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的数字媒体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09王竹君陈雪梅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字专业课程

张 琳,王竹君,陈雪梅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对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极大挑战。本文以广东A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研究案例,在该专业学生开展基于PBL的课程实践,以管窥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格局下专业培养的应对之道。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1.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急需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中,数字创意产业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八大产业之一,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数字创意产业,是依托数字技术,以创意为动力的新型产业[1]。近年来,技术革新、装备创新、内容丰富和形式多变等新形势极大地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广告等六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信息产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层出不穷。数字创意产业对具有理论基础、人文素养、数字核心技术、艺术修养与艺术创意能力且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型人才具有极大需求。

2.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优势定位不明确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媒体艺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推动力[2]。数字媒体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创新型的新兴行业,对专业人才要求极高、需求极大[3]。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存在发展不平衡、同质化、重复性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媒体产业链漫长,涉及的技术包罗万象,具有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特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容易泛而不专;另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对地区和专业发展优势和特色的定位不明确、不准确而产生的,需要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形成联动循环。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融合性不足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边缘性的新兴学科,以技术为主,以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4]。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不断将数字创意产业推升至全新的高度,要求数字创意与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进行深度融合,但数字媒体技术应届毕业生常带有明显的“学院派”风格,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常常需要培训毕业生3-6个月。这就导致人才缺口和就业困难现象同时并存。因此,创新学科体系,培养复合型数字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和社会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二、PBL教学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PBL又称为项目式学习,是深层学习教学法的一种。PBL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中创造出完整的产品。近年来,深层学习教学法,特别是PBL教学法不断融入高等教育,且不断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5]。实践表明,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师教学的吸引力,进而提高课堂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在PBL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如合作和创新。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通常有影视动画、交互媒体等多个方向,在教学中强调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但是,一些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的认知较为缺乏,导致入学后对于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感到迷茫。虽然不少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但是职业指导和专业认知常常是分离的,导致一些学生对专业发展前途没有信心,对专业有一定的误解。

PBL教学法要求学生用专业技能和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现实行业的项目挑战,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课程知识和行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将专业技术与行业选择应用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三、基于PBL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巴克教育研究所(The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构建的PBL框架体系,被认为是基于项目学习的经典标准,涉及学生学习目标、关键的项目设计元素和教学实践。根据巴克教育研究所的标准,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和数字媒体行业需求,PBL教学法项目可按照四步法设计(图1)。具体四步如下:(1)教学设计者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技能背景,选择合适的主题或项目;(2)学生对项目进行调研、调动专业技能和知识并讨论,教师进行指导;(3)学生团队制作、实施解决方案并产出成果,教师提供协助;(4)学生展示成果或产品,教师、其他学生以及校外机构给予反馈和评估[6]。

图1 四步法设计PBL教学法项目

1.以项目为依托,按年级需求开展PBL教学

PBL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环境的提供者、氛围的营造者和项目的协调者,在协助学生精心设计、规划和完成项目的同时,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依据年级需求和能力开展。为此,教学实施团队理清了相关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数字媒体技术PBL教学内容

大一学生专业知识面窄、技能薄弱。因此,课程实施团队整合数字媒体综合项目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内容,通过分组开展社会调查项目的PBL教学形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专业有较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对专业和个人兴趣有具体的定位。大二学生已具备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实施团队开发摄影技术、平面设计、动画短片创作、广告设计、程序设计与开发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设计模拟现实行业的项目,引导学生对相关行业的工作内容产生直观的了解,确定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大三学生已初步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需要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训练。课程实施团队在项目实训中引入行业实际案例,把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引入项目实训中,打破校企界限联合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市场信息和社会动态需求。

2.鼓励跨年级选择课程,自主合作组建团队

PBL教学流程分为课程选择、拟定小组、开发项目、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评估反馈等六个流程。PBL教学并非单门课程的学习,而是整合多个学科、多门课程,包含有学习、实践、评估等环节的学习方式。

按照进度安排,专业教师在普通课程教学中传授专业必备基本能力和技能;教师和合作企业引导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实践并运用基本技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加强团队合作,进一步拓展专业技能。经过第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环境探索方法和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领域基本情况。在19-20周以及寒假开展的项目实践课程中,学生将组成团队以项目制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调研专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实践、就业等情况,调研的过程和信息及时在项目实践课程中分享并反馈。这一调研有助于缩短在校学生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认知差距,建立工作的基本概念。

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基于个人能力和偏好选择对应的教学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在尊重自由组合意愿的同时适当搭配,形成小组,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能与不同的同学进行合作,增强学生合作能力。这一模式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汇聚一起,组成跨年级跨方向的学习团队。这样的学习团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寻找、探索和定位兴趣领域。PBL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实践和体验,重视过程考核,淡化结果考核。

3.以学生为中心确定项目开发原则

项目是PBL教学的重要依托,是PBL教学成效的保证。结合每门课的课程目标和PBL项目原则,课程开发团队对每个时间段的PBL教学进行整合,为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可以学习新知识、实验新想法和创造新作品的场所和氛围。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开发团队确立了PBL项目的原则:(1)与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相匹配;(2)与教学进程相匹配;(3)模拟现实行业;(4)鼓励自主学习;(5)建构式并促进知识整合;(6)具有可操作性和发展空间。

在PBL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参与项目和课程的重要工作中,使用专业技能进行自我管理和项目管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方向性是PBL实施成效的关键。开展PBL教学时,如果学生对学习进程和结果具有决策权,学生的投入程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7]。学生的决定权范围决定了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自我驱动力,认知清晰度则影响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进程和方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具体学习目标等因素不明确,容易导致学习者对PBL实践过程的不解和茫然。在教学实践中,PBL教学实施者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驱动性项目主题,分年级运用PBL教学法把教学目标、内容蕴含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PBL教学成效

1.强化知识素养,提升实践能力

PBL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的教育家杜威(Johe Dewey)倡导的“做中学”。在PBL教学中,面对基于真实情境的精心设计的复杂且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需要形成小组和制定计划,最大程度地调动知识储备,不断进行决策。PBL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最终形成小组作品;旨在通过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和拓展新知识新技能来完成项目,进而深入建构和整合技能、提升创新创造和决策能力。

2.促进跨学科学习和课程内容整合

一些传统的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程是各自为政的,传播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领域的概念。现实领域的项目具有复杂性和真实性,往往只依靠单门课程、单项技能和一个人是难以解决的。PBL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现实项目,试图将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整合后植入基于项目的学习中,促使学生不断地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进行探索和实践,推动理论和实践不断碰撞和融合。在项目学习中,年级、专业发展方向、领域特长各不相同的学生形成合作团队,制作项目作品,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3.强调自我导向学习和终身学习

学生在学习周(1-16周)进行理论学习与实操练习,在项目实践周进行模拟或真实的项目实践。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实践时会发现自身缺乏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产生类似毕业生在工作后经常产生的认知冲突与困惑——学习内容和工作要求差距大。这些在项目实践课程中产生的认知冲突与困惑,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在PBL课程中,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需要不断对项目进行分析,动用自己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储备,自主选择学习领域、管理学习目标和调整学习策略来完成项目,进而提升其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导向的学习,如何在工作中学习。

五、讨论与反思

1.“边做边学”需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学习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工作,PBL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理论知识的学习[8]。脱离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习土壤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只是空中楼阁。完全摒弃传统讲授式、演示式教学方法对于目前现实的教学环境来说是不可行的。例如,较早开展PBL教学的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是在保留了原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导入基于实践型、参与型、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形式[9];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虽然在为期一年的教师职前培养中采用PBL课程完全替代传统分科教育,但是参与该课程的学生都是先获得特定学位的学生[10],他们普遍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可见,开展PBL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讲授基础理论和传授技能的传统教学仍然不可或缺。

2.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的

在PBL教学中创设的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通常蕴含多个学科的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产生作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进行学科知识拓展和意义重构的过程,极具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不清楚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就有可能在选择项目时过度追求那些快速简单的项目,或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改变思路或产生依赖心理。如果学生能够感知自己在项目中具有行为决策权,对自身知识和能力有清楚的认知,则有较强的意愿进行更高水平的挑战。

3.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需要多元化

PBL教学倡导产生式学习,即学生团队共同参与、应用和实践完成作品。但是,PBL教学目标并非局限于项目作品的完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作品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弱化结果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在PBL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评价主体上,应采用学生、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和社会评价等多视角评价的方式,其中社会评价包括参加相关行业竞赛、企业展出等;在评价内容上,应侧重学习过程,如合作协助、探究拓展、成果展示、自我提升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应采用百分制、等级制、小组评论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总之,PBL教学的宗旨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整合、应用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意识。

猜你喜欢

数字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答数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