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08李丙岩刘兵兵王长军侯建勇卫力晋
李丙岩 刘兵兵 王长军 侯建勇 孔 亮 卫力晋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骨科,北京市 102300
异位骨化是肘关节骨折术后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于非骨组织中的板层骨形成,发生率为3%~90%[1]。早期异位骨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对关节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限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诱发关节强直,同时患者会因神经包裹诱发神经症状和局部压迫性溃疡,影响患者病情恢复,降低生活质量[2-3]。若能早期了解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干预,对于避免或减少异位骨化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4.65±12.14)岁;受伤原因:运动跌倒伤21例,交通事故伤35例,高处坠落伤4例,运动扭伤20例。纳入标准: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经X线片或CT检查确诊为肘关节骨折;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合并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前后存在外伤史;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骨性关节炎或畸形。
1.2 方法 收集入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合并症、异位骨化病史、内固定方式、手术入路、术后消炎镇痛、手术时间、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康复治疗等资料。分析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28例(35.00%)。异位骨化组肱骨远端骨折、肥厚性骨性关节炎、异位骨化病史占比高于无异位骨化组,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康复治疗占比低于无异位骨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BMI、性别、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手术入路、术后消炎镇痛、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肱骨远端骨折、肥厚性骨性关节炎是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康复治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且OR>1)。见表2。
表2 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肘关节骨折发生率占骨关节损伤之首,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多是由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疗效肯定[4-5]。但肘关节骨折术后易发生异位骨化,其形成过程与骨折愈合相似,表现为病理性的骨组织分化和增殖,早期缺乏典型性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加重会限制肘关节活动,是造成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6-8]。故归纳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并发异位骨化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干预,对于减少异位骨化发生和改善患者术后康复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结果显示,肱骨远端骨折、肥厚性骨性关节炎是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康复治疗是其保护因素。肥厚性骨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所致,能够在关节边缘形成滑膜肥厚、骨刺等变化,诱发骨破坏,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引起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等症状,增加异位骨化发生风险。肱骨远端骨折存在特殊的解剖结构,手术治疗难度极大,手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术后易出现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的可能性,易发生异位骨化,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康复锻炼和骨折复位同样重要,术后经主动和被动的肌肉伸缩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刺激肌纤维生长,增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对骨骼重建起到促进作用,能够促使软骨细胞增加合成氨基己糖和胶原,避免关节滑膜粘连发生和加速关节软骨恢复,能够有效预防异位骨化发生。术后加强康复治疗,如预防性使用NSAIDs治疗,其能够经抑制COX,对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抑制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或避免异位骨化形成[9-10]。
综上所述,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与肱骨远端骨折、肥厚性骨性关节炎密切相关,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异位骨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