗。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融合教学改革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