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2021-09-08黄芳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8期
关键词:师德教师队伍江苏省

黄芳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一路走,一路寻。将相关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就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歪歪扭扭的脚步,有时会停驻,有时会折回,有时会摔倒,但始终向着明亮那方。

工作第四年:懵懂之中找方向

1999年,无锡市锡山区组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演讲比赛,我撰写了演讲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又该怎样做教师?我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六方面素质:乐于奉献、先于垂范、善于吸收、勤于苦练、精于求索、勇于创新……”

这次经历对于“怎样做教师”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实践的清醒认知。如今,再来重温这些对当时的我而言只是虚无缥缈的理论时,却是“言之凿凿”。曾经的认识至少已经在理论上启蒙我审视懵懂的职业生涯,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工作第七年:课改之路勤反思

2002年,无锡市锡山区组织“我与新课程同成长”征文比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参加了比赛。这一次,年轻的我真正有感而发,很快完成了《让学习支撑我的教育生命》一文。“原以为:一种理念、一群学生、一个我聚在一起便是课程改革。逐渐才明白:如何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人?我对自己说: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如果把学习的内容比喻成一个长方体,那么理论学习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长,自觉反思就是它的宽,行动研究则是它的高。”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从第四年的“六方面素质”到第七年的“三个学习”,其本质都是“学习”,对“怎样做教师”的认识从泛泛而谈转向了践行核心要义。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行动正在跟随理论的步伐,也比较早地把握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铁三角原理“理论学习、行动研究、自觉反思”。但是,这个阶段的反思主要还是基于行动,指导行动背后的理论依据浅显而不稳定,理论不能真正地、很好地致力于行动。因此,我只能跟着新课程的风,参与着、模仿着、反思着。

工作第十七年:重建阶段求突破

此时,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已进入重建的新阶段,我参加了省市合作高级研修班培训。专家讲座是理论导航、行动探微,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启迪我: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我还想重复之前的那句话:让学习支撑我的教育生命。

理论学习:不要让教师有限的天空遮蔽学生无限的可能。这时候,我发现以前的认识不全面,“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阅读者”,教师需要阅读科学类书籍,包括文化科学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这些都是“教”的资本。要从“教”走向“师”,我们还应该阅读人文类书籍。

行动研究:实干首先要有正确的方向。我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一文的“精于求索”中写道:教师首先要有科学探索的意识,其次要掌握基本的教育学方法,再次要善于运用教育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让学习支撑我的教育生命》一文中,我表示自己努力“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有效的行动要基于理论的指引。但是,我依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落实于行动中,行动始终是模糊的。

自觉反思:你的进步就在于把不懂的看懂。《让学习支撑我的教育生命》一文明确了反思的价值,也指出了“在学习理论中反思”和“在教育实践中反思”这两个基本途径。撇开外部关系,回到教育内部,我们都需要反思。就像叶澜教授所问:“我们敬畏生命了吗?我们在乎教育本真的价值了吗?我们还在把教师当作操作工吗?我们能够用关系思维来审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吗?我们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吗?”

工作第二十四年:瓶颈时期再出发

2020年8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赴南京参加“2020年江苏省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示范培训班”。在开班仪式上,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要求各位学员要“真学习、找差距、出对策、扩影响”,让我们感受到了参与培训的荣幸与职责。

8月25日,我们先后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中华师德的传承与创新”“当人民满意的教育家”等专家讲座。8月26日,我們上午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览馆,下午跟着韩益凤博士深度体验行动学习过程。8月27日,聆听来自南京、昆山、南通、连云港等地优秀教师的师德事迹报告。

两天半的学习旅程很充实,仿佛再一次爬上山峰眺望远方,呼吸新鲜的空气,心境也开阔起来。学习一次又一次地帮助自己找到维系心灵和精神的勇气。此刻,我再一次追问自己: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师德是教师专业的全部。在讲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中提到内容体系、哲学逻辑、实践体系,习总书记在“实践体系”中提出了师德的四层内涵——仁德、业德、政德、大德。我们既然选择了做教师,便注定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因此,师德是教师专业的全部。

再一次聆听成尚荣先生的讲座,很欣喜。他从李吉林、陶西平、朱小蔓3位逝去的教育家谈起,深情款款,无限依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情怀以及对后辈、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与希望。他说:“要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师德首先体现在认真做好每件事。”

从个人贡献者走向团队领导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教师发展要求。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通知》,从“四有好老师”到“四有”好教师团队,这是一个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

著名管理专家刘润提出“人的三次跃升阶段”:从个人贡献者到人员管理者,从人员管理者到团队领导者,从单点成功到全面开花。对照自己,我会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全力去帮助大家,但团队建设并不等于“个人努力”。从个人贡献者走向团队领导者,要以整体育人观为前提、以系统性队伍发展为根本进行校本化设计。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我有了比较明晰的认知。作为一名草根行动研究者,能做的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践行“教学做合一”,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行动研究、自觉反思”。发现自己还愿意进步,发现自己还可以进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师德教师队伍江苏省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致良知与师德
吃火锅的发现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