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古成功在尝试:邱学华“尝试教育人生”的启示

2021-09-08张伟俊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8期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老师

中国教育界,有一位从小学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名家,他就是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最初,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就从书本上学习了尝试教学法,当时就觉得尝试教学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新手教师掌握。真正见到邱学华老师,那是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了。2012年,我所在的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聘请邱学华老师担任名誉校长,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当时,我担任学校的副校长,负责和邱学华老师联系工作。因此,我有幸与邱学华老师结缘,有幸与尝试教学结缘,后来我还很荣幸地成为邱学华老师的徒弟。后来十年里,我听了邱老师很多报告,跟着邱老师做了一些研究,和邱老师有过很多次深入的交流,尤其是此次有幸和邱老师做了访谈,让我对邱老师的教育生涯和尝试教学的精神实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故撰此文,以期与读者朋友分享“尝试”智慧。

一、尝试教学的精神实质

邱学华老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尝试教学”,到80年代正式启动“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历经4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立了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并逐步形成了尝试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尝试教学实验学校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地区,并已传至国外。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尝试教育学术年会,已坚持举办了20届。据不完全统计,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教师近百万,受教学生三千余万。因而,尝试教学法的实验被美国著名智能研究专家瓦格纳教授誉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实验之一”。更可贵的是,2014年“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什么尝试教学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呢?在我看来,是因为尝试教学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兼具了“战略”与“战术”的双重意义。

(一)尝试是一种精神

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无不是从尝试开始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来做电灯泡的灯丝,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做实验,最后取得了成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句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就是鼓励大家勇于尝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他提出的“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等创举都是震惊世界的成功尝试。无数事实证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要取得成功往往离不开尝试。所以,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当然,尝试并不一定会成功,有时候需要冒险。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不尝试,成功的可能性一定为零;如果试一试,就有成功的可能。所谓一切皆有可能,关键在于你是否敢去尝试。

做到做不到,试试就知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尝试,更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指导学生尝试。久而久之,学生将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成功的经历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面对不懂的问题敢于试一试的习惯,养成攻坚克难、坚持到底的习惯;同时也会逐步摒弃唯书唯上的习惯,摒弃依赖他人的习惯,摒弃胆小怕事的习惯。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受用一生的不可估量的精神,这就是尝试的精神、探索的精神、创新的精神。

尝试教学的灵魂在于“尝试”。也许有时学生的自主尝试的确会让学生绕了弯路,浪费了时间。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战略的眼光:当时好像绕了弯路,实际上是为了避免以后走更多的弯路;当时好像是放慢了脚步,实际上是为了以后走得更快。试想一下,这何尝不是一种睿智呢?教育是一种唤醒。如果我们能唤醒学生的探究兴趣,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的无限潜能,学生就一定能自主尝试,并在尝试中取得成功。正所谓“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二)尝试是一种教学方法

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在40多年的实验研究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独具风格、自成一派的教学法体系。其精神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

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真正意義上的学习是尝试。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再让学生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学课本,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有鲜明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这其实就是“先学后教”。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虽然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了一下,可这是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是从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前者强调的是教师主宰,是接受式教学;后者强调的是学生主体,是尝试性学习,也是自主性学习。一前一后,谁前谁后,不是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尝试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从“以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为中心”,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应用尝试教学法,邱学华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七个步骤。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但是,教学情况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老师在观察、总结教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多种变式,称之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增添式、结合式、超前式等);也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相整合,称之为“整合模式”(如目标尝试教学法、情境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等)。

在此基础上,尝试教学法还强调五个操作要点,即一个观点(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两个抓(一抓尝试自学,二抓练习达标)、三个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个当堂(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个一定要(一定要看书、一定要讨论、一定要让学生提问、一定要保证练习时间、一定要达标检测),以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尝试教学法的实施要领。

一堂好课往往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尝试教学在坚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吸纳其他教育理念,灵活应用,不拘一格,最终达到“无模胜有模”的境界。

(三)嘗试是一种教育思想

尝试,尝试,再尝试。尝试教学研究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在邱学华老师的持续努力下,尝试教学法从小学数学延伸到了小学语文等其他学科,发展到中学、大学,又发展到幼教和特教。尝试教学法已不是一种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法,而成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尝试教学理论。随着“大尝试”的提出,尝试教学理论又跳出了课堂。处处能尝试,事事能尝试,尝试成为一种指导教育工作的思想,拓展到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尝试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以尝试为抓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索,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尝试教育有两句流行语“请不要告诉我,让我试一试”,“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它既揭示了尝试教育思想的实质,也阐明了尝试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但是,在尝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任由学生盲目尝试,而是要努力激发尝试兴趣、突出尝试问题、创设尝试氛围、重视尝试过程、强调尝试合作、活用尝试模式、评价尝试结果,并积极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等,引导学生从尝试走向成功。

二、名家成长的启示

邱学华老师从一名小学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名家,充满了神奇色彩。无论是他的成长历程,还是他的研究成果,都能给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很多启发。

(一)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

邱学华老师16岁开始做小学教师,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深造,并因学习期间的出色表现留校任教。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邱老师还做过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教科所研究员,其中虽几经波折,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持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工作,让尝试教学法得到不断发展,并日臻完美。今年,邱老师86岁了,他还坚守在尝试教育研究与推广的第一线。是什么原因能让邱老师历经千辛万苦却不退缩、不放弃呢?又是什么原因让邱老师退而不休、孜孜以求、默默奉献呢?

在访谈中,邱老师常常谈及他对国家培养的感恩之心、对国家发展的自豪之情、对学生的真挚关爱、对教育发展的迫切希望,令我动容、心生敬意;也让我明白他之所以能始终坚持在尝试教学的研究之路上,主要是源自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理想教学方法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尝试能成功”的教育信念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迫切心情。我想这些就是一位教育家的教育情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当学习邱老师身上的这种教育情怀,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努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即便遭遇困难也仍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二)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第一流的教育家“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在我看来,邱学华老师就是这样的。邱老师在做小学教师的时候就在思考“老师教得辛苦,为什么得不到好的效果”。后来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他发现问题的根子出在“先讲后练、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主动不起来。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决定对这个根本性问题“开刀”,反其道而行之:把“先讲后练、先教后学”改成“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解”。这种“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就是尝试教学法的雏形。而后,邱老师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不断发展完善尝试教学法,逐步形成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育思想。

千百年来,“先讲后练、先教后学”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不可撼动的。试想,当时邱老师提出“先练后讲、先学后教”,那是多么大的勇气和胆识,应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哪怕是在遭遇质疑时,邱老师也没有动摇。他顶住压力,以事实说话,以实验数据说话,潜心探索改革方向,认真总结研究成果。邱老师身上这种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勇于直面现实中的真实问题,认真思考和学习,大胆尝试和创新,努力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突破。

(三)求真务实的科研之道

综观教育史,大凡为人类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家,诸如我国的陶行知、陈鹤琴等,国外的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都是通过实验和尝试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尝试教学的研究之路就是一个“实践——理论——实验——理论……”的科研之道。作为一名教师,邱老师没有忘记理论研究;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邱老师也没有丢掉教学实践。即使是在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邱老师也不仅是理论指导,更是亲自实践,做给大家看。他给全体教师上示范课,既上了初中数学课“平面直角坐标系”,还上过初中语文课“济南的冬天”,以实践阐释理论。他还带领教师做调查、做实验,以数据支撑理论。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尝试教学研究常做常新,不断壮大。我想这也是尝试教育思想能够产生巨大影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不仅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的过程,更要能“将做的说出来”“将说的写出来”,提炼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特色鲜明又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在这方面,邱学华老师也是佼佼者,他笔耕不辍,编著300余本著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0余篇,让尝试教育思想广为流传。

(张伟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执行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尝试教学法老师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再试试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再试试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尝试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