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测对食管癌分期的诊断价值
2021-09-08孙晓勇鞍山市双山医院放射科辽宁鞍山114034
孙晓勇 鞍山市双山医院放射科 (辽宁 鞍山 114034)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测对食管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采用螺旋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对照组患者,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检查准确率和对照组相近,P>0.05;②观察组不同分期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近,P>0.05;③观察组检测满意度和对照组相近,P>0.05;④观察组早期病变检测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螺旋CT诊断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测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但CT诊断价格较低、操作简易。
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因此,科学合理的早期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目前,临床常采用影像检查辅助诊断的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诊断率,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食管癌患者应用螺旋CT诊断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充分知情的条件下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30,±s)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30,±s)
组别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观察组 56.25±2.81 168.46±15.23 50.28±30.36对照组 55.85±2.73 168.69±15.28 50.42±30.23 t 0.2447 0.6872 0.2487 P>0.05 >0.05 >0.05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测,已确诊为食管癌;②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患者;②失访患者;③沟通障碍的患者;④合并其他心、肝、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CT诊断:扫描前予以患者静脉注射50mL的泛影葡胺,然后扫描患者的肺尖部位到肾上腺部位,针对需要进行食管下段扫描的患者需要在扫描前予以口服去离子水250mL。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扫描患者的肺尖部位到肾上腺部位,需要进行食管下段扫描的患者需要在扫描前予以口服钆喷酸葡胺250mL。观察两组食管癌术前原发肿瘤分期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状况。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包括: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早期病变检测率。④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测结果,T1期:食管壁厚度>正常值3~5mm;T2期:食管壁厚度>正常值5~15mm;T3期:食管壁厚度>正常值15mm但未侵袭临近脏器;T4期:食管壁厚度>正常值15mm且肿瘤侵及临近脏器。
1.4 统计学分析
采集两组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数据与信息,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其中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对诊断技术的综合评价对比通过±s表示;两组患者满意程度与早期病变检测率对比等数据资料通过n、%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效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诊断技术的诊断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对比(n=30,n/%)
2.2 两组患者病理检测结果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诊断技术的病理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病理检测结果对比(n=30,n/%)
2.3 两组患者检测满意程度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检测后的满意程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检测满意程度对比(n=30,n/%)
2.4 两组患者早期病变检测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早期病变检测率90.00%(27/30)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0.477)。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二者均能够实现从不同角度、直观观测患者的病变组织与具体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此外,与传统超声诊断或其他的影像学诊断方式相比,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能够提高食管癌分期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可以为食管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帮助医疗人员了解病灶组织状态,进而施以针对性的治疗[2]。虽然超声等检测技术对T3~T4期食管癌患者较高的确诊率,但对于T1~T2期的食管癌患者来说,由于病灶部位直径过小,超声诊断效率不佳,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因此,并不适用于临床的诊断当中。
有相关研究表明,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小病灶的检测上有着良好的检测效果,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直径<5mm的病灶,且准确率较高,与常规的检测手段相比,更具检测优势,能够满足T1~T2期食管癌患者的病灶检测需求[3]。还有研究表明,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能够清晰、精准检测出病灶与周围组织状态,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4]。因此,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具备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对比两组患者接受诊断后的满意程度、诊断有效率、以及早期病变检测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应用螺旋CT诊断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测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确诊率、诊断效果较高,能够有效地检查出早期病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但CT诊断更具价格与操作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