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2021-09-08颜红梅李荣海
颜红梅 李荣海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呕血、黑便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隐性出血、显性出血和大出血,均会减少血容量,改变周围血液循坏,因而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尤为重要[1]。目前,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镜下方式主要包括钛夹止血、胃镜下注射止血药物、高频电凝、激光电灼等,胃镜下注射止血药物治疗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2]。本文探讨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②Forrest 分级为Ⅰa-Ⅱb 级;③年龄≥18 周岁;④意识清晰,精神正常,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其它类型的消化道性或出血性疾病;②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或血液系统;③感染性疾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选取广东省广州开发区医院2020 年1 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研究对象,以1-6月收治的42例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50例为观察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Forrest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处理,酌情予云南白药、静脉滴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及补液、禁食等,贫血严重给予输血治疗。两组均进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因及镜下止血治疗。(1)对照组:首先进行胃镜(奥林巴斯GIF⁃260)检查并确定胃部出血点,再利用内镜注射针在出血部位周围注射1∶1 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每点注射1-2 ml,直至出血速度减慢。(2)观察组:经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并确认出血停止后,借助胃镜活检孔道在胃内置入钛夹释放器(奥林巴斯HX⁃110UR)和金属钛夹(奥林斯巴HX⁃610⁃090(E)),并根据出血点大小确定钛夹数量(1-6 枚)。对准出血点释放钛夹,紧箍出血血管和周围组织,阻断血流;之后夹闭伤口,并用冰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确认无出血迹象后,拔除胃镜,术毕;最后送患者进入病房继续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止血效果:①即时止血:治疗后胃镜下出血血管无出血迹象;②有效止血:止血后1 周内无呕血、便血等症状;③再出血:治疗后胃镜下出血血管仍有出血迹象或止血后1 周内出现呕血、便血等症状。以即时止血+有效止血计算总有效止血。(2)总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血清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住院时间。(3)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穿孔、发热、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总出血量、输血量、HB、CRP 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总出血量、输血量、HB、CRP 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总出血量、输血量、HB、CRP 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例)42 50总出血量(ml)603.4±36.7 425.2±30.3*输血量(U)1.4±0.4 1.2±0.3*HB(g∕L)75.4±3.4 86.1±4.4*CRP(mg∕L)10.8±1.3 5.3±0.5*住院时间(d)10.8±1.3 8.5±0.8*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3 讨 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常见急症,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约为10%[3]。因此,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止血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止血治疗,如凝血酶、抑酸药、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等。但药物止血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出血量≥1 000 ml 者,同时存在再出血的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4]。因此,寻找合适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药物和治疗方法是临床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临床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式方法也日益更新,如高频电凝、激光电灼、微波凝固、钛夹止血、硬化治疗及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手术等[5]。本研究中采用了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的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胃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能够促进出血部位血管快速收缩,并达到形成病灶处血栓和聚集血小板的目的,在高浓度肾上腺素影响下,局部组织会出现肿胀,并压迫出血血管,阻断出血,从而达到止血效果[6]。但仅用肾上腺素只能够进行短暂止血,当药效过后仍然会发生再出血现象。因此需要配合钛夹进一步加强止血。胃镜下钛夹能够起到将出血血管结扎、缝合的效果,既能够加快止血,同时也可以保证药效后出血血管不会再出血。在出血停止后,钛夹也会在3 周左右脱落,患者排出粪便时也随之排出钛夹[7],不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另外,与高频电凝、激光电灼等物理止血方法比,胃镜下钛夹止血的方法也不易引发并发症,如灼伤、穿孔等,但如果单独使用钛夹止血会由于不清晰的视野,增加夹闭出血血管的难度,所以要先使用肾上腺素治疗,为胃镜下准确释放钛夹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保证[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再出血也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总出血量、输血量、HB、CRP 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胃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相比,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与胃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相比,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减少输血量和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