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流量氧疗对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09-08梅劲超杨晓燕章志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氧量体液心肌细胞

梅劲超 杨晓燕 章志坚

心力衰竭为多种原因引起心功能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显著升高,心力衰竭发病率随之升高,以心累、气紧、双下肢水肿、活动耐量下降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心律失常为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合并症,与心力衰竭患者神经体液紊乱,前列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内皮素等神经体液因子在心肌细胞中异常分泌及心肌细胞肥厚等有相关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对心脏电生理活动造成进一步影响,加重疾病发生、发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吸氧为心力衰竭患者基础治疗措施,通过吸氧增加心肌细胞供氧量,缓解心肌细胞缺氧状态。临床中常规吸氧方式为低流量吸氧,为探究高流量氧疗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笔者研究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我院诊治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 例进行研究。(1)纳入标准:①患者有心悸、气紧、双下肢水肿等症状,结合心功能、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②患者均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③对患者全身情况实施评估,均有高流量氧疗指征;③向患者讲解此次治疗方法和研究方法,获得患者同意。(2)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②合并有肺部严重疾病患者;③合并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④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⑤严重感染,严重内分泌疾病及免疫功能障碍患者。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高流量氧疗组(25 例)和低流量吸氧组(25 例),两组男∕女、年龄、病程及合并基础疾病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与基础对症治疗,给与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稳定心室率等对症治疗,积极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高流量氧疗组患者采用Airv02 呼吸湿滑治疗仪或德尔格氧疗机,氧气流量为40-60 L∕min,持续不间断进行氧疗。低流量吸氧组给与常规吸氧治疗,给与2-4 L∕min,持续不间断吸氧。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4 周。

1.3 观察指标 (1)心律失常: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用NEC-3321 型12 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述,纸速为25 mm∕s,对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颤、房速、房扑、频发房早),室性心律失常(室速、频发室早、室颤)、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3]。(2)心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4 周,如患者治疗未达到4 周,以出院时心功能作为判定指标),采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抽取患者肘部空腹静脉血,送检验科检测患者肌酸激酶(CK)、B 型脑钠肽(BNP)水平。(3)预后:治疗4 周,如患者治疗未达到4 周,以患者出院时为时间节点,以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评定预后,如NYHA 提高1 级及以上为预后良好,反之为预后差。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4.0 统计软件(美国SPSS 软件包)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年龄、病程、心功能指标用()表示,t检验;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心律失常、预后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律失常 见表2。

2.2 心功能比较 见表3。

表3 心功能指标(±s)

表3 心功能指标(±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高流量氧疗组比较,#P<0.05。

组别高流量氧疗组低流量吸氧组n 25 25 LVEF(%)治疗前43.3±3.1 42.5±3.8治疗后49.6±2.5*45.8±2.0*#CK(U∕L)治疗前289.6±35.2 291.4±36.9治疗后187.3±23.2*233.5±19.8*#BNP(pg∕ml)治疗前786.6±68.5 791.3±69.8治疗后168.5±35.5*298.8±24.6*#

2.3 预后比较 高流量氧疗组患者预后良好23 例(92.00%),低流量吸氧组预后良好17 例(68.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为临床中常见心脏疾病,为多种原因引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性病变,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发病率随之升高,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质量重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统计指出,我国每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约为400 万,患病率高达0.9%[4]。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下降,影响心脏及全身血液供应,同时影响心脏病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对心脏电活动造成影响,心律失常为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合并症,与心脏植物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及心肌肥厚等多因素有相关性。研究指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加重心脏功能损伤,加快心力衰竭进程。

增加心肌供氧量为临床中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主要方法,吸氧为最直接、最经济提高心肌及全身供氧量关键。临床中考虑吸氧安全性,常规给与2~4∕min 氧流量进行吸氧治疗,但临床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高流量氧疗为近年临床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治疗方法,采用氧疗仪器、加湿系统和恒温系统等经鼻进行高流量吸氧治疗,以达到提高全身氧供应量治疗目的。本研究结果得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给与高流量氧疗,显著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心功能(P<0.05)。心衰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与心脏功能有重要相关性,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导致心脏供血、供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心脏神经-体液调节功能障碍,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发生。高流量氧疗响度低流量吸氧能为机体提供更多氧气吸入量,对改善心肌细胞缺氧状态有重要治疗价值,进而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学者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给与高流量氧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并维持患者心室率正常。本研究结果得出,高流量氧疗组患者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低流量吸氧患者(P<0.05),进一步证实高流量氧疗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高流量氧疗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可协助改善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猜你喜欢

氧量体液心肌细胞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基于GALM算法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氧量软测量
体液免疫9项指标总误差与不确定度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