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8张玉坤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不良反应

张玉坤

摘  要:目的  采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后,对其有效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有25例患者接受单纯的利培酮治疗,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外25例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阴性症状评分等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应用药物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利培酮;阿立哌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程较长、慢性波动,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特点。目前,关于该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有临床医学者认为,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发生的因素当中,遗传因素较后天因素占多数[1]。该疾病患者常会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障碍,表现出情绪反常、性格突变和行为动作异常等情况,对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还会增加家庭、社会的负担[2]。目前,采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利培酮作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该药物治疗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例如静坐不能、内分泌病变和类帕金森综合征等[3]。阿立哌唑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对脑内多种受体起到作用,具有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的优点。因此,本文主要将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48.35±2.18)岁;病程8~17个月,平均(9.12±0.31)年。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48.57±1.76)岁;病程6~18个月,平均(9.36±0.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与家属均自愿签订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标准同意后进行。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经神经科医师鉴别,确诊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者。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自杀倾向者;近半月服用过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者;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研究前均暂停其他抗精神药物。

对照组接受单纯的利培酮药物(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0)进行治疗:①起始剂量为1 mg/次,2次/d;②第2天剂量增加至2 mg/次,2次/d;③第3天剂量增加至3 mg/次,2次/d,此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阿立哌唑药物(生产企业: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4)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10~15 mg/次,1次/d,口服,不受进食影响;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d,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阴性症状评分并进行评估。(1)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分数(评分内容包含妄想、概念紊乱、幻觉行为、兴奋、夸大、猜疑及敌对性等),来评估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①完全缓解:PANSS分数下降率超过75%;②明显缓解:PANSS分数下降范围为50%~75%;③部分缓解:PANSS分数下降率范围为25%~50%;④无效:PANSS分数下降率低于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明显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例数/总例数×100%。(2)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体重增长、恶心呕吐、焦虑、内分泌改变和腹痛的情况。(3)两组阴性症状评估: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至越高说明患者恢复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对照组为56.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阴性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为(56.16±8.62)分,对照组为(49.71±9.35)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36,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社会与生活压力、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因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存在无意识障碍、智能障碍等方面的情况;但疾病发作,则会产生冲动、毁物、杀人和自杀等诸多不良行为,且常伴有绝望、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对其日常生活、社交、工作等产生严重影响[4]。

目前,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主要是因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所引起的;阴性症状,则与额前叶多巴胺下降、5-HT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5]。因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无效或是无法耐受的情况;而难治性精神症状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均会不满意。因此,临床需研制更多具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利培酮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经常使用的药物,已经有诸多研究实验证实了其治疗效果与安全系数。阿立哌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第3代抗精神药物,属于首个DA受体部分激动剂,即是DA突触后受体拮抗剂,具有维持多巴胺正常水平的作用。从以上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的方式进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应用药物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翟媛媛,敖磊,党伟,等.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6):49-51.

[2]唐燕.阿立哌唑聯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3):299-301.

[3]吴文波,秦承花,李燕芳. 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8):61-64.

[4]宋德虎.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48-49.

[5]贺玉岭.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应用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769-1770.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利培酮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老年抑郁伴失眠和焦虑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