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肾囊肿患者超声介入硬化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2021-09-08李卫群
李卫群
(娄底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湖南 娄底 417000)
肾囊肿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肾脏良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有研究报道,肾囊肿在40岁以上群体中的发病率为20%左右,而60岁以上群体发病率可达50%以上[1]。大部分肾囊肿患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囊肿直径较大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等症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临床症状也会逐渐加重。超声介入硬化治疗是目前治疗肾囊肿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2]。有研究报道,影响超声介入硬化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如囊肿大小、硬化剂使用剂量等[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的70 例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的70 例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38 例,女 32 例;年龄38~79 岁,平均年龄(59.83±5.64)岁;单侧肾 66 例,双侧肾 4 例;单囊肾 52 例,多囊肾 18例;囊肿直径3~15 cm,平均(7.86±2.05)cm。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肾囊肿;病历资料完整;可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无水乙醇过敏者;心、肺功能不全者;肾盂输尿管交通肾囊肿者;严重出血倾向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介入硬化治疗,在实施治疗前,常规予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血常规等检查,了解患者疾病史和过敏史。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或健侧卧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面探查患者病灶,探头频率为3.5~5.0 MHz,使用专门的穿刺架和引导线,确定手术最佳穿刺点和进针路径。首先测量患者的囊肿大小,然后根据大小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常规对穿刺皮肤区域进行消毒铺巾等处理,使用2%利多卡因(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35)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于皮下刺入穿刺针,调整角度,在针尖与囊肿处于同一条水平线时,指导患者屏住呼吸,然后将针尖快速刺入囊肿中央,确保针尖抵达囊肿后1/3处。穿刺时注意避开重要脏器和血管,以免对其他脏器造成损伤。回抽囊液时注意避免针尖脱落,确定无异常情况后固定针体,将针芯取出后用注射器抽吸囊液,并根据囊液抽出情况适当调整针尖位置。将囊液抽尽后将2%利多卡因(10 mL)注入囊腔内,对于囊液蛋白凝固实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给予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注入量为抽出液的1/3左右,每次注入量不超过50 mL,保留5 min后将其抽出,进行反复冲洗,使囊壁和无水乙醇充分接触,直到囊液转变为清亮透明为止,并将无水乙醇保留在腔囊内10~15 min,以达到硬化囊壁的效果。为减轻患者疼痛,退针时给予少量利多卡因,囊肿较大的患者,可尽量抽尽气体,使囊肿能及时闭合。术后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 个月,进行超声检查。治疗后患者囊肿完全消失或囊肿直径<1 cm,且后续无复发或增长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囊肿无缩小或缩小<1/4 为无效。根据疗效评定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患者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治疗后,70例患者中,有效50例,无效20例。两组年龄、性别、单次治疗囊肿数、患侧、囊壁厚度、单/多囊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冲洗方式、囊液抽吸不彻底、囊肿直径、无水乙醇量、无水乙醇保留以及穿刺针脱出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囊液抽吸不彻底、单次冲洗、穿刺针脱出、无水乙醇量<60 mL、无水乙醇未保留、囊肿直径>10 cm均是导致肾囊肿患者超声介入硬化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able 2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3 讨论
肾囊肿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的良性病变,对于引发该病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肾囊肿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或实施腹部超声等检查时确诊[4]。超声介入硬化治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对于肿瘤直径≤3 cm 的患者通常无需给予特殊治疗,但是直径>3 cm 的患者,会有明显的腰腹部不适,可对周围脏器造成压迫,引发高血压等情况,加重患者的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时还会引发尿毒症等情况,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因此,对于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需给予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超声介入硬化操作简便,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可有效减轻对周围脏器和血管的损伤,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出现疾病复发、血尿或囊肿闭合不全等情况[6]。因此,临床对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临床及早筛查出治疗无效的高危人群,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最大限度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7]。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冲洗方式、囊液抽吸不彻底、囊肿直径、无水乙醇量、无水乙醇保留以及穿刺针脱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囊肿直径>10 cm、单次冲洗、无水乙醇量<60 mL、囊液抽吸不彻底、穿刺针脱出、无水乙醇未保留均是导致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影响肾囊肿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引起重视并予以有效干预。①囊肿直径>3 cm是开展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的适应证,直径越小的患者肿瘤越容易消失,一旦肿瘤直径>10 cm,很容易因囊壁上皮硬化不充分、无水乙醇单次用量不足等因素导致治疗无效[8]。②囊液抽吸不彻底对疗效影响较大的原因在于硬化前未将囊液抽尽,会导致无水乙醇被残余囊液稀释,从而降低无水乙醇对囊壁的硬化效果,导致部分患者术后较长时间内囊肿仍闭合不全,影响治疗效果[9]。③反复注入无水乙醇能够增强其对囊壁细胞的凝固效果,如果仅给予单次冲洗会导致凝固效果不佳,降低超声介入硬化效果。④治疗时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部分操作者可能担心患者无水乙醇渗漏,使无水乙醇注入量<60 mL,囊壁上皮细胞硬化不充分,导致疗效不佳[10]。⑤无水乙醇未保留可导致作用不充分,增加患者治疗无效的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中毒、过敏等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穿刺针脱出也会导致患者治疗无效。由此可见,导致患者超声介入硬化治疗无效的因素较多,临床可对其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预,降低治疗无效风险。
综上所述,肾囊肿患者超声介入硬化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较多,冲洗方式、囊液抽吸是否彻底、穿刺针有无脱出、无水乙醇量、无水乙醇保留、囊肿直径等均可影响疗效,临床应针对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