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来学收藏,玩出好心情

2021-09-08刘策

保健医苑 2021年9期
关键词:木雕徽州老伴儿

文/刘策

“观音渡海”“麒麟送子”的宗教神话故事,不是在我家书桌的某册书本里,而是悬挂在我家客厅的墙壁上,是那么光彩夺目,为我家古色古香的装潢增添了无限的精彩!

回想,那天我从城隍庙古玩市场把这三件“漏”捡回家时,老伴儿却没有看好,还不屑问道,“你是从哪里扛回来的烂木板?”我笑答,“等上了墙,你再看是烂木板还是宝贝吧!”那时候,刚退休不久,时间充裕,经济上也宽裕,就想着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了好精神,才会有好身体。于是,渐渐地对徽州木雕的收藏产生了兴趣。因为是才入行,对买回家的三件徽州木雕只感觉品相不错,至于藏品的真伪、工艺、收藏价值,乃至年代,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当时舍得掏一千多元买下,主要还是觉得这三件木雕很适合我家里的装潢风格,若是略做“包装”,上墙以后一定是一组别具特色的装饰品;其次才是出于对徽州木雕一知半解的爱好。

一件承载着历史岁月、长2.1 米、雕饰着“观音渡海”故事的拱形朱漆楠木木床花板,悬挂在客厅东墙的正中,拱型木床花板的下方,由两件同木质同朱色、镂空雕刻着“麒麟送子”故事的徽雕窗格心做衬托,古老神奇的故事和巧夺天工的徽州木雕,就这样出神入化地把整个客厅渲染出了一派令人神往的古典美。

这样的美感,时常让老伴儿陶醉,更让老伴儿为曾几何时对徽州木雕不屑一顾而羞赧。

这样的美感,不仅仅属于我和老伴儿,到过我家里的亲朋好友、客人,都会为徽州木雕的装饰效果以及它们的精美工艺赞叹!

尤其是科学岛的胡教授,他喜欢收藏已经数十年了。那天第一次见到,顿时双眸放光,满面惊诧,举着放大镜,打着手电筒,足足细瞅了有十多分钟。胡教授说,“真让你给‘捡’着啦!真是好运气!”事后经胡教授指点,我才知道,这三件宝贝均属清代皖南一代的徽州木雕,木质也是上等的好楠木。更可贵的是,这一组木雕的故事取材很富寓意,远远胜于民间的山、水、花、草、鸟、兽、虫、鱼的写实题材,而且雕刻得细腻流畅,刀法娴熟,磨工精细圆润,包浆浑厚,这样的徽州木雕如今已是极难买到了,算得上是上品。

胡教授那天异常兴奋,好像是他捡漏淘到了宝贝似的,酒过三巡,滔滔不绝。徽州木雕之所以能形成徽派木雕的独特风格,源于其徽文化的历史背景。从艺术的起源看,木雕属民间民俗工艺,是一种民间艺术。历史上皖南一带土地产粮不足以养家糊口,于是“小民多执技艺”“百工之作皆备”,木雕就成为了一种谋生辅助手段。徽州木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作为民间木雕作品的选材,无论是从艺术审美情趣,还是从作品的教化功能看,都涉及了儒家的伦理理念。徽州人的哲学观点,代表着后儒时代的思想特色,这样的思想观念通过木雕艺人的精雕细刻,都由他们创作的作品呈现了出来。

胡教授的一席侃谈,使我加深了对徽州木雕和收藏的热爱。收藏既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又是一次次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收藏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拓宽了知识面,愉悦了我的心情。

猜你喜欢

木雕徽州老伴儿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人
小孙和小于
如此“老伴儿”
老伴儿学艺
木雕鱼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
多疑的老伴儿
木雕创作随想