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疼痛程度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2021-09-0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针刀椎动脉疗程

张 喻

河南省巩义市瑞康医院 4512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及多发疾病,其临床多有颈痛、眩晕、偏头痛等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以非手术方式为主,而随着中医理念的推广,针灸、小针刀被广泛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其可发挥调节气血、疏通脉络等作用,进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达到治疗目的[2]。但有学者认为单一应用针灸治疗疗效不佳,故可将其与小针刀联合使用,而临床对两者联合使用应用效果报道较少,且现有报道结论不一,难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指导,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疼痛程度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8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2)。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46.51±4.32)岁;病程2~7周,平均病程(4.67±1.13)周。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57±4.58)岁;病程2~8周,平均病程(4.97±1.24)周。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3]中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且经X线证实;②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③无精神障碍。(2)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感染性疾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④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中药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选用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取风池穴、百会穴、夹脊穴进行针灸;取患者坐位,对针灸穴位常规消毒后,沿鼻尖方向斜刺风池穴,沿督脉方向斜刺百会穴,先应用X线明确病变部位夹脊穴部位,沿正中线斜刺夹脊穴,刺入皮下后适当调整针尖方向,并以捻转法平刺进针,进针后留置30~40min,1次/周,连续治疗2次为1个疗程。于对照组针灸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小针刀治疗,选用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小针刀进行松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于其胸下垫置软枕,并嘱咐患者低头收下颌,将颈部上下段充分暴露,同时告知其保持呼吸通畅;于患者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止点处至枕外隆突旁一横指垂直向下一横指部位及颈部第二棘突尖偏左侧部位应用记号笔进行定点;对治疗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效果满意后,沿身体纵轴垂直方向对定点处进针刀,进刀时需注意神经及血管,避免造成损伤;针刀深入骨面后纵梳横拨,待有松动感后提出针刀,各定点处重复2~3刀,治疗结束后按压2min止血,并采用创可贴覆盖定点处,1次/周,连续治疗2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及椎动脉血流。(1)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应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4]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该量表共包括主观症状(18分)、临床体征(73分)、生活与工作能力(9分)3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反映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越好;(2)应用视觉模拟法(VAS)[5]评估两组疼痛程度,该量表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反映疼痛程度越剧烈;(3)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椎动脉血流变化,其包括左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右椎动脉收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CSAC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CSA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SACS评分对比分)

2.2 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

2.3 椎动脉血流 两组治疗前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椎动脉血流对比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中最常见类型,其多因血管曲折、狭窄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长期发展易引发猝倒、视力障碍、记忆衰退等症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手段包括手术与非手术两种,其中手术治疗虽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术后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接受,故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局限。

祖国医学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置“眩晕”范围,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风”“痰”“虚”密切相关,而虚实夹杂、肝脾肾虚则为该病主要病机。针灸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手段,其针刺夹脊穴、风池穴,可发挥调节阴阳、使清阳上升等作用,而针刺百会穴可发挥调节气血等作用,进而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6]。部分学者提出,颈部生物力学失衡是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易导致椎体小关节失稳,而关节失稳后易使局部颈椎椎体或整个椎体出现位移现象,而椎体位移易造成颈椎生理曲线偏移、僵直,进而促使横突孔内的椎动脉发生迂曲、痉挛等情况,引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8]。同时有研究显示,椎小关节位移易刺激机体自我代偿系统,促进骨质增生,而骨质过度生长易使颈部神经、血管产生刺激,进而出现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因此改善颈部生物力学平衡性对扼制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本文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CSACS评分及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高,且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表明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椎动脉血流。分析原因在于,小针刀刀体较粗,对定位点刺激性更强,进而提高患者“得气”针感,发挥舒经活络、调节阴阳作用,同时利用针刀松懈定位点,可减轻四周对椎动脉压力,进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椎动脉血流,且其可降低颈部交感神经兴奋度,调整交感神经从,改善动脉痉挛症状[10-11]。此外有研究表明,针刀治疗可平衡颈部生物力学状态,进而发挥良好治疗效果[12]。由此可见,针灸与小针刀联合应用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但本文尚未探讨其远期疗效,且研究样本量不多,故本文结果仍存一定局限,因此临床需增加样本量进行再次研究,以证实本文结果,同时探讨其联合应用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调节椎动脉血流。

猜你喜欢

小针刀椎动脉疗程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